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爸爸史佩元是个盆景迷。因爸爸喜欢盆景,所以我从小就经常听爸爸讲盆景。有时候爸爸有空在家修剪盆景、翻盆,我还去给他帮忙。经常有盆景界的伯伯叔叔到我们家来玩,看盆景,谈盆景,总有讲不完的话题,我就坐在旁边听,因此我也非常喜欢盆景。因爸爸原来曾是美术老师,后来  相似文献   

2.
读者评刊     
贵刊改版后,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可读性增强,是我们盆景爱好者的得力助手。我从一个门外汉,到初步懂得一些关于盆景的知识,得缘于此刊。《花木盆景》我几乎每天都看,有的图片和文章我甚至读过几十遍。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2014,(5):7-7
王凡 1994出生于湖北汉川。至今接触盆景已经两年了,之前曾经在园林学校粗浅地接触过盆景学这门专业。经一位长辈介绍来到福建莆田郭国廉先生的容园,立刻被园中的各类精品盆景深深吸引,实在太漂亮了,暗自下决心学好这门艺术。之后一年间经郭国廉先生细心教导,我更深刻地认知了什么叫盆景,如何做盆景,如何做好盆景。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盆景创作学无止境,必须慢慢钻研,稳扎稳打。我也在盆景制作中得到了许多乐趣,盆景的多样性,各种巧妙的变化也能让我其乐无穷。接触的越多,感悟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希望以后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各类盆景,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盆景爱好者,平时喜欢摆弄盆景,也喜欢阅读《花木盆景》杂志及一些盆景书籍。我读书刊,主要是想从中学些盆景的制作技艺和养护方法,希望能直接指导我的实践,而对于盆景的理论与历史则兴趣不大。去年五月号上,“盆景教室”栏目开始连载由中国农业大学李树华老师撰写的《中国盆景文化史》一书。这些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我国盆景文化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石中玉 《花木盆景》2007,(11):14-15
翻开本刊第9期杂志,张夷先生的《砚边梦谈·月山野风孤绿》等山水盆景,立刻吸引了我,我马上联想到他以往发表的许多山水盆景。我觉得张先生一直在致力于山水盆景的创新,他的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惯用的山水盆景程式(每一盆的山,都是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拉开了距离,极具个性,很有诗情画意,给人面貌一新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6.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常州宝盛园的主人——辛长宝先生,从此,我和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后来流传到日本、韩国,近代又由日本流传到西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盆景艺术发展的态势十分迅猛,尤其是日本,在培育技术、造型方法、工具材料、技艺传授、生产制作等方面,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规范。  相似文献   

7.
周晔 《花木盆景》2014,(3):99-99
上世纪80年代,郑州互助路有个自发的花卉市场,闲暇之时喜欢在这里逛,开始接触到了盆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我购买了相关书籍和期刊杂志,其中《花木盆景》杂志以内容丰富翔实、实用性强吸引着我,不少盆景造型技法和盆景植物方面的知识都是从这里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花木盆景》2013,(11):19-19
目前的中国盆景界,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喜欢大盆景。为什么喜欢大盆景?首先谈谈我理解的盆景的概念。盆景无非就是把植物栽在容器里,融入人的主观思想,而供人观赏的一棵植物。我认为,只要它美丽、漂亮,无论大小都是一棵好盆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退休生活,我爱上了盆景艺术。经盆友们介绍,订阅了《花木盆景》杂志。这是一份好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使我懂得了盆景方面的许多知识,如什么是盆景,盆景的来历和发展进程;什么是盆景艺术,盆景的制作和养护技艺等等。同时,与盆友们一起经常跑花木盆景市场和参观花木盆景展览等活动,也购买一些盆景苗木和树坯,自己动手学做树木盆景。我学做树木盆景坚持从本人实际情况出发,贯彻三条原则:一是为了丰富退休生活,陶冶情操,以自我娱乐为主;二是树木以本地自繁自育的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瓜子黄杨为主;三是住在三楼,空间有限,既可有一定的数量,又可确保盆架的安全,规格以小型为主。近六年来,通过学习交流和动手学做,我深深地爱上了盆景艺术,不仅丰富了退休生活、陶冶了情操,还养炼了身体,结识了盆友,真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主要体会有三个字: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花木盆景》2008,(6):79-79
我的盆景情缘 自与花木盆景结缘,我的兴趣爱好几乎全部倾注在盆景上了。日思夜想,梦寐以求能有几盆《花木盆景》介绍的那样的盆景佳作,借以美化家园,饱我眼福,满足我对盆景艺术的情感追求。  相似文献   

