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涪江中下游典型江岸营造1000亩淤沙林带,江岸防护林系统经1988年洪水淹后林带内淤积泥沙,在1981年特大洪灾冲成裸露的卵石滩上重新淤地300亩,现已在林间点种农作物;在凸岸营造的淤沙林带,一次洪水淹没后,淤泥沙普遍在20cm以上;凸岸林带内淤沙与乔木胸高断面积成正相关,数学模型:Y=0.0448+0.8558X(Y:淤沙厚度,X:胸高断面积)。当胸径达8cm时,测定单株树干对洪水阻力为6kg,全部冲成倒伏状。凹岸营造固岸林带后,一次洪水淘深河床20cm;固岸林生物工程组合乔草型林网结构与防洪堤水利工程配套后,造成堤与林带区域淤积。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条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实践,从苗木准备、整地与铺设种植土、栽植技术、养护管理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技术要点和具体措施,为广东省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中绿化景观带建设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物防火林带系属人工防护林体系的一种,主要用于抗火、降低火强度、阻隔林火蔓延、拦截飞火、切断火源等方面。在国防边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有效地防止外来火入境,境内火出界;在国内各省、旗(市)、县(局)边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阻截各省、旗(市)、县(局)内的火肆意跨界、穿境,避免森林资源遭受更大的危害;在居民区附近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防止家火上山,山火进村,避免火烧连营现象。一、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区划和方法1.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区划营造区划应该是多级性的,用不同级别(不同细致程度)的区划来满足不同的要求。全国性…  相似文献   

4.
(1)对水分的影响:林带对水分的影响,一是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林带的遮荫作用,可以延长融雪期,减弱地表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因此,在降水期林带具有吸附水分、储蓄降水、防止径流的作用。二是蓄积降雪。由于林带对风速的减弱,因而降雪很快在林带附近沉降下来,形成积雪,通风结构的林带,由于透风均匀,行内带间积雪分布也比较均匀,因此,对于提高林带内和间作带的土壤水分作用明显;三是能够降低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5.
生物防火林带具有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森林火灾,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惠东县的基本情况及其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惠东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华南农业大学徐燕千教授1988年1月15日在广东全省护林防火工作现场会议上的学术报告。营造防火林带,既是绿化,又能防火;并可防止水土流失;把消极性的防火线转化为生产性的防火林带,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报告对如何营造防火林带作了系统论述,对今后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为了推广营造防火林带,特征得作者同意,现予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7.
生物防火林带是阻隔森林大火、减缓林火蔓延的保护带;是防止和减少森林病虫害的缓冲带;是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绿色屏障;是明确和稳定山林权属,减少、避免山林纠纷的和谐带;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带。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作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物防火林带网络系统已具规模,初步奠定了“绿色防火”格局。本文以广东省东江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例,就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8.
南方雨水多导致土壤偏酸和电导率低,原生土一般不可直接用作园林种植土。如何提高土壤的 pH 值与电导率,成为南方园林绿化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广州市生态景观林带项目——广河高速凤凰山隧道绿化工程采用增施无机肥的方法来改良种植土,是改良南方酸性种植土电导率低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沙荒风口选择湿地松造林,前沿基干林带不同郁闭度套种湿地松、林带更新湿地松不同密度造林及湿地松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更新效果调查,表明:湿地松在风口沙地造林适应性较强,在低郁闭度(0.3以下)林带下套种更新效果与迹地更新相近,湿地松不同密度林带更新效果较好,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刚果 12号桉等树种单行混交造林易引起受压现象产生,多行配置即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空间结构,又可防止湿地松被压,保护湿地松不受风害。  相似文献   

