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同质原则将20只无角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4~4.5月龄)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5只(3只公羔,2只羯羔),每只为一个重复。采用3因子(2×2×2)设计,以研究同一营养水平和在精料为主类型饲粮中,改变部分能量饲料(A因子)和蛋白质饲料(B因子)对公羔和羯羔(C因子)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A、B、C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能量表观消化率和氮表观存留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A因子及A、B因子交互作用对ADF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1和P<0.05);B、C因子及其交互作用,A、B、C因子的交互作用对ADF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3×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营养水平(A因子:A1为1.0倍NRC,A2为0.9倍NRC,A3为0.8倍NRC)、遗传背景(B因子:B1为甘肃肉羊新品种选育群羔羊,B2为‘杜泊’(♂)×甘肃肉羊新品种(♀)F1代羔羊)和性别(C因子:C1为公羔,C2为母羔)条件下羔羊的生产性能、采食行为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A1组羔羊试验末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A2和A3组(P<0.01),料肉比极显著低于A2和A3组(P<0.01);B1组羔羊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低于B2组(P<0.01),料肉比极显著高于B2组(P<0.01);C1组羔羊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C2组(P<0.01),料肉比显著低于C2组(P<0.05).随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每个逆呕食团咀嚼次数显著上升(P<0.05);B1组羔羊反刍时间极显著低于B2组(P<0.01).根据经济效益分析,A1组羔羊纯收入极显著高于A2和A3组(P<0.01);B1组纯收入极显著低于B2组(P<0.01);C1组纯收入极显著高于C2组(P<0.01).说明杜甘杂种羔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较高;公羔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优于母羔;采用1.0倍NRC的饲粮可以获的最佳生产性能和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补饲颗粒料中添加诱食剂对羔羊采食性、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13日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萨能奶山羊公羔随机分为A、B、C、D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处理组A为对照组,基础补饲料;处理组B为基础补饲料+蔗糖3%;处理组C为基础补饲料+蔗糖3%+奶味香精1.0g/kg;处理组D为基础补饲料+蔗糖3%+草莓香精1.0g/kg。[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B、C和D的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比处理组A高4.82(3.48%)、15.13(10.94%)、18.06g(13.05%)和21.95(17.47%)、49.77(39.61%)、54.97g(43.75%)。处理组B、C和D的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处理组A高1.89%、9.09%、10.20%和4.65%、6.35%、6.74%和0.87%、7.67%、6.69%。[结论]处理组D,基础补饲料+蔗糖3%+草莓香精1.0g/kg更有效地提高了羔羊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及日粮中各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开食料采食量断液体饲粮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开食料采食水平断液体饲粮(代乳品)对羔羊生长、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旨在确定羔羊最佳断代乳品时间,为羔羊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断代乳品时开食料采食水平为试验因子,选取体重接近的纯种湖羊羔羊64只,分为4组,每组16只,每个重复1只。于1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品,于15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开食料自由采食。当羔羊连续3d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达到200、300、400和500g时分别断掉代乳品,对应地分别为A、B、C和D组。动物饲养试验过程中,测定羔羊生长性能包括体重、日增重和采食量并计算饲料转化率。在羔羊90日龄进行屠宰试验,测定羔羊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和胃肠道发育情况。