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苏静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18-120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的活动空间,城市广场的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方式是体现城市功能和景观的主要手段。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西安市广场植物种类的选择比较简单,有特点的乡土植物较少,花卉类和彩叶植物应用季节性短,因此,广场的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功能不能体现。广场植物选择和配置应该以人为本,体现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2.
吴国荣  郭青媛  王长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53-7054,7107
现代城市广场景观正向地域性、文化性方向发展,我国城市广场景观却存在大量景观雷同的现象。笔者阐述了本土化和现代景观的概念,从本土文化、中西文化交融、民俗文化、现代营销4个角度分析了本土化景观的含义,由内而外地剖析了现代城市广场景观雷同的原因。针对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在广场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本土特色装饰材料、本土装饰图案,注重景观细节的表现,充分体现景观地域性,从而更好地将本土化景观应用于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城市广场中的植物如何配置,如何营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广场园林景观,从而使城市色彩更丰富,外观更美丽,使城市更富文化品味,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对贵阳市6个城市广场的植物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市广场植物配植符合植物引种的规律性,布局合理,空间利用充分,整体效果好,视觉景观运用合理,营造出特有的亚热带景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使用者的角度,对广西南宁市五象广场的使用状况进行系统地调查及评价,深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等情况下人们身处、看待和使用城市广场的方式,及城市广场景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营造城市广场景观是城市广场景观人性化设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雁塔北广场景观元素的罗列、梳理,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2方面尝试性地总结出历史文脉与城市广场景观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历史文脉在城市广场景观中传承与发展的两大思路。旨在使景观文脉得以发扬,中华文明得以彰显,促进我国城市广场景观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健身广场这一服务于市民的休闲健身的场所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城市休闲健身广场由于布局不合理,施工质量较差,使用强度大等问题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发挥功能.本文通过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健身广场的改造设计,分析现代城市广场景观空间布局、形式及建设材料对现代城市广场功能的影响,探讨现代城市广场景观对其功能实现的作用,从而总结基于城市广场功能的景观改造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静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108-109
城市广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从城市广场植物景观的功能、营造原则、营造手法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广场设计中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包括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江滨酒楼前广场和市政广场在内的梧州市综合广场规模与布局的叙述,结合城市综合广场功能的多样性和空间景观营造,简要赏析了梧州市综合广场绿化的植物选择、配置和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邯郸市公园、广场、居住小区等绿地植物群落的树种、密度、冠幅、出现频率及周边环境等对群落景观的影响,按生态园林景观分类方法对典型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研究,找出适合邯郸市的群落结构模式和植物群落景观效果优化方案,为提高城市品位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7,(11):94-96
照明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环境价值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照明设计不仅有基本的照明、美化空间功能,还能突出、强调景观中的文化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广场景观照明设计中的文化性分析,以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2号院"古木花厅"为例,探讨夜景灯光设计如何烘托出中华传统文化,对日后广场景观照明设计传承地方文化提供借鉴。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夜景观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可以在夜间向人们展示城市的特有风貌、动态效果[1]。而城市广场作为游客和城市居民的主要娱乐栖息空间,对其夜景照明的设计研究能更好的传递城市容貌,促进城市的发展。目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夜景照明设计和施工要求提高,现有的广场夜景观照明普遍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性,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最好的名片就是其地域文化,景观照明设计如果从文化角度入手,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城市特色,人们才会对城市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2号院古木花厅照明设计手法独特,将遗留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照明技术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景观设计的亮点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2010年中巴资源卫星所接收的CCD/HR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影像数据和现场实景资料,综合分析了五台山地区的植被景观的格局。结果表明:在植被景观斑块类型中,斑块面积最大的是山地草甸,最小的是云杉和臭冷杉林。斑块数最多的是温带草原及灌草丛景观,最少的是云杉和臭冷杉林景观。各景观要素斑块的分离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Ⅲ>Ⅹ>Ⅱ>Ⅰ>Ⅵ>Ⅳ>Ⅴ>Ⅶ>Ⅸ>Ⅷ,这个顺序与该地区的斑块密度的排序基本吻合。