10.
洪泽湖大堤水土保持林营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泽湖大堤是土石结构的堤坝。在考虑到堤坝工程的防护和安全的前提下,营造水土保持林,十分必要。为了凸现水土保持林生物防护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巩固大堤的功能,对堤坝土堤隙地应施以宜林树种(草种)的选择、营造模式、营造技术等必要的科学措施,从而使生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进而使堤坝更加坚固、安全,更大地发挥堤坝的工程效益,确保堤坝的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11.
张斌 《安徽林业》2007,(3):43-43
芜湖县是平原圩区及丘陵冈地。土栖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遍及全县8个乡镇、150多个行政村,严重危害森林资源、木制品、堤坝、房屋建筑等,还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防治白蚁危害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怀集县大坑山林场的防火线上营造的木荷防火林带,进行了三次点火燃烧试验表明,该林带防火效能较高,可有效地阻挡山火越过防火线,防止山火蔓延。本文还提出了在防火线上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具有减少维修防火线用工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宿县新汴河北岸林带林分已严重两极分化,林木出材率低。泡桐、杨树已急待更新,刺槐林则需间伐。泡桐宜在两合土、淤黑土的堤顶和斜坡上,以块状和宽带状栽植;杨树宜在堤坡下部、青坎及河坡上成行状营造。调查结果表明,该林带中刺槐和杨树混交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例,在基干林带内部结构方面,提出海岸基干林带为生态系统聚集体的新理念,把生态系统作为构成海岸基干林带的基本单元。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通过扩充基干林带规模,增加水面空间,形成林水交融的多系统综合体,显著提高基干林带的防风滞浪滞洪功能;在基干林带功能定位方面,提出在强化基干林带防风护岸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加强基干林带滞洪泄洪和景观美化功能,建设具有复合功能的新型基干林带。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充分利用林水交融的景观特点,加强观花、观叶、观果树种的营造,实现休闲娱乐空间在防护林带中的合理布局,不仅赋予基干林带生态防护功能,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生态旅游功能,与基干林带周边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衔接,提高基干林带的自我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防护林体系对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设置的噪声 ,在空旷、林带、片林进行了噪声强度测定 ,研究出噪声强度在空旷地、不同结构的林带、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中的变化情况 ,提出了防止环境噪声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许多地方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营造了农田林网,要使新植林带迅速长起来,造林后最初几年的抚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摸索有效的抚育措施,我们在辽宁省法库县丁家房公社对杨树新林带采取培垅抚育的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林带在法库县丁家房公社西部方田内,土壤为冲积草甸土,造林地原为耕地,地下水位1.0—1.5米。1975年春造林,造林前机翻整地。林带为5行,1.0×1.5米株行距,栽植未经剪枝的2年生北京杨大苗,栽植深度35—40厘米。林带造完后,立即用锹分别将各行行间表土培向行内,最后培成高0.5米、宽  相似文献   

17.
遍布天山南北的十几万公里的公路、铁路、河渠、堤坝绝大部分分布在戈壁、荒漠中,洪水冲跨公路、铁路、河渠、堤坝和桥梁,交通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巨大损失,直接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不仅能够使公路、铁路绿化上等级,农田林网化上标准,荒山造林上水平,城镇、村庄绿化上档次,有利于形成以绿化带建设为主体,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绿化、美化融为一体,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绿色长廊,而且是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经过长期艰难有效的治理,森林生态得到有效的修复,林下可燃物不断增加,如何有效防止森林火灾已成为林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占94.8%的特点,借鉴国内成功经验,提出了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规划思路,探讨了水土流失治理恢复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南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为松花江。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洪涝灾害时常发生。2004年春季,黑龙江沿岸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1000余hm^2地受到了洪水长时间的浸泡,2000余hm^2耕地被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110余万元。水患过后为了避免洪涝现象再度发生,绥滨县采取了相应的防洪措施,以加高堤坝,加大护坡力度为主,大力营造堤防林,改善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河套地区的绿色植被,提高堤坝抗御洪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与森林·除了生产木材这一主要目的以外,森林有许多突出的好处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曾被称为“绿色堤坝”的森林,一方面能有效地防止下泄的洪水,另一方面也能保护水资源,供给河流下游以适当数量的水。森林对我们的环境保护有很广泛的作用,例如空气的净化,使气侯更加宜人,森林还能防止火灾、风灾、防止和减少噪音,也具有供人们旋游、娱乐及种种其他的功能。在日本,森林复盖了大约25,000,000公顷的土地,占陆地面积的68%。考虑到世界森林复盖率仅为大约30%这一事实,日本的森林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