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松毛虫的生活史及习性 松毛虫的生活史一年一代,大部分以3~4龄在树干基部枯枝落叶层下卷曲过冬,翌年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10℃时,越冬幼虫开始上树为害,一般在4~5月份上树为害。6~7月份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化蛹,7~8月份羽化为成虫,数天后产卵,卵期约10~12d孵化成幼虫,8~10月份新生幼虫开始上树为害。11月份下树越冬。  相似文献   

2.
1 太原地区松毛虫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油松毛虫(简称松毛虫)以幼虫潜伏于树皮内或根基周围枯枝落叶层下越冬,于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于根基落叶层内及树权上结茧蛹化,历时15天左右,于7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趋光性强,交尾后产卵于树冠外层松梢针叶上,卵多呈块状,少数成串排列。每雌虫平均产卵350粒,  相似文献   

3.
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毛虫是我国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在太原地区主要分布于天龙山、石千峰、阳曲县东西山区的油松与白皮松混交林内。据调查 ,太原地区发生油松毛虫近0 .4万 hm2 。该虫在太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树皮缝隙、枯枝落叶层下 ,以及树木干基周围土缝、石块下越冬。根据上述特性 ,我们设计了以控制越冬幼虫为主 ,结合灭幼脲等对天敌影响较小的化学药剂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 ,增强松林自控潜能 ,逐步稳定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综合防治方法 ,“八五”期间控制油松毛虫灾害取得了良好效果。1 控制越冬幼虫的主要措施1.1 越冬幼虫分布状况根据…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在敖汉旗发生的虫种为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松毛虫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进行危害,危害严重时,针叶被全部吃光,导致树木大面积枯死,因此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5.
根据松毛虫幼虫冬季下树越冬的习性,在冬季人为改变其越冬环境,可致死松毛虫。具体方法是:在松毛虫虫口密度较大、危害严重的地块,当十二月下旬或翌年一月中旬气温下降到-25℃以下时,用铁耙将松毛虫翻出暴露在外。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层、石块、小土坑或土缝等处是越冬松毛虫的天然屏障,经过人工搂树盘后,除少数害虫躲进较深层的土壤里以外,其余大部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是我国森林的大害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目前调查所知有 78种吃松树等针叶的毛虫,即广义的松毛虫,有 7个属,在我国有 28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 6种,在我省危害较为严重的松毛虫有落叶松毛虫,它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等人工林,它不仅影响林木生长,而且毒毛接触人体还会引起皮疹,关节肿痛等多种森林疾病,所以对松毛虫的防治是十分有利且十分必要的。 1松毛虫的生活习性与消长规律 1. 1生活习性   松毛虫一年一代,幼虫共 7龄,以幼虫越冬,翌年 4月中旬上树危害, 6月上旬开始作茧化蛹,化蛹盛期为 6月中下旬, 6月下旬开始…  相似文献   

7.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太行山区飞播油松幼林内的油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在太行山区油松飞播林内1年发生1代,以4—5龄幼虫在树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上树危害。其越冬死亡率平均为11.42%。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其防治采用开林道进行化学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松毛虫幼虫取食松树针叶,危害严重时,针叶被全部吃光,导致树小大面积枯死,因此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旃发生的虫种为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毛虫在大兴安岭林区2年1代(跨3个年度),幼虫期经过两次越冬:第1年以2~5龄越冬,4龄占42.3%;第2年以6~8龄越冬,7龄占79%。幼虫危害时间约200天左右,发育至9龄结茧化蛹,卵期平均13天,蛹期平均17天,成虫寿命5~15天。于5月上旬及8月中下旬利用杀虫优、马拉硫磷22.5g/hm~2低量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毛虫寄生蝇—蚤蝇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毛虫(Dendro Limus Superans)寄生蝇的种类,据记载有14种。我们在一九七五年调查中,也发现许多种类,其中有3种未见过报导。即麻蝇科(Sarcopnagidae)的Sarco—pnaga carnariaj(肉食麻蝇)和Sarcopnagamexanura Meigen(大灰麻蝇);蚤蝇科(pnoridae)的Megaseeia SP。在饲养观察中,发现蚤蝇在落叶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寄生率比较高,通过接种试验,对落叶松毛虫2~6龄幼虫均可寄生,对舞毒蛾、天幕毛虫幼虫也能寄生。我们在一九七六、七七两年中,对蚤蝇作了有关生活史方面的观察研究,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研究,松毛虫在生活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弱点: 一、幼虫下树越冬是松毛虫最大的薄弱环节,也是防治松毛虫的关键时期。在每年10月上旬至下旬,林内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幼虫即开始下树,爬到树根周围3尺范围内的石块下、石缝、杂草或树干基部较深的树  相似文献   

