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苗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油茶苗生长发育的氮素形态。以‘长林4号’油茶2年生扦插苗为研究材料,设置全铵(以T1表示)、铵硝混合(以T2表示)、全硝(以T3表示)3个处理组和对照组(以CK表示),测定油茶苗生长、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油茶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现T2>T1>T3>CK,且T1、T2、T3与CK差异性显著。T2处理油茶苗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栅海比、上下表皮厚度等叶片解剖特性值均为最大。T1、T2、T3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6.69%、10.41%、3.71%。与CK相比,T1、T2、T3处理的油茶苗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增量、叶面积以及总干重显著提高,且T2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总干重、根冠比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发现,净光合速率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叶片厚度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叶绿素总量与油茶苗生长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厚度、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叶片结构的变化影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进...  相似文献   

2.
为给沼液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油茶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B0(0 kg/株,对照组)、B1(10 kg/株)、B2(20 kg/株)、B3(30 kg/株)、B4(40 kg/株)共5个试验组,就不同沼液用量对油茶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有效促进油茶的营养生长,对油茶地径增长和冠幅增长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B2处理和B3处理的单株产量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25.45%和4.1%。5个处理组中,B3处理对油茶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B3处理的单果质量增加了8.83%,其横径增加了10.21%,其纵径提高了9.37%。文中还对油茶产量与其各营养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增长量对油茶产量的相关性最大。综合分析认为,B3(30 kg/株)处理最能有效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3.
6个油茶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油茶叶片解剖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为油茶耐寒品种的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个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指甲油印迹法测量了9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筛选,应用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6个品种的耐寒性。【结果】油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只有一层且排列紧密,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细胞为2~3层,叶片厚度差异显著。各品种间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气孔密度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组织结构疏松度的差异均显著(P<0.05),影响油茶耐寒性的主要指标为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气孔密度,6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大别山1号>鄂油102号>赣州油8号>长林4号>岑软3号>鄂油54号。【结论】影响油茶耐寒性的主要叶片解剖结构指标是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气孔密度,单独以某项指标分析时的差异较大,叶片作为完整的器官各个组织及其结构间必然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4.
林地覆盖对油茶果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加强油茶林地旱期增湿保墒管理、确保油茶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选择‘湘林14’10年生油茶林,设置稻草覆盖(T1)、塑薄覆盖(T2)、无纺布覆盖(T3)和无覆盖(T4)4种处理,定期观测7~10月土壤水分含量和油茶果实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林地覆盖能显著改善林地墒情,覆盖处理后平均土壤含水量比无覆盖20 cm土层提高8.4个百分点,50和80 cm土层提高1.8个百分点;果径、果高和果实体积的终值由高到低依次均为T1、T2、T3、T4,上述指标,T1分别为T4的108.5%、102.1%和120.1%,T1与T4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茶果径、果高和体积生长7月中旬~8月下旬为快速生长期(Ⅰ),9月之后为生长后期(Ⅱ)。在整个生长进程中,果径、果高和体积值在多数时间内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油茶单果质量、单株产果数和单株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T1比T4单株产果高43.9%。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在3种覆盖材料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林地覆盖对于促进油茶果实生长、提高油茶果实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稻草覆盖(A1)、无纺布覆盖(A2)、薄膜覆盖(A3)以及无覆盖(CK)等不同处理下的油茶果实生长变化及其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有效促进油茶果高、果径的生长,提高果实体积及果实产量,不同覆盖材料中稻草覆盖对果实生长的影响最大,观察期末的果高、果径、果实体积及果实产量分别比无覆盖高4.7%、9.7%、16.85%和51.8%。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油茶林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叶片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油茶叶片各生长指标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生长指标和叶片养分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叶形指数与其它指标有负显著相关性,比叶重与其它指标间有正显著相关性,叶片养分中N、P、K的含量与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施肥模式与叶片生长间关系密切。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的肥效作用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M5、M4、M2、M3、M1、M0、CK。  相似文献   

