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栽桑养蚕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70年代已普及炕床饲养小蚕,使养蚕水平逐年得到提高.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养蚕规模由大变小,尤其是近几年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蚕桑生产严重滑波,一家一户饲养规模越来越小.由于饲养规模小而且分散,以致组织共育难度大,为了有利于科学养蚕技术的落实,创造适合稚蚕生理需要的饲 相似文献
2.
<正> 小蚕共育,作为养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我县基本普及。春蚕、夏秋蚕的共育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80%左右,对全县蚕茧单产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我县小蚕共育的主要型式是专用集中共育室,多年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技术管理办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之后,这种共育形式在部分地区遇到了一些困难,同时出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农村小蚕共育,目前绝大部分集中饲养两个龄期,于三龄初出售。由于三龄蚕抗病力弱,对环境要求仍比较高,售出的蚕往往因管理不善,在五龄中后期发病而使蚕茧歉收。为确保蚕茧优质高产,小蚕应共育三个龄期,但其中突出的矛盾是蚕室蚕具不足。据调查二龄每10克蚁量蚕座面积为 相似文献
4.
5.
6.
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农村饲育实践,提出小蚕饲育技术要点:搞好补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严格控制温湿度标准,精选适熟桑叶,做好分批、提青、就眠、饲食工作,控制日眠,搞好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浅谈无菌蚕与无菌蚕饲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获得成功以来,曾有多名学者为了家蚕病理等研究,在试管或三角烧瓶等小型容器中用人工饲料少量试养过无菌蚕.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松原藤好先生在人工饲料养蚕的研究中,为了杜绝蚕病发生、饲料变质及蚕粪发霉,最大程度减少养蚕操作,真正实现省力化,经30余年研究,创建了独特的松原KIT方式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无菌育技术体系.这个技术体系包括家蚕无菌饲育基础理论的建立、无菌蚕室的设计,配套机械的研制、饲育标准的制定、稚壮蚕低成本人工饲料的开发、全龄人工饲料育蚕茧丝的利用、无菌蚕的多种用途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小蚕工厂化饲育是今后蚕桑生产的必由之路.其主要优势是不仅减轻蚕农劳动量,缓解劳动力紧张、饲养量大和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蚕病的发生,提高蚕农收益.但由于小蚕用叶的特殊性,对嫩叶采摘量大,影响桑树树体正常营养需求,同时养蚕时间跨度密,桑园病虫害防治难度大,造成桑叶质量差,成为小蚕工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抓好桑园管理,为小蚕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优质桑叶是小蚕工厂化饲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的小蚕电热恒温饲育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容量可变,自动控温,装、卸、用、贮方便的新型小蚕电热恒温饲育箱在象山问世。经过4年的使用和反复改进,其结构性能更为合理实用,受到蚕农和技术人员的欢迎。推广面不断扩大,1988年春期开始在象山县灵南乡大麦塘村搞试点,初试时3只恒温箱,饲养春种10盒,至1991年春期增加到68只,饲养春种203.4盒,恒温箱育占全村总饲养量的75.5%,并逐步向全县推开,1991年全县89只。 相似文献
15.
小蚕饲养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蚕茧产量,按照家蚕的生理特点,小蚕应加温保湿饲养,农村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蚕桑生产由过去集体共育转变为家庭饲养,集体条件下的小蚕加温设施与家庭饲养形式不相适应,小蚕饲育温湿度达不到要求,甚至补催青都没有做好,致使蚕茧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17.
18.
<正>蚕从孵化到结茧,生产上所用的蚕品种一般是四眠五龄。通常把1~3龄蚕称小蚕(稚蚕),4~5龄称大蚕(壮蚕)。稚蚕与壮蚕在形态、生理、生态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小蚕期是充实体质和促进群体发育整齐的重要时期,养好稚蚕是蚕茧丰收的基础。本文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着要阐述小蚕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