13.
<正>油松毛虫又名松虎,是危害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危害特点是幼虫取食针叶,严重时整株叶片被吃光,像火烧状。该虫以3-4龄幼虫在树干根部树皮缝中及周围杂草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6月中下旬结茧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平均产卵234-628粒/只,8  相似文献   

14.
关于赤松毛虫的生活史和幼虫发育龄期等问题,以往均记述为“一年一代,以4—5龄幼虫越冬,幼虫发育8—9龄”。经在鲁中南定点观察,赤松毛虫在此地以一年一代为主,少部分可在当年完成发育,成为非越冬幼虫;越冬幼虫9—10龄,非越冬幼虫5—6龄;一年中出现3次成虫羽化期。  相似文献   

15.
油松毛虫是油松林的毁灭性食叶害虫之一 ,发生严重的时候能将松针吃光 ,严重地影响了油松林的生长。如果连年受害时 ,会使松树枯死。根据油松毛虫下树越冬 ,翌年春天上树继续危害的生活习性 ,如果掌握好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防治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 3月~ 4月份 ,我们在较大面积综合防治油松毛虫的同时 ,在灵丘林场用塑料布 (4.5丝厚 )围塑料环和用溴氰菊酯喷毒环进行小面积防治试验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2 .5 %溴氰菊酯、柴油 ,药油比例为 1∶ 15 ,每公顷用药、油混合液 1.6 kg(16年生油…  相似文献   

16.
我盟有松树面积60多万亩,近五年来,遭松毛虫危害的有16万多亩,其中危害严重的占26%。主要危害松树针叶,轻的可使针叶枯萎。严重的可将针叶全部吃光,使树木呈现一片枯黄,如继续严重危害2—3年,树木就会死亡。松毛虫发生量大而且严重,属灾害性害虫,主要集中在我盟南部山区,特别是与辽宁接壤的地区更为严重,对松树成林、成材威胁很大。油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在我盟一年一代,主要以3龄幼虫越冬,个别也有2龄或4龄越冬的。  相似文献   

17.
<正> 落叶松毛虫是我国北部落叶松上的重要食叶害虫。为了更加经济、有效地抑制其大发生,保护森林生态平衡,我们在细致地研究了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之后,对防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落叶松毛虫在黑龙江省以2-5龄幼虫于9-10月开始在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上树继续危害。抓住松毛虫上树之际进行防治是有利时机。因为:松毛虫幼虫经一个冬季的休眠,抵抗力很低,且都集中在树干基部;松毛虫尚未取食,对落叶松还没产生危害,此时对落叶松局部树干用药,即节省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毛虫在我省主要为害蜀柏,在柏松混交林也为害马尾松,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翌春日平均气温8—10℃时开始孵化,幼虫7—8龄,历时164—256天。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毛虫是危害落叶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地威胁着落叶松林的安全。文章介绍了桦川县落叶松毛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发生规律以及防治经验,提出了落叶松毛虫的几种防治措施,并通过这些防治措施的实施保障落叶松林的安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是乌兰察布市近几年来新发生危害的虫种,2004年在卓资县仅小面积局部发生,短短五年中,这种害虫发生蔓延迅速,危害严重,现已遍布全市20194公顷落叶松林。为了减轻灾情,控制害虫的危害,全市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防控工作。在防控中,我们吸取其它地区以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落叶松毛虫既增强害虫抗药性,又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的经验教训,探索出安全、实用、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作为控制落叶松毛虫危害的治理模式,并从2005年越冬代落叶松毛虫开始,进行了无公害防治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