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杏萌蘖力强,适应性广,枝叶果核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不但是干旱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也是农牧区治穷致富的经济树种。赤峰地区山杏林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山杏天然林225万亩,人工林100万亩。但由于经营管理粗放,加上放牧樵采、刨根等人为破坏,造成了林分质量差,山杏产量低的状况。因此,在保护和发展山杏林的同时,切实搞好现有山杏林的抚育管理是当务之急。 (一)控制密度。为使山杏林通风透光,具有充足的营养空间,首先要注意林分密度的控制与调节。控制密度要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确定。在坡度较陡的石质浅山  相似文献   

2.
山杏是我国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山杏的种仁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同时,山杏也是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内蒙古地区是山杏的天然分布区,山杏也是内蒙古生态建设的优势树种。如何营造山杏林和怎样经营山杏林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然山杏林丰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山杏林丰产技术蔺海涛山杏是我区分布较广的天然经济树种,但大多数产区只采收不进行管理,致使天然山杏林呈低矮疏林状态,杏核产量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因此,对现有天然山杏低产林进行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使其成为丰产林是非常必要的。-、管护更新实行严格的...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山杏林地栽植密度研究中的应用.以辽西地区山杏林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评价因素权重,构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辽西地区山杏林分的不同密度生长结实情况分析得出,辽西地区山杏林在幼龄期以2 m×2 m经济效益最好;对20龄林分以2 m×3 m效益最佳,对于进入30 a的盛果期林分,密度为3 m×4 m经济效益最高.据此根据山杏生长特性,适地适树,创造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山杏是“三北”地区特有的经济价值比较高的资源树种,分布面积广且比较集中。文章针对多年来天然山杏管理措施滞后、粗放、技术水平低下,山杏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状况,提出了应该推广应用天然山杏丰产配套技术,逐步转变山杏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方式,不断挖掘潜能,促进天然山杏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主要造林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接第一期)漆树科:盐肤木、黄连木、黄栌。天患子科:栾树。蔷薇科:北京花楸、百花花楸、山杏、山桃、山楂。柿树科:黑枣。木犀科:小叶白蜡、白蜡、大叶白蜡(花曲柳)、北京丁香、暴马丁香、红丁香。以上所列的只是常见的主要乔木树种及少量灌木树种,还有很多乔灌木树种因比较少见而没有列入。这些天然分布树种是山区植被群落的建群种或组成部分,大多数已列为乡土树种被用来栽植造林,但是其中还有些树种尚未被人们利用,实际上它是一个树种资源库和植物物种基因库,是很有前景的宝贵的森林资源。调查这些天然树种的林分和分布规…  相似文献   

7.
杨树基本是只能生长在森林之外散生树种,唯白杨、青杨派树种可以成林。我省大青杨包括人工优良品系-迎春5号,是难得可以成体的优质,高产,速生树种,价值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天然状态生长甚好,人工培育效果不佳,关键是立地条件选择,林分与造林密度和抚育技术问题。其中自然选择的主导地位和林地生产力的不断补充是经营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更新密度、不同更新树种在不同郁闭度的天然阔叶混交林下进行更新,连续2年对固定标准地进行调查,经过分析得出结论:红松的最佳更新密度为2 000株/hm2,而云彩的最佳更新密度为3 300株/hm2;郁闭度在0.3 ~0.5之间的林分最佳更新树种为红松,郁闭度<0.3的林分更新树种以云杉好些,郁闭度>0.5的林分可更新任何树种,其生长量都不占优势,应先进行间伐或抚育伐后再进行人为更新;班克松生长较快,但由于不是耐荫树种,保存率较低,不适宜在天然阔叶混交林下更新.  相似文献   

9.
从影响林分生长的立地、年龄、密度3个主要因素出发,利用优势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这一特点,在不同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的思茅松天然次生林中设立98块标准地,依据标准地测定的数据,以Logistic和Richards理论方程为基本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立地质量,林分密度,林分年龄构建了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的生长模型系统。研究表明Logistic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用它作为描述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的基本模型,能很好地表达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试论半干旱区人工低价值林分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干旱区人工林中低价值林分严重影响该区人工林系统生态功能及经济利用价值,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初植密度过大及管理过于粗放等造成的。针对其成因,在遵循基本的林学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其改造的技术措施:①做好树种选择基础性工作,②为林分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③科学调整林分密度,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nasu Maxim)是我国“三北”地区特有的资源树种,因其经济价值高,产品市场开发前景广阔,近年发展速度较快。内蒙古通辽市地处“三北杏树带”的主产区,有天然山杏林11.07万hm^2,境内的扎鲁特旗就有天然山杏林9.26万hm^2,占全市山杏总面积的81.6%,而且  相似文献   

