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水仙素诱导桉树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洲鹤  覃子海  蔡玲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4):195-196,203
以组织培养的桉树(Eucalypts)丛生芽和单芽为材料,研究秋水仙素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对染色体的诱变效果。以正常芽丛作对照,经诱导的芽丛茎粗壮且短,叶片肥厚增长,形态扭曲,颜色变深;同时变异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条数增多。秋水仙素诱导丛生芽多倍体的效果比用单芽好。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提高,丛生芽变异率会增加,由于对芽丛刺激较大,死亡率也会增加,用0.5%秋水仙素对桉树丛生芽处理96h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种子浸渍法分析秋水仙素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的诱变效果,通过系统比较不同处理下发芽势、发芽率、植株形态、气孔大小、保卫细胞大小和气孔密度等的变化,对加倍效果进行初步筛选与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组(无菌水浸渍)相比,不同处理对小桐子种子的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对发芽率表现出了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先升高后降低;0.5%秋水仙素处理24 h时胚根膨大率最高(64%);秋水仙素诱导后植株气孔变大、保卫细胞变大、气孔密度显著减小,具有多倍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芽滴液法和种子浸泡法进行悬铃木多倍体诱导,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出苗率和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2%秋水仙素对种子进行浸泡,染色体未出现加倍,而0.3%秋水仙素对子叶进行连续7天的处理,诱导加倍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4.
杜仲多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20Gy、40Gy、50Gy、60Gy、70Gy60Co射线辐照处理萌动的杜仲种子,通过幼苗成株率及外部形态变异状况分析,60Gy辅射处理变异率高;用005%、01%、02%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生长点,结果表明01%秋水仙素诱导变异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近年来秋水仙素在木本植物多倍体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从影响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因素、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对今后秋水仙素在其它木本植物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用百合的O/A系列间杂种为实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比较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及不同处理时间长度的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突变率高达38.5%。与正常植株相比,变异植株的叶片肥厚,叶面变宽,叶色深绿,气孔显著增大。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发现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48。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素对离体培养辣木多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印度辣木栽培品种PKM(Moringa oleifera PKM-1)一年生植株茎尖为外植体,采用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对诱导染色体倍性变异的影响,以及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茎段培养的增殖影响,结果表明:辣木芽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6mg/L,增殖系数为3.57,用0.1%秋水仙素处理24h左右,可诱导获得四倍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用0.15%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泸定百合(2n=2x=24)1.5年生实生苗及其他种百合的生长点后,有些植株顶芽形态呈现明显的变异。经对变异部分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作测定,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植株的叶长、节间长、茎粗与未处理的植株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叶宽的变化不明显。在显微镜下观测变异叶片下表皮细胞和气孔,其细胞长度显著变小、宽度却几乎没有变化;气孔数量显著减少,气孔宽度增大明显、长度却略有缩小。将茎上变异部分分化出的珠芽栽植后,取其根尖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已变为2n=4x=48。  相似文献   

9.
以‘紫枝玫瑰’的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紫枝玫瑰’愈伤组织生长的作用效果,处理时间明显高于处理浓度;在高浓度、短时间的处理组合下,愈伤组织能很快打破抑制作用,恢复生长,如300mg/L与10d、20d的处理组合,适于‘紫枝玫瑰’多倍体诱导。  相似文献   

10.
对花卉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花卉产生多倍体的诱导方法、鉴定方法及其在花卉植物上的应用.多倍体产生的途径有自然突变、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等,化学诱导剂主要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到目前为止,已在金鱼草、三色堇、绿萝、矮牵牛、虞美人、百合等20余种花卉上诱导成功.指出了鉴定多倍体的方法主要有形态学鉴定、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数目鉴定、同工酶鉴定和分子水平鉴定等.  相似文献   

11.
绿玉树多倍体诱导及其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对绿玉树试管丛芽块进行多倍体诱变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和处理浓度影响四倍体的诱变率,0.25%秋水仙碱浸泡和共培养48h以上均能诱导绿玉树产生大量的四倍体小苗。四倍体小苗与正常二倍体小苗比较,叶子颜色深绿,不易脱落,茎干较粗壮,经根尖细胞学鉴定染色体鉴定为40条(2n=4x=40,x=10),耐低温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新种质。结果表明:滇杨叶柄预培养5 d后,转接在附加有40%秋水仙素的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处理2 d,可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诱变率高达50.96%。MS+IBA0.10 mg/L+NAA0.10 mg/L为滇杨多倍化组培苗的最佳生根培养方案。对10株性状变异明显的多倍化滇杨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发现4株为四倍体,另6株仍为嵌合体。  相似文献   

