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作用和战略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退耕还林所发挥作用的探讨,结合西部自然环境特点和区情,总结了新中国50年来退耕还林和种草所经历的4个阶段,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及整治大江大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被国家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12个省、自治区、市,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6%,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战略基地。作为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西部地区发挥着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但是数百年来的战乱、灾害,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的垦殖与开发,使该地区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沙漠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现实决定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将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1998年我国大江大河特大洪灾和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为彻底遏制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同时解决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做出了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4.
《绿色中国(综合版)》2011,(10):1-1,F0002,3
在1998年我国大江大河特大洪灾和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为彻底遏制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同时解决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做出了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 2 1世纪 ,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这个决策 ,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 ,促进全国经济更大发展 ,保持共和国稳定昌盛 ,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决策代表了人民的心声 ,受到全体华人的赞誉和世界的认同。现在全国群情激昂 ,为开发大西北献计献策。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和措施 ,事关国土安全和国运兴衰 ,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 ,笔者认为值得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西部广大地区既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 ,又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倘若大规模地开发资源 ,势必破坏水系 ,加速生态环境的逆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天然林资源集中分布在大江大河源头,担负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洪防涝,保护长江、黄河、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改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任。但是,由于过量采伐,毁林开垦,乱砍滥伐和自然灾害等,已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日趋加剧,自然灾害频繁,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有林区的生存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切实的对策保护好天然林资源是当务之急,天然林转轨经营势在必行。根据世界…  相似文献   

7.
庞燕 《陕西林业》2010,(6):31-31
<正>今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在这十年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以退耕还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尤为突出,使绿色在陕西的版图上向北推移了400公里。每当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就,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林业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资料表明,全国23个省(区)森林面积在减少,这些地区因缺少森林植被的保护,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目前全国约有1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发生水土流失,带走的氮、钾比全国一年化肥的总产量还高出很多.大江大河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在增加,中下游的河流、水库被淤积,航道缩  相似文献   

9.
马胜 《森林公安》2004,(B05):8-9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全国4大林区之一,全省拥有林地面积1287万公顷,分布着各类自然保护区144个,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使得众多的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是享誉全国的“动植物王国”。云南地处几条大江大河上游,其生态环境状况对于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水土保持法》颁布十周年。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01年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广西执法组,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张慕洁副主任牵头,于6月14日~27日对我区南宁、百色、柳州、河池等四地区16个县进行了检查。  此次执法检查目的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通过对《水土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检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增强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关于“大江大河中上…  相似文献   

11.
齐康 《云南林业》2000,21(3):6-8
编者按:这是作者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领导关于新时期林业工作指示精神的基础上,联系云南省情、林情撰写的一篇有新意的文章。此文曾刊登在省委办公厅主办的附况汇报》今年第2期上、文章刊出后,省委书记令狐安作了以下批示:“建议印发参加农村工作会议及县级‘三讲’培训班的全体民积略加删改后,建议《云南日报》、《云南经济日报》登载。”为扩大宣传面,本刊全文刊登此文。近年来,尤其走1998年长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后,党小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及…  相似文献   

12.
《湖南林业》2002,(2):10-10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木材消费总量也呈持续上升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木材总需求量在2.6~2.8亿立方米左右,而且由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北京申奥成功以及建材、造纸、装修、家具市场的升温,木材的需求量呈进一步攀升之势。一方面是木材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我国木材供应量又呈递减之势。特别是从1998年全国性洪灾以后,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了大江大河及生态脆弱地区林木采伐,商品木材的年产量由原来的每年6000万立方米左右下降到了现在的年产量4000万立方米左右。除去薪材、人造板代木材外…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存在着森林减少、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程度加剧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是首要任务,为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实施了“六大”生态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措施。作为科技信息和最新科技成果传播媒体的林业科技期刊应服务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为此提出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加强编辑队伍素质建设;提高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人才等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林业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全国范围内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土壤年侵蚀量达50多亿吨,其中30多亿吨流入大江,大河,湖泊,水库,使我国自然湖泊面积缩小了40%。全国沙漠化面积已发展到262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善 ,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也是保护开发建设成果 ,提高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快环境建设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 ,才能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 ,才能改变我区贫困落后的面貌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善生活质量 ,实现地区经济的大发展。一、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我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总体恶化 ,给经济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16.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国民经济信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中央的部署 ,西部大开发有两项主要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两项任务都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分析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系以及一个必要的基础工作 ,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 信息化对西部生态建设及保护的意义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有效地改善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需要集中各方面专家的知识和掌握西部地区生态的本底资料以及以往的研究成果。这些海量的数据分…  相似文献   

17.
党和国家已经正式将西部大开发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被摆到了突出位置。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形势下,认真分析陕西生态环境现状,找出林业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探讨造林绿化的思路和对策,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森林与人类》2022,(Z1):214-216
<正>中国湿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既不在江南水乡,也不在万里海疆,而在青藏高原,它就是青海。青海高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大面积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了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沼泽广布、雪山冰川发育的蔚为壮观的湿地生态景观,孕育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之源”。  相似文献   

19.
发展非木材林产品 保护天然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天然林,担负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洪防涝,保护大江大河,改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过量采伐,毁林开垦,乱砍滥伐和自然灾害等,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国有林区的发展,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好天然林资源是当务之急,天然林转轨经营势在必行。根据世界林业的发展趋势和经验,发展非木材林产品是保护林区资源和转轨经营的重要途径。“林副产品”一词是根据森林永续利用学…  相似文献   

20.
绵阳市退耕还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的增强,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1998年长江、松花江发生特大洪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在灾后重建“32”字方针中,反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放到首位。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绵阳重新确定为科技城。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退耕还林是我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措施。研究绵阳市陡坡耕地现状、陡坡耕地退耕难的原因,针对面临的问题,探讨退耕还林的对策,有助于我市退耕还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