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9优418杂交中粳稻2005年首次在江苏省兴化市作为超高产品种试验示范,实收单产11037kg/hm2,最高单产11895kg/hm2.9优418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扩库强源、抗逆防倒;具体措施为合理确定播期、精量稀播、扩行减苗、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精确肥水运筹壮秆抗倒和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性状表现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培九首次在江苏省扬中市试种示范,实收单产664.67kg/667m^2,最高单产828kg/667m^2。两优培九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穗粒并增、主攻增粒、扩库强源,具体措施为合理确定播期、精量稀播、扩行减苗、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高效用药和适期收割。  相似文献   

3.
皖麦30晚播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寻优方案 ,研究了播期、播量、施氮量对晚播小麦产量的综合效益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 ,得出在我省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选用皖麦 30品种 ,单产在 6 75 0kg/hm2 以上的最优农艺组合为 :播期 10月 2 9~ 11月 6日 ,播量 16 3 .5~ 2 19.0kg/hm2 ,底施纯氮 90~ 12 0kg/hm2 ,配合拔节期追施 90kg/hm2 纯氮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 5 72 .0万~ 6 2 5 .5万穗 /hm2 ,穗粒数 34.6~ 36粒 ;千粒重 38~ 41g。  相似文献   

4.
揭示现实管理条件下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7 500~9 000 kg/hm2)、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群个体发育及产量结构特征,可以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及超高产提供栽培技术调控理论数据支持。在2014~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同时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种植区的南部(邢台、邯郸)、中部(石家庄)和北部(保定),选择当地单产超过7 500 kg/hm2、9 000 kg/hm2的高产超高产典型地块,进行冬小麦群个体发育动态、产量以及产量结构特征指标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要实现单产9 000 kg/hm2以上,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80万~79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5 g;实现单产8 250~9 00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15万~75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3 g;实现单产7 500~8 25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685万~695万穗/hm2、穗粒数31~32粒、千粒重41~44 g。  相似文献   

5.
鲁西地区夏玉米增密种植的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鲁西地区高产玉米(9 0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潜力,探索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2012、2013年分别在茌平县韩屯镇和阳谷县七级镇高产玉米区,以中单909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0万株/hm212个密度处理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年共24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3 424.5、12 676.5 kg/hm2,其中有10个处理单产超过9 000 kg/hm2;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表明,要达到9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种植密度在6.0万~13.5万株/hm2,收获穗数在6.0万~11.5万穗/hm2;单产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9.7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种植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后降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分蘖动态、成穗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单株及群体成穗数取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共同作用,播期越早,种植密度越小,小麦的单株成穗数越多;密度较大时,无论播期早晚,单株成穗数均保持较低水平;群体成穗数以10月9日播种和195万株/hm2密度的组合最高。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0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7 991.53kg/hm2),与10月16日播种的产量(6 631.33kg/hm2)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以19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7 904.25kg/hm2),120万株/hm2最低(6 925.32kg/hm2),且两者差异显著。因此,豫麦49在豫北地区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9日~16日和195万~27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7.
两优培九播栽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的试验表明 ,播栽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 ;最佳处理组合为 5月 3日播种 ,密度 19.5万~ 2 7.0万穴 /hm2 ,施氮量 2 70kg/hm2 。其穗粒结构为有效穗 2 73.0万 /hm2 ,穗总粒数 192 .4粒 ,结实率 87.7% ,千粒重 2 5 .4g。提高分蘖成穗率和有效穗的结实率是实现超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8.
伏牛山区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牛山区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在相同密度、不同地力条件下,9优418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适宜的施肥量才能保证其足穗和大穗,最佳施氮量为14.3 kg/666.7 m2,最高产量施氮量为15.1 kg/666.7 m2;底+蘖+穗肥3次施肥最重要;适宜栽插密度为1.3万穴~1.5万穴/666.7 m2,集成了单产650 kg/666.7 m2以上超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地区水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小麦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银川试验站对2015年引进小麦匀播技术试验点(连湖农场5.3 hm2、贺兰县习岗镇66.7 hm2)进行现场理论评产,经过现场随机抽样、割样、清数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按小麦千粒重40 g预估,试验点理论产量超过9 750 kg/hm2,再创境内小麦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0.
<正>1范围本文主要写了春小麦6750kg/hm2~7500kg/hm2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杂草防治和收获期。2产量结构基本苗615万株/hm2~690万株/hm2,收获穗数570万穗/hm2~630万穗/hm2,穗粒数31粒~38粒,千粒重42~45,产量6750kg/hm2~7500kg/hm2。3播前准备3.1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通过粤优 938的播期、栽插密度试验 ,对其生育模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粤优938主茎叶龄数与伸长节间数、幼穗分化进程、分蘖动态及穗数、穗粒数及粒重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这一模式特点在生产上应掌握 :粤优 938播量 1 1 2 .5kg/hm2 ,播期 4月底至 5月初 ,栽插规格 1 6.5cm× 2 3.1cm为宜 ,基本苗控制在 90~ 1 0 5万 /hm2 ,当大田总基本苗数达到 2 5 0~30 0万 /hm2 晒田。  相似文献   

