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为研究温度对黄缘闭壳龟受精卵孵化和稚龟表型特征的影响,采用恒温孵化法,设置3个孵育温度(26±0.5)、(28±0.5)、(30±0.5)℃,每个温度放置卵30个,检测孵化期、孵化率和孵化稚龟表型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8℃试验组的孵化成功率最高,达到93.3%,孵化期75 d,相对较短,所孵幼体的体质量和...  相似文献   

2.
黄缘闭壳龟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斌 《淡水渔业》2004,34(1):34-36
研究了温度、湿度、孵化介质及黄缘闭壳龟卵子的大小、排列方式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缘闭壳龟的孵化积温为 50 688~ 56784℃ ,最适孵化温度为 2 8~ 3 1℃ ,孵化介质的含水量以 8%~ 10 %较适宜。用 1∶1的沙与土混合作为孵化介质孵化率最高。卵的大小及排列方式对卵的孵化率影响不明显 ,卵重在孵化过程中减轻 2 3 9%~ 3 71%。  相似文献   

3.
不同养殖条件下黄缘闭壳龟二龄幼龟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斌 《淡水渔业》2011,41(5):62-67
研究了常温养殖(气温为14.7~33.3℃)与初夏、秋末阶段性的控温养殖(气温为20.3 ~33.3℃)两种养殖方式下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Gray)二龄幼龟生长的情况,试验结果:通过180 d的试验,常温养殖幼龟平均增重54.27 g,体重相对增长率为115.89%,绝对增长率为0.30...  相似文献   

4.
黄斌 《淡水渔业》2003,33(6):31-33
黄缘闭壳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发情求偶、交配和产卵。发情交配时间为每年 4~ 5月份和 9~ 10月份 ,交配过程中雌雄龟有短暂的连锁现象 ,产卵时间为 6~ 7月份 ,产卵常在傍晚和夜间进行 ,一般每只雌龟每年产卵 1窝 ,每窝 2~ 6枚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对黄缘闭壳龟稚龟的体高、腹甲长、体重、腹甲宽、背甲长、背甲宽、尾长7个形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稚龟的体重(Y)与体高(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8.577X-3.6359,相关系数37.6237,F005,F001.检验极其显著.体重(Y)与腹甲长(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4.4567X-4.7986,相关系数16.9280.F0.05,F0.01检验极其显著.体重(Y)与腹甲宽(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5.0134X 7.4741,相关系数14.4394,F0.05,F0.01检验极其显著.体重(Y)与尾长(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11.2736 0.5968X,相关系数0.3135,F005,F001检验极不显著.体重与其它6个形态学指标的一元回归方程除尾长以外均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6.
黄缘闭壳龟精液保存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精子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和运动状态为参数 ,研究不同稀释液、不同保护剂和不同温度对黄缘闭壳龟新鲜精液在离体状态下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 ,以NM199作为稀释液 ,甘油作为保护剂 ,效果最好。并初步获得在 -85℃时 ,用NM199加甘油作为保护剂 ,精子在设计条件下存活时间为 134h ,精子存活指数为 2 7 36 ,而相应稀释液于 4℃或室温时 ,其精子存活时间为 14h。  相似文献   