12.
山杏林经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杏是生长在我国北方山地丘陵的一种经济树种,也是涵养水源,固沙保土的良好灌木,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山杏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山杏林21.94万hm^2,其中70%以上是天然山杏林。且多分布在立地条件较差的丘陵山地。缺水少肥是影响山杏结实的重要因子,加之粗放的经营方式,导致山杏产量低而不稳,平均单位面积结实量仅40.5kg/hm^2。为探讨适用的山杏林经营模式,从1986年以来,开展了以提高山杏结实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影响林分生长的立地、年龄、密度3个主要因素出发,利用优势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的这一特点,在不同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的思茅松天然林次生林中设立98块标准地,依据标准地测定的数据,以Logistic和Richards理论方程为基本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立地质量,林分密度,林分年龄构建了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的生长模型系统。研究表明Logistic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用它作为描述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的基本模型,能很好地表达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秦莲萍 《中国林业》2008,(10):58-58
山杏,蔷薇科李属,系杏的变种,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是高海拔干旱山区的先锋造林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干旱山区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随着“三北”地区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山杏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日渐显现,栽种管理时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马银祥 《中国林业》2012,(12):42-42
山杏为蔷薇科李属,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是高海拔地区的先锋造林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高寒地区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随着"三北"地区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山杏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日渐显现,育苗管理时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育苗技术圃地的选择及整地。山杏育苗一般选择交通便利、灌溉条件好、光照充足、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高寒地区山杏播种育苗一般在春季进行,开春或秋后对育苗地进行深翻,结合深翻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气象灾害频繁,特别是冰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基于对2008年我国南方冰雪灾害对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调查数据分析,为减轻森林冰雪灾害,本文从造林树种选择与经营管理两方面综述了森林经营对森林冰雪灾害的影响。要预防或减轻森林冰雪灾害,首先在造林树种选择时要遵循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合理控制对外来树种的引种。其次是在整个森林培育过程中都要重视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苗木培育时,要注意控制密度;施肥要注意适时、适肥、适量,以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从而提高其抗压性和耐低温性。在造林时,要在严格树种选择的前提下注重林分结构,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强林分承载厚重积雪的能力。要合理控制造林密度,以提高林分抗冰雪灾害的能力。在林分的生长过程中要适时选择合理的方法和间伐量进行间伐,以增强其抵抗冰雪灾害的能力;同时,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适时、合理施肥,并合理、适时修枝,松树类树种采脂不能过早等,以增强其抗冰雪灾害的能力。开展对冰雪灾害前后森林经营技术的研究,对于增强林分抗冰雪灾害的能力,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山杏具有耐寒、耐旱和耐贫瘠的特性,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灌木树种,也是干旱荒山造林、保持土的优良树种。介绍了山杏育苗和造林技术,为今后大范围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栎类天然林最大密度线,探究栎类天然林自稀疏规律,从理论上丰富种群生态学,为天然林林分密度管理与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南省265块栎类天然林连续清查样地为研究对象,对现有林分密度指数进行改进,采用分位数回归和随机前沿分析评估Reineke林分密度指数和改进林分密度指数在构建栎类天然林最大密度线方面的适用性,并对不同林分类型栎类天然林的自稀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Reineke林分密度模型相比,改进林分密度模型的预测误差显著降低(P<0.05),模型以林分平均胸径和优势树种平均高为基础变量,能够更好诠释林分自稀疏的内涵;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在模拟天然林最大密度线模型方面更加客观且精度较高,分位数回归方法也可提供有价值的补充;天然混交林自稀疏过程受林分平均胸径和优势树种平均高的共同影响,林分平均胸径越大,自稀疏速率越快;林分优势树种平均高越大,林分可容纳株数越多。天然林自稀疏速率在不同类型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栎类相对纯林的自稀疏速率更快、死亡率更高。【结论】构建栎类天然林最大密度线,探究其自稀疏规律,可为栎类天然林自稀疏状态的判别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云南省的主要用材树种。为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云南松林分生长与立木密度间的数量关系,经营好我省的云南松林,合理利用林地生产力,确定林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最适宜的立木密度,从而提高林分生长量,缩短培育期。我们针对滇中地区的自然特点及林分生长情况,应用林分密度这个可控变量和林分因子中可测定变量之间的联系,在引用国外吸取国内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该地区云南松林分密度控制图。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来编制的,  相似文献   

20.
论山杏的生物经济学特性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杏是我国传统的优良乡土树种,具有很高的生态防护和经济利用价值。本文对山杏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山杏的发展前景,为山杏种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