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双峰驼的体尺性状.[方法]选取阿拉善戈壁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沙漠双峰驼、青海双峰驼4个地方双峰驼共计161峰,测量其体长、体高、体重、胸围、管围等性状,利用SPSS软件对以上5个体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双峰驼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尤其是体重与胸围、体重与体长的相关系数为强正相关.双峰驼的体尺性状聚类结果为3亚类,第1亚类包括体重、体长、胸围,第2亚类只包括体高,第3亚类只包括管围.[结论]试验结果为双峰驼选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戈壁驼与沙漠驼体重和出肉量有较大的差异,在骟驼之间尤为明显。据报道戈壁骟驼体重比沙漠骟驼多62kg,调查显示戈壁骟驼出肉量比沙漠骟驼高75kg。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还未见报道。本文对阿拉善北戈壁騸驼和沙漠騸驼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了其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结果显示:戈壁騸驼肌纤维密度大于沙漠騸驼,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戈壁騸驼骨骼肌纤维直径小于沙漠騸驼,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戈壁驼体重、产肉量高于沙漠驼与其骨骼肌纤维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圈养条件下野生双峰驼的基本形态特征,饲养、繁殖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圈养野生双峰驼和家驼在体形特征方面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双峰驼促卵泡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羊—羊FSH放射免疫分析方法为依据,建立了测定双峰驼外周血浆中FSH的异源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通过一系列实验表明,在目前尚难建立驼FSH同源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情况下,该方法是研究双峰驼生殖内分泌学的可靠手段之一。本研究还用此方法测定了肌肉注射精清诱导排卵前后母驼外周血浆中FSH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136峰双峰驼的血液蛋白多态性作了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a)和运转蛋白(Tf)得出的结果表明:双峰驼的Hb,Alb,Pa和Tf只有一种基因型,而且全部纯合,不表现多态性现象。同时还发现6个月以下的幼驼没有驼羔血红蛋白存在。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体解剖学和比较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onjunctiv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CALT)的分布情况、免疫形态学特征以及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解剖学观察发现,双峰驼眼结膜的内表面分布有黄白或灰白色致密结节,小米粒大小,其中眼内侧角分布较多;组织学观察发现双峰驼CATL均存在于眼结膜固有层,由典型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构成,弥散淋巴组织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相当数量的浆细胞以及肥大细胞.比较不同年龄双峰驼眼结膜发现,驼羔和青年驼结节不明显,成年驼结节较明显,7~8岁时结节数量最多,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节逐渐减少退化;淋巴小结的数量从驼羔组到老年组,每个低倍镜视野中淋巴小结的数量分别为2.20,6.13,12.65和1.73.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苏尼特家养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以全面揭示中国双峰驼的起源进化,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我国的双峰驼遗传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集15峰苏尼特家养双峰驼(10峰雄驼和5峰雌驼)的血样,提取其DNA,采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 (Cyt b)基因的全序列及D-loop的671 bp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已有的双峰驼的mtDNA Cyt b基因序列和D-loop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苏尼特家养双峰驼mtDNA Cyt b基因中存在10个变异位点,共形成了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857±0.065,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 94±0.002 70,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2.210;在D-loop的671 bp序列中,存在6个变异位点,共定义了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14±0.116,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 53±0.002 7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 1.695。基于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均显示,苏尼特家养双峰驼与野生双峰驼归于2个不同的母系世系,野生双峰驼不是苏尼特家养双峰驼的直接祖先。【结论】苏尼特家养双峰驼mtDNA 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遗传多态性均比较丰富;苏尼特家养双峰驼与野生双峰驼归于2个不同的母系世系,野生双峰驼不是苏尼特家养双峰驼的直接祖先;家养双峰驼内部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骆驼发展史(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境内什么时候才有骆驼?古生物学家根据地质年代化石考证(见《化石》杂志1979年第一期)在我国山西省东部的下更新统的地层中,发现了类驼化石一现生骆驼较早的祖先。在河南省、北京周口店等地发现了一些时代较晚的骆驼化石——巨类驼。属于晚更新世中一晚期的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地层中,出土了名为“诺氏驼”的骆驼化石。“诺氏驼”比现生种个体大,但骨骼的主要特征与现生种类似,看来应是现在双峰驼的近祖。从国外考古发现的化石证明了原驼自北美经白令海峡来到东半球,在中亚细亚变成双峰驼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口服补液盐在治疗双峰驼羔腹泻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驼羔腹泻病是常见的驼羔疾病,发病后常因脱水、身体中毒、昏迷而死亡。我们在治疗双峰驼羔腹泻病时结合药物治疗。根据脱水程度辅以口服补液盐以纠正病羔的脱水和身体中毒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Linnaens,1758)为偶蹄目(Artiodactyla)骆驼科(Camelidae)骆驼属(Camelus)。发源于伊朗和土库曼斯坦南部的家养骆驼和养驼文化至晚在公元前1000年已扩散到中国北方和西北部。到公元前300年前,西汉王朝开通西域通道时,双峰驼已广泛地分布在中国河西走廊两侧以北、西北的农牧区。西汉前后匈奴游牧在今天的蒙古高原,"橐驼"就是骆驼。在《战国策》中《苏  相似文献   

11.