7.
郑长瑞 《福建林业科技》2013,(3):117-119,127
2010年在德化县山区开展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带状锄草整地和全面劈草整地3种整地方式对油茶造林成活率、生长量、管理成本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低均表现为全面劈草整地>带状锄草整地>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造林可显著促进造林当年油茶的生长,对3年生油茶的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造林成本虽会有所增加,与全面劈草整地造林相比,造林成本提高14.5%,但与油茶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冠幅则增加71.8%。认为在交通方便、造林地坡度较小的情况下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是一种可行的,效果较好的造林整地方式,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 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宁地区不同抚育措施油茶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间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取样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锄抚林地在土壤养分、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方面明显高于未抚育和刀抚林分。相关分析表明,这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主要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内源激素及果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干旱处理中油茶叶片内源激素、果实生长的变化规律以及地表覆盖、土壤翻耕2种措施对缓解干旱胁迫的效果。[方法]以6年生长林4#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地表覆盖及土壤翻耕4个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油茶叶片内源激素,并分析果实的生长状况。[结果]研究表明:(1)干旱胁迫开始两周后,即当土壤含水率低于24.0%~26.8%,油茶叶片内源激素开始启动对干旱的响应机制。(2)干旱胁迫使油茶叶片IAA含量下降,ABA含量上升,G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ZR含量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ZR/IAA值下降;地表覆盖及土壤翻耕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对叶片IAA、GA、ZR含量的影响,而对叶片ABA含量、ZR/IAA的影响不显著;油茶通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来应对干旱胁迫的影响。(3)干旱胁迫使油茶果实横径减小,果实纵径出现负增长,而地表覆盖及土壤翻耕相对于干旱胁迫使得果实横径生长量分别增加了73.20%、75.58%,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茶果实纵径生长的影响。[结论]生产上通过地表覆盖及土壤翻耕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对油茶果实生长的影响,地表覆盖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泥炭土、珍珠岩、锯屑、碳化稻壳为基质,混配成不同的育苗基质,研究其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而筛选适合油茶生长的栽培基质,提高油茶育苗的效率。结果显示:四种基质配比对油茶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均优于常规土壤处理。其中A处理(50%泥炭土+25%珍珠岩+25%碳化稻壳)培育的油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优于其他处理。育苗6个月后,A处理株高、直径、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18 cm、7.05 cm、9.05 g和5.25 g,分别是对照的1.41、1.19、2.49和1.45倍。综合各项指标,A处理基质较有利于油茶幼苗的生长,可将其作为油茶育苗的基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为试材,设置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滴灌+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CK)共10种水分管理措施,测定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抽梢期树体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对各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油茶老叶和根N、P、K含量、新叶P、K含量以及枝条P养分含量影响差异显著。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老叶、根养分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当年生新叶和枝条的影响比较小。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和滴灌+黑地膜处理更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最环保的水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间种模式(间种黄豆、西瓜、花生、松苗和不间种)油茶幼林的生长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油茶新造林以间作花生和松苗较好,但是有间作植物的油茶林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均低于未间作的油茶纯林。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油茶幼林林下经济作物高效间作模式,对花生、大豆、黄菊这3种经济作物进行油茶幼林林下间种试验,并对油茶幼树树体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油茶幼林林下间种均能有效促进油茶幼树树体的生长,其影响顺序分别为间种花生间种黄菊间种大豆,建议推广油茶幼林间种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幼龄油茶的施肥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果满多、上海大颂生物菌肥、希星油茶专用肥、江西绿园油茶有机专用肥、复合肥共5个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对江西奉新县幼龄油茶进行了施肥试验。调查株高、地径、冠幅、梢长、梢直径和叶绿度等指标,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类型的肥料与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梢长、梢直径及叶绿度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施肥对于油茶的株高、春梢长、春梢直径及叶绿度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而油茶冠幅和地径与施肥无显著关系;在对油茶株高、地径、冠幅和春梢长度的促进作用上,以上海大颂生物菌肥为最好;在对油茶春梢直径和叶绿度的影响上,以果满多效果为最好。所以在生产上为促进油茶生长,推荐应用上海大颂生物菌肥或果满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在氮、钾肥最佳用量的基础上,依次设置5个磷水平处理,对油茶幼林开展施磷肥试验。结果表明:低于每年900 g/株磷肥水平时,油茶植株的株高、地径、冠幅乘积增幅、叶绿度、叶面积及叶片养分N、P、K随着磷素供应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在每年900 g/株磷肥水平下,各项指标达到最大值;大于每年900 g/株磷肥水平时,各项生长指标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说明过度施入磷肥,导致植株磷肥利用率的降低,影响植株体内干物质积累,不利于植株生长;不同磷水平处理中,对油茶各指标的影响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叶片养分与油茶树体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性,施磷肥与各项指标关系密切。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对磷水平的响应,说明合理施用磷肥有利于油茶植株树体的生长和叶片养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喷施宝在油茶中应用的适宜浓度,分别以‘长林4号’和‘长林40号’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不同浓度的喷施宝处理,就不同浓度的喷施宝处理对油茶树高、地径增量、冠幅、春梢、叶面积以及叶片叶绿度等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观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喷施宝叶面肥能大幅度提高油茶树高生长量、地径增量,增大冠幅面积、叶面积,促进春梢生长,有效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且两个品系均以低浓度喷施宝的肥效为最佳。喷施宝浓度为0.33 mg/kg时,‘长林4号’试验树的树高、地径增量、冠幅、春梢长度、叶面积、叶绿度值比对照树分别高10.7%、10.7%、25.4%、1.4%、13.7%、1.9%;‘长林40号’试验树的树高、冠幅、春梢长度、春梢直径、叶面积、叶绿度值比对照树分别高8.2%、24.1%、9.4%、5.2%、19.0%、12.2%。  相似文献   

17.
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吸收情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叶片营养元素N含量最高,其次是Ca和K,Cu含量最低;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综合评价油茶不同无性系营养元素吸收情况,按综合得分排序依次是桂软3号、桂软2号、湘林A5、湘林70号、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桂软23号。  相似文献   

18.
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豆、花生、红薯和烟叶4种农作物于油茶幼林内进行间作,研究不同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树树体生长的影响,并对间种不同经济作物的油茶幼林林地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种可促进油茶幼林的生长,其中间种黄豆效果最好,树高增加了0.11 m,地径增加了0.04 cm,冠幅增加了0.21 m~2,花芽数增加了20个/枝。间种可增加油茶幼林的经济效益,其中间种烟叶效益最高,经济产出为48 960元/hm~2。综合来看,油茶幼林间种的经济作物宜选择较矮小、具根瘤固氮菌的花生、黄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