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采用湖南省内30株无患子半同胞家系优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开展家系种子播种育苗,研究各家系1年生苗苗高、地径等主要生长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家系间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表明无患子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大良种选育潜力.综合苗高和地径性状,初步选择出SM27、SM16、SM05、SM22、SM1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开化县林场闽楠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情况,对其进行了生长性状的调查。通过选取保存完整的59个家系分析了其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71%,17.78%和39.10%,高径比和冠径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36%和16.79%。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32.75%、47.11%和52.71%;优选出8个生长表现好的家系;并初选出53个优良单株。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4.14 m、5.37 cm和0.0052 m~3,比群体平均值提高了16.29%、16.99%和44.44%;优良单株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4.82 m、6.78 cm和0.0096 m~3,遗传增益8.9%、21.09%、76.16%。此次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的选择,可为今后闽楠种子园建设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湖南省望城县、广东省连山县、江西省上犹县的3个乌桕种源进行早期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树高和胸径在种源间、家系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种子千粒重与苗高间,苗高与幼林树高、胸径间均表现为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湖南望城种源的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树高和胸径均最大;经综合评选,筛选出16个优良家系,其中湖南望城、广东连山、江西上犹种源入选家系个数分别为8,4,4个,优良家系树高和胸径的现实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1%和37.5%  相似文献   

4.
《林业实用技术》2021,(9):71-73
在浙江省遂昌县境内选择山乌桕[Sapium discolor(Champ.ex Benth.)]优树30株,采其种子并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在遂昌县井桐坞苗圃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山乌桕优树种子的千粒质量、发芽率、1年生苗高和基径4个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前3个性状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子千粒质量和发芽率间相关性不强;根据苗高和基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9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1年生时其苗高和基径的平均值分别为105.34 cm和0.87 cm,比试验平均值的苗高和基径分别高出12.20%和6.10%。  相似文献   

5.
3个乌桕种源在广州的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来自湖南省望城县、广东省连山县、江西省上犹县的3个乌桕种源进行早期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树高和胸径在种源间、家系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种子千粒重与苗高间,苗高与幼林树高、胸径间均表现为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湖南望城种源的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树高和胸径均最大;经综合评选,筛选出16个优良家系,其中湖南望城、广东连山、江西上犹种源入选家系个数分别为8,4,4个,优良家系树高和胸径的现实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1%和37.5%。  相似文献   

6.
林龙 《防护林科技》2017,(12):26-27,32
对采自江西、福建南平、福建南靖等地的10个山乌桕家系的种子进行了育苗试验,并对苗期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山乌桕苗高、地径、根鲜质量、地上鲜质量、根体积等5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家系NP01、JX01在苗期生长中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7.
湿加松优良家系丰产林生长表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广东省湿加松良种选育协作组研制的14个优良杂种家系的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营建试验示范林7 hm2,利用优良杂种家系的混合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营建丰产林120hm2。试验示范林5.5年生时的数据表明,优良家系扦插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可达到6.69 m,11.31cm,0.03603 m3,其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分别大136.59%,15.49%;3.5年生的丰产林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3.50 m,5.62 cm,0.0054 m3,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大350%。该结果充分显示了湿加松优良家系的生长优势,说明湿加松可在广东中南部地区通过扦插扩繁、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优良家系,对引进国内外交趾黄檀10个产地25个家系的种子,于2015年春季在林下国有林场苗圃基地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漳州气候适宜交趾黄檀苗木生长,苗木总体良好,但各家系间差异很大。