骆驼是干旱荒漠地区的特殊畜种,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能为人们带来多种优良产品。驼乳和驼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食用功效,并符合健康饮食的理念,因此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能为养殖户带来很好的经济利益、我国是世界双峰驼的主要产地之一,推动我国骆驼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古代岩画中的骆驼新疆昌吉州党史办戴良佐骆驼,古称囊驼①,亦名封牛②。为草原五畜(马、牛、绵羊、山羊、骆驼)之一。在动物分类学周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分双峰驼和单峰驼,都由原驼演化而成。原驼起源于北美大陆,约于中新世前后经过白令海峡迁入中亚,约在公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骆驼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效果,并检查了六峰双峰驼(公母各三峰)的染色体。初步摸索出一个比较可行的培养操作规程,结果较为满意;淋巴细胞的分裂指数母驼为7.2%,公驼为13.2%。通过对骆驼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和数目检查,证实了骆驼体细胞染色体(2n)为74,并为进一步开展骆驼遗传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双峰驼髋关节形态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双峰驼髋关节形态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资料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了充实养驼学基础理论,并进一步丰富动物学内容,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结合活体标本X射线透向光学报摄影术,对12个内蒙古阿拉善双峰驼的髋关节进行了详尽解剖和观察,并与马、牛、羊、猪、犬及人的对等器官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甘肃双峰驼摆腰病与铜营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甘肃河西地区双峰驼摆腰病进行了临床观察,检测了当地土壤、牧草、双峰驼血毛8种矿物元素(Cu、Mo、Se、Fe、Co、F、Ca、P)的含量和一系列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和牧草中Mo含量分别为4.77±0.02和4.83±0.25μg/g(干物质),牧草中CuMo比为1.3:1,双峰驼全血和被毛Cu含量分别为0.282±0.17μg/ml和3.50±1.00μg/g,血液指标变化主要表现为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认为甘肃河西双峰驼摆腰病主要是由于生存环境高Mo而诱发的一种继发性Cu缺乏症,同时发现在双峰驼繁殖阶段其体内的Cu含量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有关骆驼后肢关节形态结构的系统性解剖学研究资料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为了充实养驼学专业基础理论,并进一步丰富动物学内容,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结合x射线活体摄影、活体运动观察及测量,对双峰驼后肢关节的形态结构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与马、牛、羊、猪、犬、猫等家畜及灵长类的对等器官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双峰驼之后肢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青海骆驼遗传多样性,揭示青海骆驼的母系起源进化。采集柴达木地区3个青海骆驼类群耳组织样品88份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并与蒙古、内蒙古双峰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96个多态位点,定义了27种单倍型。3个青海骆驼类群占有16个单倍型,而蒙古双峰驼独有7个单倍型,内蒙古双峰驼独有4个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出两个独立的分支:第一支为青海骆驼3个类群与蒙古双峰驼,且德令哈双峰驼与其他两个类群间存在明显界限;第二支为内蒙古双峰驼。青海骆驼与内蒙古双峰驼的遗传距离均较远,但与蒙古双峰驼的遗传距离较近。因此,青海骆驼母系起源更倾向于蒙古双峰驼而非内蒙古双峰驼。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双峰驼约有6.7万头,占全国第三位。在1980—1982年,我们首次对其被毛纤维类型、细度、长度、强度、伸度、净毛率、含脂率等品质,进行了测试,并且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双峰驼的绒毛和粗毛纤维的微细构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骆驼免疫系统中只存在重链抗体,其可变区VHH片段是最小的天然抗体片段.通过对双峰驼VHH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了解双峰驼VHH基因特征,分析VHH文库多样性组成.[方法]采用新疆双峰驼VHH特异引物扩增全部抗体基因片段,连接到M13噬菌粒载体上,与pⅢ蛋白融合表达在噬菌体表面,构建噬菌体展示文库.基因测序和菌落PCR方法,分析文库大小和阳性克隆插入率.NCBI-IgGBLAST工具对抗体序列进行IMGT编号命名,WebLogo工具分析抗体保守序列分布频率,MEGA6软件对VHH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利用免疫的新疆双峰驼淋巴细胞,构建了库容量为1.4 ×109的VHH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对91个随机挑选的文库TG1单菌落进行PCR.结果表明该文库VHH阳性插入率为97;,DNA测序表明文库多样性为97.8;.对91个克隆DNA测序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中除2个为常规VH抗体外,其余均为重链VHH抗体.根据抗体序列中的特征氨基酸分布,将91个抗体序列划分为7个亚群.[结论]构建的新疆双峰驼VHH文库多样性较好,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出文库中多样性克隆的分布和特征,有助于新疆双峰驼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的进一步构建.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限制农业生产、侵蚀全球粮食安全并威胁作物可持续发展。小麦作为皖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遭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但小麦在应对干旱胁迫时的抗旱机制相对复杂,干旱胁迫对小麦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本文将从形态指标、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内源激素表达水平、基因表达情况和产量品质等方面介绍干旱胁迫对小麦的影响,为小麦抗旱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