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案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共管作为实现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寻求改善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探索和应用。作根据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法(RRA)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云南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的结果,介绍了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状,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后河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介绍了社区共管的概念,对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试点社区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和村民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社区共管模式的引入、实施步骤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我国今后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县上营乡大田坡村社区共管委员会”在高黎贡山西麓上营乡大田坡村公所挂牌成立。 社区共管委员会是由大田坡村干部、村民代表、教师、护林员、乡林业站代表、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代表共同组成,各生产合作社相应成立以社长为组长的社区共管小组。共管委员会还制定了《共管公约》,其宗旨是通过共管这种互助互利形式,充分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社区村民自觉地参与到自然保护区队伍中,共  相似文献   

4.
根据执行“中国云南省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经验,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进行反恩后认为,当地村民懂得自然资源的管理技术,并有管护的有效办法;社区森林既产生经济收益,也产生生态效益;村民主体性并不否认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同时指出,村民是社区共管的主要实施者和变革农村社区的决定性力量,坚持社区共管中的村民主体性是社区共管组织可持续性的保障。文章还介绍了该项目实施的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来自区内和周边社区各方不断增加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采取了对社区自然资源进行共同管理的方法。项目在全国建立8个社区共管示范村,太白山保护区周边的大湾村是其中之一。 社区共管成功的关键是鼓励村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寻求可以改进当地社区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社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技术。本文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应用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选择了后河自然村和水滩头自然村等综合示范村和能源示范村,组建了社区共管县级领导小组和综合示范村的村级共管委员会等社区共管协调机构,编制综合示范村的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建立和使用社区保护基金,开展社区共管和社区保护教育活动,监测与评估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初步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共赢局面,并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实行社区共管,是当今生物多样性保护学家所推崇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最佳管理机制。文章通过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研究,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杨 《林业与社会》2005,13(1):27-34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大多是贫困社区,目前来自当地社区的资源利用压力已成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主要障碍。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必须以对周边社区的扶贫为基础,通过资金支持下的社区参与共管共利,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的控制方转换为组织,将原本对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当地社区群众转化为保护目标的维护。在一些案例点已初步实现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一些共管的模式化成果。本在分析了目前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质量问题基础上,认为推行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共管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首选途径,并系统阐明了当地社区参与组成共管体系的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一些模式化成果。最后,指出在实施社区参与共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与资源、管理现状、社区共管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基础上,提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预期目标和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的必要性、实施成效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云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云南自然保护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管理策略的转变,社区共管成为实现云南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针对云南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况、成效和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社区共管实践中存在着对其概念认识不统一、过于强调多方参与而限制了共管主体的识别、责权利难统一制约长效机制的建设、共管对象缺位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角色错位等的共性问题;进而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区共建共管共享是自然保护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总结分析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党建引领、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等共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隆阳管理所,辖面积45 700hm^2。其周边社区为多民族聚居区,生产落后,生活贫困,村民在保护区乱采滥挖,破坏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对保护区的威胁。近几年来保护区改变思路,实行社区共管,成立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实施中荷合作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佛坪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庆 《陕西林业科技》2006,(2):81-86,95
摘要佛坪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状况落后。佛坪保护区对区内及周边社区没有行政管理职能。划定保护区边界、制定管理措施,并未改变社区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目前佛坪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仍局限于政策宣传,而且社区开拓意识差。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提高社区村民的文化素质,倡导科技兴农,变“输血型”经济为“造血型”经济。本研究试图找到切实可行的社区共管对策。本文提出了保护区与社区“利益共同体”,阐述了佛坪保护区社区共管现状和展望,对保护目标相近及社区经济状况相近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禄劝县和东川区,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多样性丰富,动植物资源稀有性、典型性明显,但也很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因保护区这些特点对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保护有更高的要求。保护区周边居民位于比较偏远的乡镇,交通不发达离乡镇和县城距离较远,地处山区土壤贫瘠,畜牧业成为社区主要经济来源,畜牧业多采用传统野外放养,使得高山草甸退化严重。保护区内药材、野生菌等生物资源丰富,是社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群众对这些生物资源采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通过参观考察学习其他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的先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结合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在保护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委会建立社区共建共管示范点,在示范点选择有威望、对林业保护事业比较积极的村民及保护区管护局负责社区发展人员成立共建共管委员会,在示范点通过宣传教育相关技能培训、发展新能源替代、产业扶持、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改变传统养殖方式等模式,提高社区居民收入。通过社区共建共管模式达到了保护区的保护和社区经济和谐发展,在提高周边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让保护区周边居民能主动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对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调查,阐述社区共管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周围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威胁,包括生态保护意识弱、传统的资源消耗模式、过度放牧等。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完善机构设置、加强管理、实施生态移民、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争取外援、开展合作交流等方面对进一步开展好社区共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甘肃省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已是当务之急。但是与此同时,保护区的保护与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分析了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现状,提出社区共管是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行政与后勤管理、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管理、科研和监测管理、周边社区村民生产生活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和提高人员工作能力、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执法、开展科研监测、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和加强外来者管理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25年来社区共管的历程,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过程中存在的冲突和原因,阐述了东洞庭湖保护区实施生态农业型社区、生态旅游型社区、封闭管理型社区以及开放管理型社区共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社区参与共管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是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间矛盾的一种管理模式。本文结合云南金光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归纳社区参与管理的原则,概述社区参与共管的主要实践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出减轻保护区资源压力的社区发展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