通过种子发芽率、苗木地径、苗高3个考核指标分析,结合生产实际,选择出在苗期表现好的家系试验号有5个:7号、18号、8号、11号、3号,其种子发芽率、苗木地径、苗高分别达到64%、0.46 cm、39 cm以上。选育了苗期优良家系5个,为下一步营建优质家系采穗圃,加快繁殖无性系苗木造林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从越南、泰国引种的5个月生129个卡西亚松优株家系苗期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嵌套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家系间发芽率和高径比差异显著。以苗高、地径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以改良后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进行评定,初选出K108、K105、K109、K107和K104等5个优良家系。根据苗期生长数据的分析,部分引进卡西亚松优株家系已表现出生长优势,具有进一步筛选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表面积和种子长宽比4个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有丰富变异,其中家系3变异最大(12.2%),家系1次之(9.69%),家系2最小(8.68%);性状间,以种子表面积变异最大(14.47%),宽度变异次之(10.74%),种子长(6.97%)和种子长宽比(8.57%)变异相对较小。3个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两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家系2的种子表面积与家系1、家系3种子表面积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是4个种子表型性状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种子表面积与种子长宽比之间的相关性水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组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2处可将其分为2组。其中第1组为家系3;第2组为包括家系1和家系2,此两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具有较大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以长林系列和湘林系列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田间移栽对比试验,并对不同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0个无性系嫁接苗平均成活率和平均抽梢率均表现良好,分别为81.3%和84.5%,其中长林53号成活率最高为92.7%,长林27号抽梢率最高为96.1%;各无性系苗木长势好,苗木高度、地径和根系、叶片生长都较茁壮,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变异幅度不大,成活率和抽梢率变异幅度分别为32.2%和35.2%,苗高、地径、高径比、根深和根幅,变异幅度为17.2%~44.4%,叶片生长数变异幅度稍大为50.8%。说明各无性系生长整齐、均匀,群体生长优势明显,适于湘西南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广东省内7 个种源的30 个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 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及其半年 生实生苗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 个猴耳环家系的种子总平均千粒重为 754.2 g,半年生实生苗的成活率均在93.30% 以上;家系间苗高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P<0.001),平 均苗高最大为19.96 cm,最低的只有11.50 cm。家系内个体间苗高也具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最高的可 达38.25%;家系间地径性状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平均地径最大为0.57 cm,最小的只有 0.39 cm 。家系内地径的变异系数最高的达37.74%;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极显著 正相关(r2=0.70, P<0.001),地径和苗高与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在西双版纳采集优良无性系RRIM600、GT1和IAN873开放授粉种子(花粉来源复杂),繁殖成3个家系用作砧木试验,对其实生苗木逐株编号,在嫁接前测量6个性状指标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家系内株高、地径、每蓬叶数、大叶柄长、小叶长、小叶宽等6个性状变异系数为11.19%~27.17%;IAN873种子苗木平均株高为222.14 cm,平均地径为22.48 mm,显著大于RRIM600和GT1种子苗木的株高和地径(P<0.01);3个家系苗木株高和地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株高和地径与叶子4个性状相关密切。橡胶树的这3个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间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采集来自湖北、广西和浙江种源的厚朴半同胞家系成熟种子,湿沙保存后进行实生育苗试验,观测幼苗的出苗、生长等情况;落叶后统计幼苗株高、地径等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厚朴幼苗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落叶期;一年生幼苗平均株高、地径最高为广西种源(47.04 cm,0.90 cm),最低为湖北种源(29.07 cm,0.78cm);不同种源厚朴幼苗之间株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差异不显著;湖北种源家系间地径差异极显著,株高差异显著。广西种源家系间株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浙江景宁种源家系间幼苗株高、地径均差异不显著;家系内单株间株高、地径均差异极显著。