此外,分离度指数与斑块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分离度指数随着斑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道路铺装设计是城市中心广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创造出生态性的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景观,在分析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在生态性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生态性设计的原则及要点,即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生态性要求,多应用透水、透气的环保铺地材料,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循环利用部分铺装材料,并以合肥万达广场道路为例,详细叙述了其道路铺装材料的基本形式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生态景观效应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定量的评价土地整治前后产生的生态景观效应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景观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角度,构建了4层级14个评价指标的土地整治生态景观效应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对比分析法划分指标等级及分值。将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安徽省含山县某土地整治项目,对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景观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整治项目对区域的生态景观效应贡献率为13.86%,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功能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对于城市广场这一异国文化现象的盲目移植造成了城市空间的浪费和自身特色的缺失.为了提高现代城市广场的利用率,营造生态、人性、亲和的城市广场空间,通过对城市广场发展历史的分析和自然山水园林理念的阐述,结合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现状,提出将自然山水式园林理念引入到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并以长沙高岭组团兴联东路市民广场醉樱园的设计方案为例,说明自然山水式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穆丹  梁英辉  唐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81-1183
总结了城市广场的特色,认为市政广场是展现地域文化与魅力的重要城市空间,是城市的"会客厅"和"标志"。以凭祥市政广场为例,分析了景观设计的目标与构思,以及广场的总体布局与分区设计,认为凭祥市政广场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以及人性化需求,力求在发挥生态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创造出体现地域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且充满城市文化魅力与艺术品位的广场景观。  相似文献   

16.
京九铁路麻城段防护林景观格局与生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森林环境价值计量方法,对京九铁路麻城段防护林景观格局与生态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京九铁路麻城段通过防护林示范区建设,防护林景观中经济林和农林间作斑块面积扩大,灌木林面积减小,但防护林斑块布局不均,林种结构仍不合理,森林覆盖率还有待提高。经济林斑块每年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最高,达191.45元·m-2·a-1,其次是农林间作斑块(186.78元·m-2·a-1)。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每年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也在170元·m-2·a-1以上,灌木林斑块每年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最低。京九铁路麻城段防护林示范区所有防护林斑块的总生态价值达4.9亿元/a。由于阔叶经济林木良好的叶片功能和较高的叶面积指数,选择适宜的地段并采用水土保持措施,营造覆盖率较高的阔叶经济林及农林间作斑块,是提高铁路防护林生态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吴堡县"谐园小区"为例,围绕生态性、树种合理、实用性、文化特色性、经济性解析了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指明了小区的规划主题在于增强邻里沟通,加强交流,并以打造宜人的自然居住环境,创造健康交流的场所,重现地域生态文化,创造和谐家园为设计立意。具体从主入口区、中心主题广场、次景观轴线、小区道路和建筑小品方面分析了"谐园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布局,与此同时阐释了小区的种植设计和居住区功能设计。以探讨居住区景观中生态与文化的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64-3465
设置生态效能、视觉质量和主题氛围3类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在评价指标权重值比较中,主题氛围〉生态效能〉视觉质量;纪念广场及轴线节点处的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分值较高,而远离纪念轴线的植物景观分值普遍偏低。建议根据评价模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景观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9.
赵建华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134-135,13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内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兴建已成为各个地区相互连接的重要纽带,这些建设工程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建设集生态、景观为一体的高等级公路对改善和保护公路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贵州高等级公路的生态景观现状,从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设计导向及景观设计中应注重的事项等方面,对其生态景观设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宇亮  王志学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04-4906
围绕兰州黄河风情线景观分布,从黄河的生态湿地、特色文化风情、桥梁枢纽、近水公园和滨水广场方面总结了兰州滨水景观多元化模式。重点概述了银滩湿地公园的生态风情;兰州水车、龙源石碑、羊皮筏子和"黄河母亲"石雕的文化内涵;中山铁桥、银滩大桥、七里河立交桥和雁滩黄河大桥与黄河融为一体,贯通南北的桥梁枢纽功能;结合休闲、娱乐、观光与餐饮于一体的近水公园与滨河文化广场。最后提出,在兰州沿黄景观规划中不仅要达到防洪、交通与环境共生的目标,还要凸显景观、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协调,逐步使兰州滨河两岸的湿地、河道、绿化、交通、餐饮、休闲与居住呈现多元化立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