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究豆腐猫砂与膨润土猫砂不同混合比例对猫砂性能的影响。以豆腐猫砂与膨润土猫砂不同混合比例为单因素试验,设计D组(100%豆腐猫砂)、DP1组(豆腐猫砂:膨润土=7:3)、DP2组(豆腐猫砂:膨润土=5:5)、DP3(豆腐猫砂:膨润土=3:7)、P组(100%膨润土猫砂)共5个处理组,每组重复3次,并对各处理组的猫砂进行吸水性、结团性、粉尘率和除臭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豆腐猫砂和膨润土猫砂的吸水率均超过200%,粉尘率在3%~6%之间,结团重量在20~30 g,结团强度为5~9次,但豆腐猫砂的吸水率和粉尘率显著高于膨润土猫砂,而结团重量和强度则显著低于膨润土猫砂(p<0.05),随着膨润土猫砂混合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组猫砂的吸水率和粉尘率逐渐降低,结团质量与结团强度逐渐增加。豆腐猫砂对氨气与硫化氢气体的清除率显著高于膨润土猫砂(p<0.05),随着膨润土猫砂混合比例增加,各处理组对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清除率逐渐降低,每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D组和DP1组对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清除率超过了90%,而其他组均低于90%。综合考虑,选择豆腐猫砂与膨润土猫砂的混合比例为7:3,制备的...  相似文献   

2.
多彩豆腐的制作工艺肖春玲(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食品加工系)多彩豆腐是在传统豆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蔬菜汁所具有的不同颜色和风味,在不影响豆腐加工工艺的前提下加入适量的蔬菜汁而制作的一种新型豆腐食品。与传统的豆腐相比,它改变了传统豆腐的色泽,使豆腐...  相似文献   

3.
国外制作冷冻豆腐和冷冻干燥豆腐新方法鞠洪荣(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工系)豆腐是人们饮食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副食品,但通常人们所食用的豆腐多是随生产,随消费的鲜豆腐,不能长时间存放或长途运输,尤其是夏季生产后寿命更短,食用方法也较单调,因而限制了豆腐的大量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物保健》2006,(2):56-56
豆腐是以黄豆、青豆、黑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加细、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最广、最大众化的烹饪原料之一。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效价较高。  相似文献   

5.
豆腐是我国的传统副食品,以其营养丰富、物美价廉而深受人们欢迎,为此我们进行了新型豆制品的开发研究,试制成了一种新型快餐豆腐。说快餐豆腐与传统豆腐相比,其色泽和风味有了很大改变,根据配料不同,豆腐由白色变为多种颜色,由一种风味变为多种风味,增加了豆腐的营养成分,使其更丰富,更全面,能广泛适应人们不同的爱好和口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工艺流程大豆→去杂→浸泡→去皮→脱腥→磨浆→煮浆→点浆→成型个加配料二、操作要点1.制备豆浆取新鲜饱满的大豆去除杂质,用清水浸泡,使豆粒充分吸水膨胀。浸泡时间因季节…  相似文献   

6.
在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中,大豆蛋白质的含量比豆科、油料及禾本科作物的均高。大豆约含50%的蛋白质,其生物学价值不亚于乳酪。由大豆加工制作的食品绝大多数是蛋白质的浓缩物--酪。豆酪即豆腐,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大豆食品之一。豆腐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物质,其成分接近于肉和蛋。豆腐的营养物质可消化性也很大(将近95%的蛋白质和脂肪)。豆腐的灰分中石灰和氯的含量很高,而这是豆粒中所不足的。此外豆腐中富含磷和钾,呈碱性反应,人体可以从大豆食品中获取大量的氮。制作豆腐可以分为酶促的与非酶促的两种类型:一、非酶促法制作豆…  相似文献   

7.
于仁文 《养猪》2014,(2):112-112
两千一百年前,淮南王刘安炼丹求长生不老,结果误打误撞发明了豆腐。豆腐中的优质蛋白质(植物中最好的)早已被大家所认同,所占比例与肉类相当,而脂肪含量却比大多数肉类低得多。豆腐最突出的优势是矿物质含量显著,尤其是钙、镁均高于等重的牛奶,  相似文献   

8.
豆腐渣是以大豆为原料加工豆腐的下脚料。过去在农村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做豆腐,赚渣子,养活一家子”,意思就是用豆腐渣子养猪不下本,白赚1头大肥猪。现在农村有好多养猪户低价从豆腐加工厂购来豆腐渣喂猪,降低了饲养成本。可是由于长期大量用豆腐渣喂猪,使猪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同时也造成了营养浪费。豆腐渣是豆腐加工过程中,将生大豆磨浆挤压或用机器过滤掉浆汁后的副产品,其鲜品含干物质12.5%、消化能为280大卡/千克、粗蛋白质含量为3.7%。因此其营养含量低且品质较差。同时豆腐渣中还含有抗胰蛋白因子、植物凝集…  相似文献   