一年生厚朴幼苗株高生长最快为广西种源,浙江种源次之,湖北种源最慢,地径生长差别不大;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极显著,在厚朴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与优良单株的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秋水仙素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萌动种子的诱变效应,将4个澳洲坚果品种'云澳57'云澳51'云澳41'和'云澳58'的种子经催芽裂壳后,用不同质量浓度(0.1%、0.2%、0.3%)秋水仙素浸泡,进行不同时间(48、72h)的诱导处理,以种子萌发生长成的苗木(诱变苗)为研究对象,研究秋水仙素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诱变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秋水仙素增大诱变群体地径的变异系数,增大诱变群体内地径的极差,使品种间及品种内的变异更加丰富;通过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试验苗开花植株比例和结实植株比例的比较,从诱变苗木中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突变单株,对照中未筛选出优良突变单株;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紫薇10个家系1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高生长节律,旨在为紫薇的选择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对各家系苗高生长进程分析表明,紫薇不同家系苗高年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呈现"慢-快-慢-快-慢"的生长节律,2个生长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初、8月下旬至9月初,其苗高生长量约占全年生长量的40%~50%;对10个家系的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生长最大的2号、6号家系分别高出生长量最小的4号、7号家系150%和49%。各家系内单株之间也存在丰富的变异,苗高平均变异系数为30.9%,地径平均变异系数为22.35%。家系间、家系内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预示着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栎属种源引种、变异研究:种子及苗期生长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从美国3个州(宾夕法尼亚、纽约和田纳西州)引进的栎属3个树种北方红栎、柳叶栎和红栎的21个种源进行了两次播种和容器育苗试验。初步掌握了栎属种子砂床播种、芽苗移栽、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对栎属种子的发芽、芽苗和苗木的生长过程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栎属不同树种间和种内种源、家系间在种子体积、千粒重、发芽率、30d萌叶率和苗高生长等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变异,试验数据表明种子体积北方红栎为大(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72最大),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千粒重以北方红栎为重(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72最重),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发芽率为北方红栎最高(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91为100%),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30d萌叶率和苗高生长以柳叶栎为高(田纳西州种源9701TN最高),其次是红栎和北方红栎。在种间和种内不同种源、家系间种子千粒重与年终苗高生长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20个云南松半同胞家系的2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在家系层次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科学评价云南松苗木质量和提高遗传改良的潜在增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个云南松半同胞家系2a生实生苗的生物量累积与分配指标,在家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差异.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地上干重、全株干重、根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乌桕、夹竹桃、大叶冬青、珊瑚朴、薄壳山核桃、苦楝6种木本植物叶浸液对钉螺驱杀实验及其解剖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薄壳山核桃、珊瑚朴叶浸提液较短时间对钉螺几乎没有毒杀作用,苦楝叶浸液对钉螺毒杀作用最明显,其依次是夹竹桃、乌桕、大叶冬青;随着时间的推移,6种叶浸液对钉螺毒杀作用均达100%。(2)不同树种叶浸提混合液对钉螺的毒害作用明显大于单种植物浸提液。钉螺分别在大叶冬青×薄壳山核桃、夹竹桃×苦楝、冬青×乌桕、珊瑚朴×乌桕4种叶浸提混合液处理下,从5-30min,冬青X薄壳山核桃处理组的钉螺逃逸率10%~12%。假死率88%。99%;夹竹桃×苦楝处理组的钉螺逃逸率始终是0%,假死率始终是100%;冬青×乌桕处理组的钉螺逃逸率0。2%,假死率98%。100%;珊瑚朴×乌桕处理组的钉螺逃逸率8%-24%,假死率76%-97%。(3)钉螺分别在珊瑚朴、薄壳山核桃、乌桕、夹竹桃、大叶冬青、苦楝6种叶浸提液处理24h后,6种处理的雄性螺的阴茎、雌性螺的卵巢解剖结构分别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因此,在建设血防林时,可以考虑利用像大叶冬青、乌桕、夹竹桃、苦楝等树种营造混交林,对钉螺的分布与驱散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种源家系苗木高生长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樟子松2年生苗木的高生长变异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种源问种源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21.1%~22.9%之间,平均值为22.3%。3个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古莲种源高生长较快,十八站种源高生长最差。各种源家系闻家系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2.8%~30.1%之间,平均值为19.38%;不同种源生长较快的前3个家系平均值为27.9cm,生长较慢的后3个家系平均值为19.8cm,前者高生长比后者快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