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棉田玉米螟的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螟危害棉株生长点和主茎后,单株产量损失28.26~88.7%,由于棉株的自我生理调节和群体补偿效应,实际损失为12.61~52.17%。测定了受害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以及受害株率与百株卵块数之间的关系,拟定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的棉田防治指标:高产田(100kg/亩)4.9块卵/百株;中产田(75kg/亩左右)5.5块卵/百株;低产田(50kg/亩左右)6.2块卵/百株,在玉米螟严重发生年份,应适当放低。  相似文献   

2.
<正>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它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等作物,尤其是无公害食品基地生产的玉米,发生有加重趋势,给无公害食品基地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给粮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规律: 玉米螟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根茬、秸秆或穗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区棉蚜分布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棉田天敌发生规律及控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农七师一二五团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膜下加压滴灌、自压滴灌、深层渗灌3种,其中膜下自压灌使用最广。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由于节水灌溉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滴灌棉田害虫的发生也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南疆滴灌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滴灌技术在新疆棉区得到广泛应用,滴灌在节约水资源,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滴灌棉田病虫的发生也有了新的特点。南疆滴灌棉田主要病害有枯、黄萎病,棉花虫害主要有棉铃虫、棉叶螨、棉蚜等,棉花病虫害的发生使棉  相似文献   

7.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著名的飞播林区,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其中云南松是遍布全州 的经济林木之一。危害的害虫种类繁多,最主要的有十一种,分属于3个目、11个科。本文对这11种主要害虫在凉山州的分布及危害特点作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双斑长跗萤叶甲是新疆车排子垦区棉田近几年新发生的一种害虫。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该虫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宁夏棉田大量发生。为害后可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常将叶片吃成很多小洞,近几年为害程度逐年加重,成为北疆棉区几大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奎屯垦区已大面积采用滴灌技术,此技术推广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病虫害又是棉花高产的主要障碍。为使滴灌田棉花优质高产,农民增收,掌握滴灌棉田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稻瘿蚊是山区晚造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低龄幼虫在田边杂草、再生稻等寄主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羽化繁代,全代历期25~30d。防治上,重点抓好主害代第四、第五代的预测预报和防治,采取"除、避、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细坳镇地处粤东北山区,稻瘿蚊是为害我镇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查历史资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期只发生2 000hm2,以后逐年上升,2006~2008年连续3年大发生,2008年发生面积达到500hm2,并造成一定损失。2008年后,在摸清此虫发生为害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将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田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此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此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棉花铃病的主要种类为疫病(Phytophthora boehmriae)、红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和红粉病(Cephalothecium roceum),其中以棉铃疫病为优势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中地膜田铃病重于露地。Bayes决策分析结果,次生病烂铃群体中67.4~89.1%的病铃来源于初生病铃,尤其是疫病铃。根据显著性检验结果,烂铃在棉株不同果枝上的垂直分布,地膜田可划分为第1~4和第5~7果枝两个层次;露地田可分为第1~2和第3~6果枝两个层次。该项研究明确了初生病菌与次生病菌侵染之间的数量关系及防治上的主要对象和靶区,为铃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玉米螟发生程度进行预测,以便对玉米螟虫害更好地进行防治,利用吉林省通化市1981-2007年玉米螟虫害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与玉米螟灾情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将玉米螟发生程度分为3级:轻度发生、中度中度、重度发生,同时以最大概括率的原则将相关的气象因子也划分为3级,并将预报量和预报因子各等级合理赋值,通过统计手段建立了通化市玉米螟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测预报模型。模型回报检验确率达81.5%,试报检验效果也较好,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可为通化市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另外,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初步证明了通化市冬季低温对越冬幼虫死亡率无明显影响,同时在统计中发现,越冬前后幼虫的虫口密度与通化市玉米螟发生程度关系不是很密切。  相似文献   

14.
取食苹果对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系统饲养,采用组建种群生命表的方法, 研究了取食苹果对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取食玉米叶片和人工饲料的亚洲玉米螟相比,取食苹果的种群,不仅生长发育受阻, 而且其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和生殖力等各项参数均有所下降:其平均世代周期(57.3310d)分别比取食玉米叶(37.7170d)和人工饲料(43.5750d)的种群延长了19.6140d和14.1420d;其净增值率(1.8933)、内禀增长率(0.0111)和周限增长率(1.0112)比取食人工饲料的种群分别下降了93.66%、93.26%和14.23%,比取食玉米叶的分别下降了76.91%、80.11%和4.37%。  相似文献   

15.
桃蛀螟越冬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形回归方程检验方法研究探讨了桃蛀螟越冬幼虫在玉米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该害虫主要在玉米秸的穗节处越冬,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这种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在回归分析检验中,3种回归模型以Talor(1961)幂法则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生长发育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棉花根系建成是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本文针对留营养枝和整枝棉花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不同密度条件下进行了根系生长发育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生长发育早,一般比整枝棉花早10~30d达到根系生长高峰期;(2)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生长量大,峰值高,比整枝棉花最大根长密度高1.8~3.4mm·cm-2,即高14.4%~16.6%;(3)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的生长速率大于整枝棉,一熟条件下可为整枝棉的3.2倍,达到0.99mm·cm-2·d-1;(4)留营养枝棉根系中后期易早衰。本文还研究讨论了留营养枝与整枝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针对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特点,提出留营养枝棉花高产栽培中应注意早施肥、早浇水,而且肥、水量要比常规管理大,中后期应注重及时追施花铃肥和根外补肥,防止棉花早衰。这项研究对于制定棉花简化栽培规范化技术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豆田斜纹夜蛾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Taylor的幂法则与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测定和分析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在秋大豆田上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内在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卵块呈均匀分布,而低龄幼虫(1 ̄2龄)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3 ̄6龄)呈聚集分布或均匀分布,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分析了其的聚集原因。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N=t2/D2(5.6415/m 15.3063)]与最佳序贯抽样模型[T_0(n)=2.5n±10.4770n~(1/2)]。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利用棉花耐害性或补偿能力,通过人工模拟摘蕾,了解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棉花本身耐害性(补偿能力)的关系.通过1982—1987年对棉花早期摘蕾并给以药剂点涂棉株顶尖试验示范,证明棉花生育早期具有很强的补偿能力.该项措施能控制二代棉铃虫在百株10头以下,增加棉花产量10%以上,减少棉花烂铃50%,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推迟棉花衰退,同时能减少防治费用,保护天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品种抗虫鉴定是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虫鉴定主要对象是红铃虫和棉铃虫。抗虫鉴定方法为网室接虫鉴定,红铃虫的接虫密度是平均每10m2网室接5对成虫;棉铃虫的接虫密度为每10m2网室接虫2对;所接虫源雌雄各占50%。抗红铃虫鉴定指标为种子虫害率;抗棉铃虫鉴定指标为棉株生长点和蕾、花、棉铃受害率。根据棉花受害率将品种的抗虫性分为免疫(I),高抗(HR),抗虫(R),中抗(MR),感虫(S)和高感(HS)共6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