9.
《养猪》2007,(4):63-63
如今,采用外来新技术的内酯豆腐、木棉豆腐等新品种受到一些消费者的青睬,而中国传统的石膏南豆腐和卤水北豆腐却受到一些人的冷落。  相似文献   

10.
《山东饲料》2005,(1):7-7
玉米豆腐色泽金黄,口感软滑细嫩,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它易于保存,在0~22℃下存放1周不变质,真空保鲜可存放3个月。玉米豆腐既可冷食也可熟食,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加工玉米豆腐可使普通玉米增值3~5倍,制作方法简单,是一个较好的小本经营的致富路子。  相似文献   

11.
采用葡萄糖酸内脂作添加剂制作豆腐,取代以盐卤、石膏作豆腐凝固剂的传统加工方法,一般每千克大豆可以制作5~6千克豆腐,蛋白质含量比用传统加工方法的豆腐提高18%左右。下面以10千克大豆为例,对制作内脂豆腐方法作一介绍.1.选料。选用无霉变的大豆,筛选去灰沙,除去虫粒.用破碎机或石磨破碎成豆片.去表皮待用(不去表皮亦可)。2.浸泡。将待用大豆装入木桶或瓦缸里,每千克大豆加水2.2千克浸泡。浸泡中换水3次.进一步清除杂质,降低PH值.防止蛋白质酸变。去皮大豆在室温15〔以下时浸泡6~8小时.20℃左右时浸泡5~6小时.夏…  相似文献   

12.
臭豆腐的制作臭豆腐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豆制品,具有闻着臭、吃着香的特殊风味。其制作方法是:1.制坯:选用含水量为55%~60%的豆腐,将其用刀切成4.5×4.5×1.5厘米3大小的豆腐坯,以利于毛霉菌的生长,使其发酵更充分。2.发酵:将豆腐白坯立放在笼...  相似文献   

13.
日本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食品──冻豆腐。其营养价值很高,干品含蛋白质63.4%,脂肪26.4%,碳水化合物7.2%,水份0.4%,其余2.6%。此外,冻豆腐还有卵磷脂成份,在人体内形成胆碱,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 一、加工过程 冻豆腐加工全过程需要23天,宜分批生产,才能天天有货供应。其工艺流程是:豆腐-切块-冷冻-成熟-解冻-脱水-干燥-检查-包装。 二、操作要点 1、把生豆腐切成约8厘米×6厘米的方块,用冷冻装置将生豆腐急速冷冻。 2、把冷冻装置的生豆腐在-2~3C的条件下放置16~20天,使之成…  相似文献   

14.
给新型牧草加工产品草蛋白豆腐的技术转化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以自制之不同原料配比的3种苜蓿Medicago sativa蛋白豆腐和3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蛋白豆腐为代表性样品,测定了其干物质、粗蛋白、脂类、总糖、不溶性膳食纤维、总灰分、钙质、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并以普通豆腐为对照,评价了6种草蛋白豆腐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所制6种草蛋白豆腐与普通豆腐粗蛋白、总糖含量相若;并表现出脂类含量较低而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钙质和类胡萝卜素的特点;6种草蛋白豆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及氨基酸评分明显高于普通豆腐;其中4种草蛋白豆腐的限制性氨基酸仅赖氨酸1种,其余2种草蛋白豆腐的限制性氨基酸有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2种;草蛋白豆腐的必需氨基酸构成较普通豆腐更为均衡,其中尤以白三叶豆腐为好。  相似文献   

15.
豆腐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腐果为山龙眼科山龙眼属(Helicia)植物深绿山龙眼(Helicia nilagirica Bedd.),药用种子、根、叶、茎,别称母猪果、罗罗果、萝卜树等,其种子是提取豆腐果苷(神衰果素)的原料药材。  相似文献   

16.
豆腐柴一身是宝。本文在描述其生态特征的同时,还介绍了利用豆腐柴提取果胶和制作凉豆腐的工艺及要点,提出了在山区发展豆腐柴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1.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应慎食豆腐。2.豆腐性偏寒,平素有胃寒者,如食用豆腐后有胸闷、反胃等现象则不宜食用。3.对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也不宜多食豆腐。  相似文献   

18.
用豆腐黄浆水通气培养炭疽芽胞苗庞文华(青海省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西宁,810003)根据有关资料介绍,豆腐黄浆水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吉林生物制药厂王洪图等利用黄浆水消化汤制造禽霍乱菌苗成功。笔者在1989年3~4月份,收集制...  相似文献   

19.
豆腐凝固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制作豆腐用的盐类凝固剂、酸类凝固剂和酶凝固剂的作用机理及对豆腐凝胶性的影响。为生产不同类型豆腐的凝固剂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2)
正俗语说"肉生火鱼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可见豆腐和白菜在餐桌上的地位很高。这两种菜品对老人的健康更是大有益处。常见的豆腐由大豆制作,大豆中含有丰富亚油酸,可以预防心血管病、肥胖病等常见病发生。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和钙质,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中医学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豆腐可以单独成菜,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