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部分根系供磷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庞欣  李春俭  张福锁 《作物学报》2000,26(6):719-724
利用分根技术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部分根系供磷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 部分 根系供磷不仅未影响植株对磷营养的需求, 甚至在处理初期植株的含磷量还略有提高。 同 时, 试验还表明, 部分根系缺磷有利于小麦幼苗的生长并促进同化物向根系的运输。 因 此, 通过部分根系供磷的方式来改善小麦幼苗的生长, 为今后磷  相似文献   

2.
定边县地理环境非常恶劣,并不适合幼苗娇嫩的樟子松生长,因此针对樟子松幼苗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此提高定边县沙地樟子松小苗栽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酸性土壤上磷矿粉释磷机理与农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三种酸性土壤上,进行了直接施用磷矿粉的高粱幼苗试验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严重缺磷,不施磷肥的对照处理,高粱幼苗表现出严重的缺磷症状。若以施磷(P)量为50mg/kg的过磷酸钙为参照,除JX-PR外,其它磷矿粉的肥效高于过磷酸钙的处理;四种磷矿粉的肥效一般顺序为:NPR > MPR > HJP-PR > JX-PR,与2% 柠檬酸浸提的枸溶性磷和土壤速效磷(P)的增加量相一致;从幼苗的实验结果看,土壤速效磷(P)含量与高粱幼苗干物质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磷矿粉中SiO2和CaO含量的高低影响磷矿粉直接施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棉花幼苗干物质积累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苗期为棉花对磷吸收最敏感时期,然而现有研究未能明确土壤有效磷含量对苗期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碳氮代谢的影响以及适宜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本研究以"中棉所79"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五叶期棉苗干物质质量、碳氮代谢、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磷的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棉苗干物质质量逐渐增加,根冠比逐渐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9.0 mg·kg~(-1)时,棉苗干物质质量达到最大值,根冠比最小;过高的磷素营养对干物质质量的积累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为7.2 mg·kg~(-1)时达到最大值。各处理棉苗中的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和氨基酸总量先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在9.0mg·kg~(-1)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棉苗的磷吸收量和磷根效率比,抑制磷利用效率,但对磷转移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低磷会降低棉花幼苗叶绿素含量、糖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导致棉花生长受到抑制,适宜棉花幼苗生长发育的土壤有效磷的临界含量为9.0 mg·kg~(-1)。  相似文献   

5.
李娟  黑娟娟 《种子科技》2020,(5):51-51,53
针对定边县的特殊环境,探究了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以增强樟子松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缺磷胁迫对黑籽南瓜幼苗根系生长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1/2单位日本园试配方为基本营养液,在温室内培养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 B.)幼苗,测定正常供磷处理和缺磷胁迫下黑籽南瓜幼苗在根系生长、根系形态和根系分泌物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南瓜磷高效种质创新和耐低磷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缺磷胁迫后21 d,黑籽南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降低,根系生物量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根冠比增大;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根数、根横径和根体积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根系吸磷量和磷转运率下降,根系吸磷量占总吸磷量的百分数增加,根系磷利用效率显著增高.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增加可能与其磷吸收效率密切相关,是黑籽南瓜幼苗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变化.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缺磷胁迫后21 d,黑籽南瓜幼苗根系分泌的化合物种类组成类似,主要由酚类、芳香烃类、酯类、胺类、烯烃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但缺磷胁迫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学成分多于正常供磷处理,邻苯二甲酸二(1丁基2异丁基)酯等8种化合物是缺磷胁迫下黑籽南瓜根系分泌物的特有成分.缺磷胁迫后黑籽南瓜的自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菌根真菌与植物有益微生物尤其是高效解磷钾细菌互作对植物的促生效应一直是复合菌肥研发所关注的焦点。以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P8)、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K2)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15)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3种单菌液体菌剂(SP8、P15、K2)和3种复合液体菌剂(SP8/P15,SP8/K2,SP8/P15/K2)。将单菌液体菌剂和3种复合液体菌剂对樟子松幼苗施用后,测定其对苗木的生长及针叶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15,K2和SP8的3菌复合液体菌液SP8/P15/K2对樟子松幼苗的促生及针叶氮、磷、钾含量的变化最大,SP8/P15,SP8/K2菌剂次之;提高了植株对养分氮、磷、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榆林早期是我国荒漠化非常严重的地区,近年来培育了大量的樟子松,现在植被覆盖率大大提高,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樟子松这种防风固沙优良树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樟子松有着非常优良的性能,但是其幼苗却对环境有一定要求。简单分析了樟子松苗木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条件,并探索了育苗繁殖技术和苗期管理手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不同龄组樟子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下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樟子松林地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下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无显著影响,不同林龄同一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差异显著,中龄林的表层含水率最低(4.34%),近熟林40~50 cm土层深度的含水率最高(17.21%),高于其他林龄(P<0.05)。(2)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及电导率变化差异显著,中龄林土壤不同土层深度pH含量最低,各龄组不同土层土壤pH>8,呈弱碱性。土壤电导率以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中龄林显著高于幼林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升高的趋势。(3)林龄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具有显著影响,中龄林全N、有机质、NH3-N(氨氮)、速效P及有效P含量高于其他林龄,且差异显著(P<0.05)。(4)对不同林龄间土壤肥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土壤全N、有机质、速效P、NO2-N(亚硝氮)、NH3-N出现在前3个主成分中。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有大面积缺磷土壤,合理施用磷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壤有效磷含量虽然能反映土壤供磷能力,但不能作为土壤需磷量的指标。因为施入土壤的磷素有很大部分被上壤吸付、固定。