【结果】(1)90日龄羔羊体重,B和C组有高于D组的趋势(P=0.0563);日增重方面,在10至90日龄期间,B和C组显著高于D组(P<0.05);代乳品采食量方面,A和B组羔羊显著低于C和D组(P<0.05),其中A组显著低于B组(P<0.05);开食料采食量方面,整个试验期,A和B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C和D组(P<0.05);饲料转化率方面,断代乳品至90日龄和10-90日龄期间,B和C组羔羊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2)瘤胃重量A、B和C组显著高于D组(P<0.05),其中C组显著高于A组(P<0.05),虽然瘤胃占复胃总重比例及占宰前活重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数值上B和C组均高于A和D组;C组网胃和瓣胃重显著高于A和D组(P<0.05);C组全胃重显著高于A和D组(P<0.05),A、B、C和D组全胃占宰前活重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B和C组在数值上较其它组高;小肠重量及占宰前活重比值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B和C组在数值上较其它组高。C组大肠重显著高于A和D组(P<0.05),A和B组大肠重显著高于D组(P<0.05),大肠占宰前活重比值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B和C组在数值上较其它组高。(3)B和C组心脏重量显著高于D组(P<0.05),C组脾脏重量有高于B和D组的趋势(P=0.0806),其余内脏器官重量及占宰前活重比值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在90日龄,A、B和C组羔羊的宰前活重、空体重、胴体重和24h胴体重均显著高于D组(P<0.05),C组空体重显著高于A和B组(P<0.05),C组胴体重和24h胴体重显著高于A组(P<0.05);B和C组羔羊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和D组(P<0.05)。【结论】当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连续3 d达到300和400g时断代乳品,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胃肠道发育较好。因此,湖羊羔羊于开食料采食量达到300g时断代乳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湖羊公羔为试验对象,探究早期断奶补饲和育肥前、后期饲粮NDF水平对羔羊生长发育和消化性能的持续影响,计算试验因素间的叠加效应,筛选出最佳的组合饲养方式。【方法】选取体重[ (8.26±2.14) kg]、日龄[(20±2) d]接近的健康湖羊公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5只;饲粮NDF水平设置:育肥前期低(33%)高(38%)水平,育肥后期低(28%)高(33%)水平。4组处理分别为:早期断奶+育肥前低NDF饲粮+育肥后低NDF饲粮(EW-LL);早期断奶+育肥前期低NDF饲粮+育肥后期高NDF饲粮(EW-LH);早期断奶+育肥前期高NDF饲粮+育肥后期高NDF饲粮(EW-HH);随母哺乳+育肥期前高NDF饲粮+育肥期后期高NDF饲粮(ER-HH)。早期断奶羔羊在20日龄由随母哺乳逐渐过渡到饲喂代乳粉,同时补饲开食料,所有试验羔羊育肥周期为61-180日龄。试验期160 d。测定羔羊不同阶段体重和采食量,在羔羊2、4、6月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1)4组羔羊全期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除46—65日龄,其余各阶段各组间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2)早期断奶羔羊21—65日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随母哺乳羔羊(P<0.05),早期断奶组中,育肥前后期均采食低NDF水平饲粮的羔羊121—180日龄时颗粒料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早期断奶组羔羊哺乳期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能氮利用率低于随母哺乳组。进入育肥期后,消化代谢能力优势转移,育肥前期低NDF组羔羊干物质、有机物消化率显著高于高NDF组(P<0.05),叠加效应分析EW-LL组全期日增重增效最高,但早期断奶和育肥前期饲喂低NDF饲粮这两种饲喂方式的叠加效果为-50.57%。【结论】从整个育肥周期来看,早期断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育肥前期低NDF水平饲粮育肥效果相比高NDF水平效果较差;而育肥后期试验羔羊饲粮相同时,育肥前期饲喂低NDF饲粮的羔羊增重效果优于饲喂高NDF饲粮的羔羊。综合羔羊整个饲养阶段生长和消化代谢情况分析,饲养效果明显的4组顺序为EW-LL>EW-LH=EW-HH>ER-HH。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组合为早期断奶+育肥前期饲粮NDF水平33%+育肥后期饲粮NDF水平28%。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析补饲条件下,限时放牧对乌珠穆沁羔羊生长发育及采食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乌珠穆沁去势公羔,按照同质原则随机分成5组:0H为舍饲组(对照),2H、4H、8H、12H分别为放牧2、4、8、12 h组。各处理组饲粮代谢能水平接近。试验期102 d,预试期15 d,正式期87 d。7、8、9月份每月月末空腹称重、同时测量体尺,分别在每月中旬用饱和链烷法测定一次放牧采食量。【结果】(1)限时放牧加补饲对放牧季乌珠穆沁羔羊的体长、体高、胸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8月份,8H、12H组的体长指数均显著高于(P=0.05)舍饲组,其体躯指数显著低于(P<0.05)舍饲组,而2H和4H组与舍饲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处理组7—9月份的月末体重、总增重、全期平均日增重、总采食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日增重在各月份之间显著不同(P<0.01)。7月份,随放牧时间延长日增重显著降低(P<0.01),全天放牧组的日增重较舍饲组、2H、4H、8H组分别减少了101、84、69、38 g•d-1,而放牧2H、4 H组与舍饲组无显著差别(P>0.05);8月份,各处理组日增重均达到最大,4H、8H、12H组显著高于(P=0.045)舍饲和2H组;9月份,舍饲组日增重显著高于(P<0.05)其余4组,而其余各组之间无差异(P>0.05)。