11.
马文其 《花木盆景》2000,(11):39-39
1997年我从工作近40年的医疗战线退休了,退休后并没感到寂寞,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盆景创作与写作中,还兼作些盆景组织的工作,整天忙忙碌碌、生活很充实。经过近3年的奋斗,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与他人合作编写的《中国水仙造型及欣赏》《当代中国盆景艺术》《树木盆景造型养护与欣赏》等5本盆景书先后问世。近3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盆景理念认识上的不足,和中国现在大多数搞盆景或者喜欢盆景的人的水平有关(不包括高水平的大师),也和我们这些人接触盆景的时间长短有关。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国人玩盆景的水平,普遍只是处在初级阶段,经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磨练后,我国公众的盆景理论和实践水平自然会提高的。到那时我相信,国内到处可以见到高水平的盆景。人们的也不会再死搬硬套,再钻牛角尖。  相似文献   

13.
爷爷的最爱     
泽宇 《花木盆景》2008,(7):74-74
爷爷最爱盆景。我问爸爸、妈妈和奶奶:爷爷为什么那么爱盆景?爸爸说:爷爷爱艺术,盆景是画,盆景是诗,它能唤起爷爷的激情。  相似文献   

14.
夏绿     
《花木盆景》2014,(3):28-32
我自幼受家父王恒亮先生的熏染,非常喜欢盆景这门艺术。2013年秋天,父亲在众多弟子的帮助下,免费举办了首批全国盆景艺术培训班,得到了全国各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响应。父亲门下有很多女徒弟、女学员。他认为女同志心细,有很好的学盆景的潜能,并希望有更多的女同胞喜爱盆景,学习盆景。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我认为父亲正在进行的盆景教育事业神圣而伟大。为了帮助父亲圆他的盆景教育梦,为了我喜爱的盆景艺术,我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围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古老的中国盆景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普及程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在盆景创作和理论探讨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这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白发到自觉、从继承到创新的时期。在不断增加的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读者心声 《花木盆景》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花木盆景》,就像我的孩子,我一天天地看着它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读者评刊     
建议增加赏石类文章的比重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读,每期必藏。但在精心阅读了最近几期《盆景赏石》杂志后,我个人觉得,介绍报道盆景的文章比重很高,相比之下,有关赏石类的文章比重很低,显得太单薄了些。不是吗?盆景栏目有盆景教室、盆景技法、盆景论坛、盆景作品、盆景鉴赏、世界盆景等,而赏石只有一个栏目,显得发展上有些“不平衡”,给爱石、玩石、赏石、藏石的读者带来不小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张军 《花木盆景》2004,(7):46-46
我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各种花卉。参加工作后,忙里偷闲,尽管养花条件不具备。还是在家里养着几盆花草欣赏,但由于缺乏养花知识,总是死花,苦于无奈。十年前,我到一个朋友家里作客,看到一本《花木盆景》杂志,如获至宝,一见钟情,一口气读完。然后抄下地址、邮编等,回到家里立马到邮局订购《花木盆景》,一订一年,至今不断,从此就与《花木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中华魂     
人们说,盆景是无声胜有声的诗,是不用笔墨而立体的画。而我还要说,盆景是我的亲密朋友,风风雨雨中伴随我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使我牵肠挂肚:是我的红颜知己,苦辣酸甜中陪伴我度过千百个日日夜夜,让我梦萦魂绕。  相似文献   

20.
剪是玩盆景的基本功之一。有的盆景爱好者,总喜欢从市场上购买有模有样的盆景侍养,但一两年后感到所购盆景跟原来比变了一个样,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原来那种美的风景荡然无存,但又感到无从下手。我认为这主要是缺少剪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