而不同土壤吸付、固定磷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固磷能力不同的土壤,需磷量显然不一样。因此,土壤吸付、固定磷素的能力,是确定土壤需磷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索根据土壤吸磷特性确定磷肥需要量的问题,我们对贵州省几种不同母质发育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柳枝稷在边际土地规模化种植过程中肥料效应方面的基础数据,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的叶面积、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氮磷钾的单因素肥料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柳枝稷苗期总生物量与氮磷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三元二次回归关系,日光温室沙土盆栽条件下,获得柳枝稷苗期最高生物量所需要的适宜氮磷钾浓度分别为:氮(N)94.01mg/kg,磷(P2O5)40.18mg/kg,钾(K2O)117.96mg/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处理对东北连翘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北连翘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樟子松、红皮云杉纯林下土、枯枝落叶覆盖园土处理对东北连翘生长的影响。旨在从园林景观建设的角度考虑,尝试研究筛选出适合樟子松、红皮云杉林下生长的灌木,为丰富松科植物林下园林景观配置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林下土、枯枝落叶覆盖园土对东北连翘的生长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对有机物的积累和叶绿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红皮云杉林下土对新梢的加粗生长有促进作用,促进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合成;红皮云杉枯枝落叶覆盖园土对东北连翘的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火地塘林区地处秦岭南坡中段,是中国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林区森林主要为天然次生林, 树木种类丰富并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性。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在研究全国乃至全球碳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基于生物量的回归方程, 估算该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大小,并运用GIS软件Citystar(4.0)进行数据的空间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树种随海拔高度呈垂直地带性分布。华山松和红桦的分布范围广,且碳储量大小明显高于其它三种类型的;锐齿栎、油松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的平均碳密度值最大;锐齿栎和红桦的平均碳密度接近但低于华北落叶松的;油松和华山松的平均碳密度接近且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紫茎泽兰在马尾松林下较多,青冈林下很少的原因。笔者以种子萌发性状参数(发芽率、芽长、根长和鲜重)和幼苗生长性状参数(株高、最大叶面积)为评价指标,野外模拟与室内盆栽研究了2 种林下凋落物覆盖及水浸液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马尾松林下覆盖,紫茎泽兰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优于无覆盖但不显著;(2)青冈林下覆盖严重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无覆盖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但对芽后生长和幼苗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3)马尾松水浸液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基本无影响,青冈水浸液除种子发芽率外对其他指标都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紫茎泽兰密度差异显著的原因:马尾松林下松针凋落物覆盖保湿效果好、透气性好,凋落物分解提供了适宜的紫茎泽兰生长的土壤养分,青冈阔叶凋落物覆盖透气性差,凋落物分解释放出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0.25、0.5、1mg·mL^-1)对马尾松种子及一年生幼苗进行处理,研究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马尾松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为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发芽率;对种子的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和干重的化感效应顺序为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干重。浸提液浓度在0.25~0.5mg·mL^-1范围内时,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超过其临界值就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根际土壤浸提液浓度增加,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综合分析认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高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磷肥含量、土壤类型对水稻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壤质土、黏质土和砂质土3种土壤类型,采用裂区试验方法研究6种磷肥与土壤组合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黏土与高磷黏土培育的水稻秧苗素质最好,根系形态最佳,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磷肥施入量2.5 g/盘能够满足水稻秧苗对磷肥的吸收,说明适量的磷肥有助于培育健壮的秧苗。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磷肥对番茄苗期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磷肥用量(P2O5)在0.20~0.85 g/kg范围,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均表现增加趋势,超过0.85 g/kg时,开始下降;低温条件下,磷肥用量(P2O5)为3.14 g/kg时,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达到最高值。适宜磷肥用量可提高番茄苗期光合能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MDA含量下降,其抗性能力提高;磷肥施用过量,番茄叶片生理活性降低,抗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区域古树土壤化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北京市古树生长情况与土壤化学特性间的关系,对研究范围内不同区域古树的土壤进行样方分析。北京代表性古树有白皮松、油松、侧柏、国槐。通过野外采集、实验室测定以及数据处理计算,分别对十三陵庆王坟、西山的香山、十三陵明永陵和北二环附近区域的4种古树土壤进行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和速效K 8种化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庆王坟古树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均属于贫瘠状态,而永陵土壤全P和速效P均也属于亏缺状态。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古树复壮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在缓解连作障碍中的潜力,以黄瓜为试验材料,于黄瓜播种同时接种G.versiforme,并设立相应对照,苗龄40天时,将幼苗分别移栽至自然连作土与灭菌连作土上,研究2种土壤条件下G.versiforme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氮磷养分吸收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G.versiforme对幼苗地上部与根系生长的影响因土壤条件而异。出苗第55天时,连作土上接种G.versiforme的幼苗地上部生物量是其相应对照的1.81倍,且该处理与灭菌土上菌根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同时,灭菌土上接种G.versiforme的幼苗根系生物量是连作土上菌根化处理的1.22倍,是连作土上非菌根化处理的2.11倍。连作土上菌根化幼苗地上部生物量的显著积累与G.versiforme对幼苗叶片中氮营养的改善有关,与此同时,灭菌土上G.versiforme可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此外,接种G.versiforme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环境,使连作土中的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降低。土壤灭菌处理或将菌根化幼苗移栽于连作土壤上均可有效缓解设施黄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