(3)随放牧时间延长,放牧采食量显著增加(P<0.001)而补饲量呈递减趋势;补饲量每增加1 kg,总采食量增加0.44 kg、放牧采食量减少0.78 kg;4H组的饲料转化效率略优于2H和8H组。【结论】限时放牧4 h加补饲不影响羔羊的总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但显著减少了放牧采食量。结合草地保护和饲养成本,则放牧4 h加0.52 kg补饲(精料与谷草干草以1﹕1混合)是最佳放牧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诱食剂对羔羊采食性·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补饲颗粒料中添加诱食剂对羔羊采食性、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13日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萨能奶山羊公羔随机分为A、B、C、D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处理组A为对照组,基础补饲料;处理组B为基础补饲料+蔗糖3%;处理组C为基础补饲料+蔗糖3%+奶味香精1.0 g/kg;处理组D为基础补饲料+蔗糖3%+草莓香精1.0 g/kg。[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B、C和D的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比处理组A高4.82(3.48%)、15.13(10.94%)、18.06g(13.05%)和21.95(17.47%)、49.77(39.61%)、54.97 g(43.75%)。处理组B、C和D的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处理组A高1.89%、9.09%、10.20%和4.65%、6.35%、6.74%和0.87%、7.67%、6.69%。[结论]处理组D,基础补饲料+蔗糖3%+草莓香精1.0 g/kg更有效地提高了羔羊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及日粮中各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营养水平和饲粮组合对育肥羔羊生产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按同质原则将 28 只试羊(3~3.5 月龄)分为 4 个饲粮处理组,采用 3 因子(2×2×2)设计,研究两个营养水平(A 因子,A1—0.9NRC 和 A2—0.8NRC)下不同饲粮组合(B 因子,B1—添加甜菜渣和 B2—不添加甜菜渣)对不同杂交组合(C 因子,C1—波德代(♂)×蒙古羊(♀),C2—陶塞特(♂)×蒙古羊(♀))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A、B、C 三因子对试羊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仅正试期头 20 dC2日均增重显著(P<0.05)高于 C1。A1水平羔羊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P<0.01)低于 A2,而饲料转化率及熟肉率极显著(P<0.01)高于 A2。B1正试期后 40 d 日均增重有高于 B2的趋势,而 GR 值有低于 B2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不同营养水平全饲粮颗粒料肥育羔羊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按同质原则将27只无角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公羔(3.5~4月龄)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9只。采用单因子设计,研究1、0.9、0.8倍NRC营养水平全饲粮颗粒料肥育羔羊的效果。结果表明,正试期3个处理组日增重依组次为225.6、238.9、206.2g。第2、3组间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1组日采食量极显著低于2、3组(P<0.01),1、2组料肉比极显著优于3组(P<0.01)。1倍NRC水平配方的价格太高,0.9和0.8倍NRC营养水平配方适于本地羔羊育肥生产,其中以0.9倍NRC营养水平配方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兰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杂交F_1代(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羔羊育肥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70日龄、体质量18 kg且发育正常的F_1代公、母羔各18只,公羔随机平均分成A1、A2、A3组,母羔随机平均分成B1、B2、B3组,进行为期60 d的育肥试验,不同组羔羊每天摄入的能量水平分别为8.89 MJ/d(A1和B1)、7.11 MJ/d(A2和B2)和5.33 MJ/d(A3和B3),其他营养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于育肥期的1、30、60 d进行试验羊的体质量和体尺指数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对兰小F_1代育肥期羔羊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整个育肥期1~60 d,公羔的生长发育比母羔快。育肥期1~30 d,A2组公羔的平均日增体质量为288.89 g/d,显著高于A3组,B1和B2组母羔的平均日增体质量均比B3组提高66.41%,差异极显著,B1和B2组母羔的累积生长显著高于B3组,相对生长极显著高于B3组;育肥期30~60 d,A1组公羔的平均日增体质量比A3组提高96.92%,差异极显著,A1组公羔的累积生长和相对生长也极显著高于A3组,A2组公羔的累积生长极显著高于A3组。羔羊的体尺总体呈现出和累积生长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差异显著性不同,羔羊的体尺指数在3个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综上,提高能量水平显著促进了兰小F_1代羔羊育肥期的生长发育,高能量组羔羊的育肥增质量效果最好,公羔的生长发育优于母羔。  相似文献   

11.
