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调查分析了商丘市夏玉米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常用玉米田化学除草剂化学除草试验,分析了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优势种和不同药剂处理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制定了合理轮作、精选种子、合理密植、植物检疫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玉米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摘要: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三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玉农乐30g/hm2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玉农乐45-60g/hm2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玉农乐30g/hm2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清新型耕作模式下四川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方法,通过以传统翻耕为对照,连续5年定田定点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田杂草种类基本相同。免耕不覆盖处理的杂草数量最多,翻耕次之,免耕覆盖稻草最少。小麦田杂草有2个出苗高峰:小麦播后2~3周有一个大的出苗高峰;播后6~7周有一个小高峰。不同耕作方式下杂草对小麦株高和分蘖无明显影响;免耕覆盖稻草与翻耕处理的小麦产量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免耕不覆盖处理。说明免耕覆盖稻草既可以显著降低杂草发生数量和为害,同时又可以明显增加小麦产量,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5.
夏玉米青枯病发病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⒇黄有惠龙厚明田业龙(山东省滕州市科委277500)李宪文(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农技站277518)青枯病,也称玉米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全国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一般... 相似文献
6.
<正>夏玉米生长期间由于温度高、湿度大,田间杂草发生量大,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为害。采用化学除草,不仅能减轻劳动强度,而且除草及时、效果好。根据杂草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播种、耕作等农业措施对小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出苗的影响,对西安地区小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多花黑麦草、节节麦、野燕麦、日本看麦娘、假看麦娘的田间落种状态、形态特征及不同土壤深度下出苗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机播深度(4~5 cm)对上述5种杂草出苗均无影响;小麦撒播深度(0~1 cm)出苗时间最早,但因表层土壤湿度较差导致出苗量低;旋耕深度(10~15 cm)出苗最晚,该深度对多花黑麦草、节节麦、野燕麦的出苗量无影响,但对日本看麦娘、假看麦娘出苗影响较大,尤其对个体小、重量轻的假看麦娘影响最大;深翻深度(30~35 cm)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999~2000年进行了90%盖萨林水分散颗粒剂(WG)防除春玉米田杂草的效果及对春玉米的安全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90%盖萨林WG对春玉米田的藜、本氏蓼、反枝苋、龙葵等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而对苍耳、苘麻及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差。春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适宜的用药量为90%盖萨林1620~1890(g·ai)/hm2(有效成份用量),对阔叶杂草总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在上述推荐剂量范围内对春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防控杂草稻,以杂草稻WR03-12、栽培稻沈农26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替代法,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沈农265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竞争导致栽培稻沈农265根质量、根体积、根冠比、根伤流速率、根系吸收面积、单位根质量氧化力、单株根系氧化力等显著降低,降低程度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大而加剧.随杂草稻密度增加,栽培稻的产量极显著降低;杂草稻的竞争对栽培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的不利影响很可能是导致栽培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正> 由湖北农科院植保土肥所等单位承担的省重点攻关项目"棉田杂草发生规律与高效防除技术研究"21日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以朱文达研究员为首的科技人员首次系统地查明了湖北棉田杂草的种类,研究了其优势种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为科学治理棉田杂草提供了理论依据;筛选出15个适用于棉田的安全、高效、低用量、经济商品化除草剂;提出了土壤处理、茎叶处理和定向喷雾处理三种化学防除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除草剂组合对麦田杂草发生状况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淮麦43号’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了5个除草处理(T1:人工拔草、T2:5%唑啉草酯+50%异丙隆+15%双氟·氯氟吡、T3:4%啶磺草胺+50%异丙隆+15%双氟·氯氟吡、T4:4%啶磺草胺+15%双氟·氯氟吡和T5:15%炔草酯+50 g·L双氟磺草胺),以不除草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除草剂后均显著降低了单位面积杂草的发生数目和重量,其中T3和T4表现较好的防除效果,达到90%以上。小麦的产量随着杂草数量和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对照相比,除草后小麦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T2和T3的小麦产量与T1(人工除草)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其次为T4,T5增产的幅度最小。从生理指标分析,T1、T2<...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我国玉米田杂草的分布区域及特点我国玉米种植划分为六个区域: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玉米田草害也相应划分为六个区域:北方玉米田草害区、黄淮海玉米田草害区、西北玉米田草害区、长江流域玉米田草害区、华南玉米田草害区、云贵川玉米田草害区。 相似文献
16.
麦田里的杂草能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浪费光热资源,进而影响小麦产量,它既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又是形态特征各异的个体。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而言,因杂草种类、密度及种群结构而异。调查结果表明:杂草的密度越大,对小麦产量影响越大;杂草种类不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17.
18.
本试验对4个玉米品种小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小斑病的叶片基本上是从下部第1~3张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的。在小斑病发生的早期,病情指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发病率的增加所引起的,后期主要是由于病级的增加所引起,且品种的抗病性影响了小斑病发生的早晚、轻重以及流行曲线的增长的快慢,抗小斑病的品种发病晚且轻,并且其流行曲线增长较慢,感病的品种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是大豆主产区,该区人少地多,自80年代初开始较大面积地推广大豆田化学除草,现已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该区近年轮作制度的改变、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及杂草抗药性产生等原因,致使大豆田杂草种群变化、群落演替加速,导致杂草的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现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