7.
黄缘闭壳龟囊肿病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斌  陈世锋  陈勇 《淡水渔业》2002,32(5):44-46
从黄缘闭壳龟 (Cistoclemmysflaciomarginata)前肢基部囊肿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 ,培养特性观察和生化特征分析结果证实为嗜麦芽黄单胞菌 (Xnathomonasmalerophila) ,毒力试验证实该菌具有致病性 ,从死亡动物体内分离到相应的细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该菌对氟哌酸、丁氨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河南水产》2004,(3):41-41
2004年2月,省政府下达《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 建立信阳黄缘闭壳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豫政 文[2004]31号)。同意建立黄缘闭壳龟省级自然保护 区,保护区面积123260公顷,省农业厅为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9.
黄勇  张晔  冯萌 《河南水产》2008,74(1):37-39
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对黄缘闭壳龟稚龟的体高、腹甲长、体重、腹甲宽、背甲长、背甲宽、尾长7个形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稚龟的体重(Y)与体高(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8.577X-3.6359,相关系数37.6237,F0.05,F0.01检验极其显著。体重(Y)与腹甲长(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4.4567X-4.7986,相关系数16.9280,F0.05,F0.01检验极其显著。体重(Y)与腹甲宽(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5.0134X 7.4741,相关系数14.4394,F0.05,F0.01检验极其显著。体重(Y)与尾长(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11.2736 0.5968X,相关系数0.3135,F0.05,F0.01检验极不显著。体重与其它6个形态学指标的一元回归方程除尾长以外均极其显著,这为人工养殖黄缘闭壳龟时,在选择育种和预测其生长能力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缘闭壳龟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治国 《淡水渔业》2005,35(2):57-59
记述大别山区黄缘闭壳龟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摄食习性、生长特点和繁殖习性, 介绍黄缘闭壳龟的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水孵化系统的俄罗斯鲟受精卵孵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绝大多数海淡水增养殖鱼类的苗种繁育几乎完全是人工繁殖,但对受精卵的孵化方式的研究较少,尤其循环水孵化方面。为探索封闭循环水孵化系统对鲟鱼(Acipenseriformes)受精卵孵化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受精卵孵化率、孵化酶组成和含量以及孵化过程中水体氨氮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封闭循环水孵化系统中总氨氮浓度随孵化时间呈线性增长,受精卵的排氨率为60~90 mg/(g·h),破膜6 h后孵化率为86%,孵化水体中孵化酶累积较严重。俄罗斯鲟的孵化酶主要由分子量为41.3 k Da的蛋白质组成,受精卵的孵化液由23种蛋白质组成,其中包括7种水解酶。研究表明,对氨氮的去除及孵化酶控制技术是循化水孵化系统急需攻克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卤虫卵孵化温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有效积温法则,对中国12个主要地理品系卤虫卵的孵化速度、发育起点温度及其发育同步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的孵化速度因温度不同而差异极显著;相同温度下各品系间孵化速度也有显著差异;在沿海品系中,其发育起点温度由北往南基本呈递增趋势。以各品系孵化发育历期的变差系数作为发育同步性的衡量指标,依据发育同步性程度及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进行聚类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卤虫卵加工及使用的最佳品系组合。  相似文献   