按同质原则将24只早期断奶杂交羔羊(陶♂×滩寒♀)分为3组,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研究3个营养水平(Ⅰ—0.9×NRC、Ⅱ—1.0×NRC、Ⅲ—1.1×NRC)条件下,高比例精料饲粮对1月龄早期断奶乳羔的肥育效果.试验表明:3个处理组日增重依组次为217.05、267.60、275.33 g,Ⅱ、Ⅲ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组间干物质采食量和料肉比差异不显著;各组羔羊只育肥收入都在25元以上,其中以Ⅱ、Ⅲ组较好,为Ⅰ组的135.46%和130.83%.综合考虑乳羔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采用1.0×NRC营养水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采食不同组合全饲粮颗粒料羔羊的瘤胃液代谢参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将40只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羔羊(4~4.5月龄,公、羯各半)按同质原则分为4组。预试期(21天)后的50天中,各组试羊分别喂以按2×2析因设计的4种等营养水平、不同组合精料型的全饲粮颗粒料。从各组分别选出6只羊,于饲养试验结束后连续两天采集不同时段的瘤胃液样,测定了其中pH值、NH3-N和VFA含量。结果表明:⑴ 各组羔羊不同时段瘤胃液pH值多在6.30~7.5之间,食后速降,5 h后恢复弱碱性;NH3-N含量变化类似于pH值;此二指标的变化似可说明饲喂间隔4 h的合理性。⑵ 各组羔羊瘤胃发酵均为高丙酸型,乙酸为41.72 %~44.60 % TVFA,丙酸为36.77 %~43.43 % TVFA,有采食含小麦饲粮(A1)丙酸比例较食含甜菜渣饲粮(A2)高的趋势。⑶ 食A1羔羊瘤胃液pH值呈低于食A2者的趋势,食含大豆粕饲粮(B1)羊瘤胃液pH值下降幅度也呈高于食含菜籽粕饲粮(B2)的趋势;瘤胃液NH3-N的组间差异亦有类似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高压快速氨化系统制备氨化稻草,研究了羊草和氨化稻草的不同混合比例对羔羊采食量、日增重的影响,试验选用16只4月龄断奶公羔(萨福克×东北半细毛羊、特克塞尔×东北半细毛羊各8只)进行育肥,随机分成4组(各处理组间品种相同,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羊草组最高,与25%氨化稻草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单栏系统测定个体的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探讨绵羊饲料效率与瘤胃组织形态的关系,为解析绵羊饲料效率性状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出生日龄相近、系谱信息详细、健康状况良好的187湖羊公羔,56 d断奶后转入单栏饲养,过渡期14 d,预饲期10 d,正试期100 d。正试期内所有羊只仅饲喂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及饮水,并在80 d和180 d晨饲前空腹测定其体重(body weight,BW)和80—180 d间的采食量(feed intake,FI),计算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中期代谢体重(metabolic body weight, MBW)、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等饲料效率相关性状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于180 d饲养结束后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1 cm2保存于4%甲醛溶液中,用于制作组织切片并观测其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最后将其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且剩余采食量最大与最小的个体每天的剩余采食量之差达0.57 kg。饲料效率相关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r= 0.68)和采食量(r= 0.48)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体重(r=0)、末期体重(r= -0.01)和平均日增重(r= -0.02)无显著相关(P>0.05)。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乳头长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肌层厚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而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无显著相关。不同RFI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瘤胃肌层厚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瘤胃乳头长、宽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RFI组羔羊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Low-RFI组(P<0.01),肌层厚度显著高于Medium-RFI组(P<0.05);不同FCR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乳头长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肌层厚度和乳头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