12.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玉米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个玉米品种进行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富农1号平均单产10 467.0 kg/hm 2,长城706平均单产10 000.5 kg/hm 2,吉单261平均单产9 523.5 kg/hm 2,分别较承单20号(C K)增产33%、27%、21%,且这3个品种田间表现出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建议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2004—2005年在长沙(28°13′N)采用低肥(N135kg/hm2、P29.7kg/hm2、K112.1kg/hm2)、中肥(N180kg/hm2、P39.6kg/hm2、K149.4kg/hm2)、高肥(N225kg/hm2、P49.5kg/hm2、K186.8kg/hm2)3种施肥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和准两优527的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施肥量处理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不显著,2年平均产量以中肥处理最高,其中准两优527为9.03t/hm2,两优293为7.28t/hm2;不同年际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显著;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两优293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180kg/hm2。与准两优527比较,两优293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分蘖力强、但分蘖成穗率不高,而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和运转率高,有利于高产形成,但不抗倒伏,生产上应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收集9个杂交中籼新品种,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新品种平均播齐历期95.6d,全生育期132.4d,株高121.6cm,有效穗187.65万/hm2,平均每穗总粒数242.40粒,结实率90.17%,千粒重24.51g,单产8.72t/hm2;荃两优美香占、两优517、平两优华占、和两优1086的产量与CK相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荃香优89的产量与CK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和两优55、袁两优1000、隆两优8612、梦两优黄莉占的产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对参试新品种在桐城市的适应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杂交籼稻新品种II优129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II优129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株型好,穗型大,熟相好。2005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平均单产9 229.5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3%,综合表现居参试组合第1位。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平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6年种植面积7880hm2,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15.9%,其中播后上水3193.33hm2,旱育稀植4133.33hm2,旱播幼苗旱长220hm2,机械化育秧插秧333.33hm2。播后上水单产503.5kg/667m2,旱育稀植单产665kg/667m2,旱播幼苗旱长单产632.5kg/667m2,机械化育秧插秧单产672.5kg/667m2,全县平均单产591.9kg/667m2,水稻总产为6995.8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26.1%。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使用了化肥,引进了技术,尤其是新品种的更新使水稻单产和总产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水稻生产的发展,对于增加平罗县农民收入,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单季杂高粳稻秀优5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秀优5号的苗、蘖和穗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氮肥施用量与结实率及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施纯氮0~225kg/hm2,秀优5号单产随施氮量上升而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225kg/hm2时,则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施肥效益也降低.秀优5号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最佳施氮量为施纯氮22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测土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与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测土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平衡施肥可促进玉米的营养生长,增加有效穗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改善玉米的品质。试验条件下,测土平衡施肥玉米单产达9 071.9 kg/hm2,比常规施肥单产(7 385.2 kg/hm2)增产1 686.7 kg/hm2,增长22.8%;平衡施肥净增效益27 840.66元/hm2,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21 888.68元/hm2)增加5 951.98元/hm2,增长27.2%;大田示范也获得相似的效果,重现性较好,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新两优6号(新安S×安选6号)在全椒县农业示范园区连续3年示范试验,平均实收单产8400kg/hm2,全生育期140~144d,有效穗220.5万穗/hm2,每穗198.2粒,千粒重28.5g,抗倒伏性和抗病性都强,12项指标中有10项迭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2020—2021年参试的20个品种,其中半冬性品种15个,春性品种5个,单产均在5250kg/hm2以上,均可以在沿淮作为稻茬迟播小麦品种.西农99单产最高,达7303.05kg/hm2;最低是扬麦24,单产为5340.62kg/hm2.其中16个品种单产在6000 kg/hm2以上,3个品种接近6000 kg/hm2.立冬后播种的晚播小麦,其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可以符合高产要求,沿淮地区立冬后播种的小麦每hm2纯收益可达606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