13.
真蛸为福建省近年来新兴的海水养殖优良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商品价值和产业化养殖前景。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8年-2011年真蛸人工繁殖及受精卵孵化结果:127头雌亲蛸经强化培育,共有77头产卵,获卵194×10^4粒,孵出143.4×10^4头浮游幼体。雌亲蛸获产率46.2%~86.7%,卵子受精率75.6%-91.8%,受精卵孵化率77.9%~95.0%。在20.0~22.5℃水温条件下,真蛸受精卵经21~36d开始孵出,孵出后4~6d为孵出高峰,每窝卵开始孵出至孵化结束维持10—16d。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睛金鱼(Carassius auratus)受精卵和处于4~8细胞期、多细胞期、原肠期、心脏搏动期的胚胎为对象,研究不同剂量紫外线(UV)照射对金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发现用低剂量的UV照射可以提高金鱼受精卵或发育早期胚胎的孵化率。对发育到原肠胚以后的胚胎UV照射无上述刺激作用,而是随着照射剂量的升高,孵化率急剧下降。另外,实验结果显示,UV并未加速胚胎发育的进程。当UV照射时间小于180s时,受精卵或发育早期胚胎的畸形率没有明显增加。对出现上述结果的可能机理做了探讨并对UV用于育苗孵化和育种两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恒温培育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有效积温及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为(6.48±0.44)℃;受精卵发育为初孵幼体的有效积温为(396.91±2.81)℃·d;18.0~24.0℃为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6.
将兴凯湖翘嘴鱼白鱼卵放在7组不同水温( 2 1℃、2 3℃、2 5℃、2 7℃、2 9℃、31℃、33℃) ,体积为80cm×5 0cm×5 0cm的水族箱中进行孵化,每组设2个平行组。试验结果表明:在2 1℃~2 9℃下,兴凯湖翘嘴鱼白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其孵化时间也随之缩短;兴凯湖翘嘴鱼白孵化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 5℃~2 9℃,最适水温为2 9℃±1℃,最高致死水温为31℃,当水温高于2 9℃或低于2 5℃时,畸形率增加。2 1℃孵化率为4. 38% ,畸形率为67. 1 3% ,孵化时间为2 9 .33h ,2 9℃时,孵化率为92 . 76% ,畸形率为0 ,孵化时间为1 5 . 2 5h ,31℃时,孵化率为0 . 5 9% ,畸形率为1 6 .1 3% ,孵化时间为1 3 .5h,33℃时,胚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7.
Calanoid copepods, including species of the genus Acartia, are commonly used as larval diets for marine finfish.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separate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18, 22, 24, 28° ± 0.5°C) and photoperiod (24L:0D; 18L:6D; 12L:12D; 8L:18D; 0L:24D) on Acartia grani egg production (EP), hatching rate (EHR) and population growth. Egg production rate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two abiotic parameters. A. grani eggs incubated at T24°C and T28°C were the first to achieve 50% hatching rate (23–25 hr),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48 hr) between T28°C treatment (EHR 88 ± 5%) and T18°C treatment (EHR 65 ± 2%). Howev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regimes did not affect final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population growth experiment. Still, when eggs were excluded from data, population at lower temperatures (18°C) was mainly composed by the nauplii stage (72%), while at higher temperatures (24°C and 28°C) more than 60% of the population was composed by copepodites and adults. A. grani subjected to long‐day photoperiod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EHR (16.7% at 24L:0D; 20.8% at 18L:6D) than at short‐day photoperiods (52.6% at 6L:18D; 50.0% at 0L:24D). In population growth experiment, eggs were the most common life stage after 12‐day culture. Lowest population number was found at constant light conditions (665.0 ± 197.1), suggesting higher metabolic rates and depletion of energy reserves in long‐day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panded knowledge on the biological response of A. grani to separate 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 regimes, and provided ground to improve the culture of this potential life feed species for hatcheries.  相似文献   

18.
温、盐度对鲻鱼胚胎发育和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不同温度、盐度条件下鲻鱼胚胎发育和孵化情况,结果表明:(1)鲻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为18—25℃;(2)适宜盐度为25—40;(3)最适孵化条件为温度25℃和盐度30—35。  相似文献   

19.
冷冻对轮虫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在不同冷冻时间和冷冻强度下臂尾轮虫休眠卵的萌发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休眠卵在- 18 ℃冷冻20 d ,萌发率提高13 .9 % ;- 30 ℃冷冻60 d ,萌发率提高14 .4 % ;室外经整个冬季冻后,萼花臂尾轮虫( B.calyciflorus) 、壶状臂尾轮虫( B.urceus) 休眠卵的萌发率平均提高了1 ~3 倍,而角突臂尾轮虫( B.angularis) 的萌发率却降低了近1 倍。- 80 ℃强冷冻2 d,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率从39 .5 % 降至1 .6 % 。同时,本文探讨了冷冻影响轮虫休眠卵萌发的机理以及冷冻处理在北方轮虫土池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寄主鱼,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过程、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在黄颡鱼的鳃丝、鳍条或须上均能完成变态发育。在水温(25±1)℃时,寄生期为8 d。钩介幼虫腹缘先与寄主鱼体表组织接触,寄生后5 h,大部分被鱼体组织包裹;第2天,内幼虫足丝消失,钩介幼虫全部被包在包囊中;随着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进行,其壳颜色逐渐加深;第7天,变成黑色不透明,并有少量钩介幼虫变态为稚蚌;第8天,稚蚌脱落达到高峰期;第9天,稚蚌全部脱落。在寄生阶段,钩介幼虫壳长、壳高和铰合部长未发生显著变化。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8℃,有效积温为100.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