High-FCR组羔羊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CR组(P<0.05或P<0.01),Medium-FCR组羔羊乳头长度显著长于Low-FCR组(P<0.05);除瘤胃乳头宽度外,不同FI组羔羊的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High-FI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肌层厚度和乳头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I组(P<0.05或P<0.01);不同ADG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ADG组羔羊采食量、剩余采食量、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ADG组,饲料转化率则极显著低于Low-ADG组。【结论】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饲料效率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可作为衡量饲料效率的潜在指标。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无显著相关,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对采食量和增重有显著影响,但其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保育期中后段乳糖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3所大学进行,选用1320头杂交仔猪,旨在评价饲粮中不同乳糖水平对保育期阶段3(保育期共4个阶段)即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仔猪在15~20d断奶(初始体重6.2kg),并分配到5个处理中,每个处理有24个重复(每所大学饲喂8个重复),其中两所大学的16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5头试猪,另外1所大学的8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23头试猪。断奶后第1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1饲粮(含乳糖20%);断奶后第2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2饲粮(含乳糖15%)。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采食阶段3饲粮,乳糖含量分别为0,2.5%,5.0%,7.5%或10.0%,然后所有仔猪采食1~2周(阶段4)相同的玉米豆粕饲粮。乳糖来源为乳宝80,含乳糖80%。阶段1,2和3饲粮在相同场所配制。隔周称量仔猪体重,并计算饲粮采食量。研究表明,在最初2周内,采食相同饲粮的所有试猪间平均日增重、日饲料采食量和增重饲料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10)。在3和4周(阶段3)饲喂5种不同乳糖水平饲粮,随着乳糖水平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饲料采食量线性增加(P〈0.01),但是增重饲料比不受影响(P=0.10)。阶段3中乳糖水平为7.5%时,虽然二次指标(增重饲料比)差异不显著,但是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饲料采食量最高。与饲喂不添加乳糖饲粮的试猪相比,饲喂乳糖水平为7.5%的饲粮的试猪体增重多增长350g&#183;只^-1,同时多消耗饲粮420g&#183;只^-1,且多增长的体重(294g&#183;只^-1)大部分维持到断奶后5~6周即试验结束时。结论:仔猪对保育期中后段饲粮中乳糖含量做出相应应答,且这些应答在不同的管理和设施条件下获得。  相似文献   

16.
甜菜碱对断奶仔猪生长和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碱对断奶仔猪生长和消化性能的影响,120头始重10kg左右的杜长加断奶仔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600,800,1000和1200mg/kg甜菜碱,试验期为36d。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甜菜碱均提高了断奶仔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以添加600,800mg/kg组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采食量分别增加了9.39%(P〈0.05)和8.71  相似文献   

17.
不同精料补饲水平对藏羊生长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藏羊选择适宜的精料添加量。[方法]选用1岁左右、体重接近的藏绵羊30只,随机分为3组。以青干草为基础日粮,150、300、450 g/d 3种精料水平对各组藏羊进行补饲育肥,采用单因子分组设计,研究精料补饲水平对藏羊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藏羊日采食量、日增重均随精料补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对青干草的采食量略有下降趋势;不同精料补饲水平下,育肥后期藏羊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精料和日粮转化效率随精料补饲量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精料和日粮转化效率、经济效益均以300 g/d精料处理组为最高。[结论]藏羊育肥时间以45~50 d为宜,精料添加量以300 g/(只.d)最好。  相似文献   

18.