13.
花卉多倍体育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论述了花卉多倍体育种中诱导材料的选择、诱导途径等倍性操作技术,以及各种诱导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并对多倍体鉴定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以寻找一套较合适的染色体加倍与鉴定体系,为科学实验和花卉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多倍体植株的诱导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灯盏花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分别经0.1%的秋水仙素诱导处理12 h、24 h、36 h,接种于培养基培养灯盏花多倍体幼苗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0.1%秋水仙素处理灯盏花种子12 h的诱变效果最佳,其所培养幼苗的诱变率为38.9%。通过采用不定芽继代培养的途径对灯盏花幼苗多倍体植株进行了分离与稳定培养,获得了稳定的灯盏花幼苗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灯盏花植株相比,四倍体灯盏花植株表现为叶片较厚、较大、叶色较深,气孔也较大,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36。  相似文献   

15.
植物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各种植物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染色体加倍的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类,包括自然调查发现多倍体、物理诱导、化学诱导、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融合等部分;总结了植物染色体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着力对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多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多倍体的原理及药用植物多倍体的应用优势;总结了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常用方法和染色体加倍的鉴定方法;并提出了药用植物多倍体在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离体培养条件下金鱼草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金鱼草实生苗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金鱼草多倍体诱导容易成功,0.1%-0.2%秋水仙素处理12—36h均能成功地诱导出金鱼草多倍体。以二倍体金鱼草为对照,对四倍体金鱼草形态特征和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金鱼草叶色浓绿、叶片肥厚;特别是花形巨大,花瓣厚而挺,花色艳丽,气孔和花粉粒比二倍体显著增大。且四倍体金鱼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比二倍体高。另外,还进行了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试验,获得了三倍体金鱼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植物多倍体品种在表型、营养物质含量及抗逆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优良的表现,本研究借鉴多倍体育种这一成功的育种方法,旨在突破毛竹新品种缺乏的瓶颈,获得毛竹新品种多倍体的种质资源。【方法】以经浸泡后的毛竹吸胀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膨大为变异植株的早期鉴定标准,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鉴定四倍体毛竹,比较分析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特征。【结果】0.5 g·L~(-1)的秋水仙素就可以诱导吸胀后的毛竹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0.5 g·L~(-1)的秋水仙素浸泡72 h以及1 g·L~(-1)的秋水仙素浸泡24 h效果最佳,二者诱导率都可达5%左右;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四倍体毛竹叶片细胞DNA相对含量比二倍体增加1倍;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显著降低而气孔大小明显增大(P0.05);四倍体毛竹株高、叶片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其光合作用优于二倍体植株。【结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毛竹吸胀种子,可以成功诱导出四倍体植株,并且四倍体毛竹与二倍体植株的生理生化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华猕猴桃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华猕猴桃的叶片为外植体,对猕猴桃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2,4-D+0.5 mg.L-1ZT培养基,2,4-D是诱导愈伤组织较适合的生长素;将在MS+1.0 mg.L-1ZT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的愈伤组织,转接到MS+1.0 mg.L-1ZT+0.2 mg.L-1IBA培养基上,其不定芽的分化能力最强;将在无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的愈伤组织,转接到1/2 MS+0.5 mg.L-1IBA培养基上,其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生长素诱导猕猴桃果实产生抗性的规律,为明确植物生长素诱导果实抗性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不同种类生长素(IAA、IBA、NAA和2,4-D)处理猕猴桃果实,然后接种灰霉菌,并统计发病率和病斑面积,筛选具有最佳抗灰霉菌侵染效果的生长素,并用其进行下一步试验。以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不同时长的果实为材料,研究生长素诱导猕猴桃果实灰霉病抗性的作用规律;以生长素处理不同时长的果实为材料,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和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检测POD、CAT和SOD的活性,研究生长素对猕猴桃果实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生长素处理不同时长的果实为材料,采用qRT-PCR技术检测抗病相关基因PR1、PR4和PAL的表达量,探索生长素对猕猴桃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IAA、IBA、NAA和2,4-D均可诱导猕猴桃果实对灰霉菌产生抗性,但同等条件下以2,4-D处理的果实发病率最低且病斑面积最小。采用不同浓度2,4-D对猕猴桃果实进行不同诱导时长处理,其中以50 mg/L 2,4-D处理12~36 h时可显著诱导猕猴桃果实产生抗性。2,4-D处理可显著增强POD、CAT和S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