延边奶山羊的主要产品是奶,每年产羔后除选留一部分后备羊外,80%以上的羔羊,特别是公羔出生后不久就被宰杀掉。而这些羔羊经40—50大的人工哺乳和补饲后即可进入放牧季节。延边有丰富的山坡草地,利用这些草地优势,把去势后的羔羊放牧肥育到枯草期,将极大的提高发展奶山羊的经济效益。八个月龄的羯羔其体尺达延边奶山羊成年公羊的76%以上。宰前体重可达26.59公斤,相当成年羯羊宰前体重的54.86%,屠宰率42.16%。净肉率29.26%。羯羔肉化学成分为;粗蛋白19.23%。粗脂肪10.71%,灰分0.94%。羯羔肉具有细嫩多汁,瘦肉多,脂肪少,肉味鲜美而不腻、不膻、清甜可口的特点。颇受群众的欢迎。另外,羯羔饲养管理容易,饲养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养一只羯羔扣除成本费,纯收入可达21.95元。是一项开发生物资源,丰富肉食来源,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及酿酒酵母(SC)对秦川肉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氮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18头14月龄初始体质量为(298±9.78) kg/头、健康的秦川肉牛(母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种蛋白水平(13.23%(A1)和(10.59%(A2))饲粮和3种酿酒酵母添加水平(0(B1),4×108 CFU/kg(B2),8×108 CFU/kg(B3))作为两因素进行饲喂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各处理秦川肉牛粪便和尿液中的氮磷含量,试验结束时于晨饲前采用颈静脉穿刺法采血,测定血常规指标和酶活性,试验期55 d。【结果】①试验期11~55 d,饲粮中添加8×108 CFU/kg SC显著提高了秦川肉牛的采食量(P<0.05),A1B3组秦川肉牛采食量最高,显著高于A1B1组(P<0.05)。②B3组秦川肉牛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B1组(P<0.05),A2B3组秦川肉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高于A2B1组(P<0.05)。③B3组秦川肉牛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较B1组分别显著提高了8.44%和16.90%(P<0.05),A2B3组秦川肉牛的粗蛋白、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最高。④与A2B1组相比,A2B3组秦川肉牛粪氮排放减少了31.28%,尿氮排放减少了19.67%,氮消化率提高了7.66%,氮沉积率提高了62.57%。⑤B2和B3组秦川肉牛的粪磷含量显著低于B1组,A2B3组秦川肉牛磷消化率、磷沉积率相较于A2B1组显著升高了35.96%和45.94%(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添加8×108 CFU/kg酿酒酵母能够提高秦川肉牛的采食量、免疫水平和营养成分消化率,减少氮磷排放。在10.59%粗蛋白水平下,饲粮添加8×108 CFU/kg酿酒酵母饲喂秦川肉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自由采食条件下1~40日龄羔羊的吮乳量、开食料采食量和消化率、及对日增重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双羔或三羔小尾寒羊羔羊16只,平均体重(3.02±0.23)kg,公母各半,分为四组(每组n=4,1组:公羔,21日龄断奶;2组:母羔,21日龄断奶;3组:公羔,28日龄断奶;4组:母羔,28日龄断奶),使用吮乳前后称体重、PEG标记羔羊粪等方法。【结果】小尾寒羊母羊的泌乳高峰为产后5~12 d,之后则逐渐下降,乳的干物质含量在产后一周内高于30%,之后则逐渐降低和趋于稳定。然而,母羊的泌乳量(或羔羊吮乳量)差异较大。1~28日龄多羔小尾寒羊的平均吮乳量为0.65 kg/羔/日,为单羔的61.4%,从母乳获得的营养较少。1周龄羔羊对开食料即有较高的消化率(约60%),之后则基本稳定。【结论】羔羊随日龄对开食料消化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为采食量的提高而不是消化率。在吮母乳和自由采食开食料条件下羔羊约28日龄时断奶较好,如果在21日龄断奶则会出现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