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活细胞在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它进入未感染的细胞时,可诱导该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其他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无论哺乳类还是禽类,干扰素都有两大类型,即Ⅰ型(主要是α和β)和Ⅱ型(γ)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IFN-α)由白细胞产生。Ⅰ型于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最强,主要是通过旁分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是α-疱疹病毒亚科,水泡病毒属成员,主要引起猫的病毒性鼻气管炎。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是IFN-Ⅰ抗病毒信号通路的靶基因,也是该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在宿主细胞激活抗病毒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发表于《Veterinary Microbiology》的一项研究阐明了miR-101靶向SOCS5基因,显著增强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信号,促进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揭示了抑制猫疱疹病毒复制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干扰素是在特定的诱导剂作用下,由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当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时,使其它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2]。α-干扰素是单核细胞产生的相对分子量18000的多肽,因其  相似文献   

4.
正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它是通过细胞模式受体(pathoge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来识别不同类别病原体。I型干扰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发挥直接的抗病毒活性,并且可以维持机体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功能[1]。因此,I型干扰素在病毒感染前期不仅发挥抑制作用还能发挥长期的免疫功能。另外,I型干扰素是一种参与抗病毒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能诱导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具有阻止病毒繁殖、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生物学功能,是当今应用前景最为广阔的重要生物制剂之一[1-2]。干扰素按其细胞来源可分为α、β及γ3种类型,其中α-干扰素(IFN-α)是由能在脊椎动物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增殖  相似文献   

6.
<正>干扰素(IFN)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来间接发挥抗病毒生物学作用,抑制病毒生长,促进免疫细胞活性。IFN-α属于Ⅰ型干扰素,是由白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1])。IFN-α与靶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靶细胞内潜在抗病毒基因的表达,产生具有三磷酸鸟苷(GTP)酶活性的抗病毒蛋白质,使细胞具备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三类。研究发现干扰素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它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由于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加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interferion,IFN)是在特定的诱导剂作用下由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能使机体迅速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功能[1].我国是世界上养鸭数量最多的国家,许多病毒性疾病(如鸭瘟)仍严重危害养鸭业,因此研究安全有效的鸭广谱抗病毒制剂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鸭IFN-α研究相对较少,对人IFN-α的研究表明[1-2],IFN-α除具有抗病毒活性外,还具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有学者[3-4]将其作为佐剂使用可显著提高疫苗效果.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诱导剂作用下由机体易感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增殖、诱导分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小分子糖蛋白,因最初发现其能够干扰病毒的增殖而命名。干扰素包括I型(IFN-I)和  相似文献   

10.
Viperin是一种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可以被I型干扰素、多聚I:C、脂多糖及多种病毒诱导表达,在细胞内主要定位在内质网和脂滴,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为研究马Viperin(eViperin)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RT-PCR从马巨噬细胞中扩增eViperin基因,并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DC315中构建重组质粒pDC-eViperin-Flag,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eViperin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将该重组表达质粒与表达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Gag前体蛋白(Gag precursor,Pr55gag)的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Pr55gag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表明eViperin具有抑制EIAV释放的作用。此外,将该重组表达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E1,E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进一步构建拯救出表达eViperin的重组腺病毒,为研究eViperin的抗病毒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是由培养的细胞或动物体因病毒感染或其他诱生剂作用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1957年由Isaacs[1 ]首先发现.  相似文献   

12.
r干扰素(IFNr)是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它不但具有抗病毒活性,而且对T、B、NK、嗜中性白细胞具有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美国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不但克隆了猪IFNr的编码基因,而且能用大肠菌产生重组猪r干扰素(rP_0IFNr)现已证明rP_0IFNr分子在体外对水泡性口炎等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但目前  相似文献   

13.
猪干扰素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扰素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细胞因子之一,目前计有5种猪干扰素(I型干扰素α、β、ω、δ和Ⅱ型干扰素γ)被发现。作者列举了主要猪干扰素(INFα、β、γ)的基因结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概述了干扰素在机体中以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方式为主的抗病毒机理,同时分析了猪干扰素基因可能存在与猪综合抗病力密切相关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猪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 什么是干扰素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有关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是一类抗病毒的细胞因子。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的来源不同和抗原性的差异,可分为白细胞干扰素、成纤维细胞干扰素和 T 淋巴细胞干扰素。前两种属Ⅰ型干扰素,T 淋巴细胞干扰素属Ⅱ型干扰素。干扰素的作用1.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非其本身直接杀灭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干扰素(Interferon,IFN)产生的来源,可将其分为2种类型。Ⅰ型IFN包括IFN-α家族和IFN-β,IFN-α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而大多数细胞都可以分泌IFN-β,但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Ⅱ型IFN是IFN-γ,由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在识别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产生。因此,在病毒感染早期,细胞对抗病毒的感染主要依赖于Ⅰ型IFN的分泌,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Ⅰ型IFN的产生起关键性作用。1 IRF-3的结构IRF-3是由4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质量为55 ku的蛋白质。IRF-3…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是在病毒感染后机体细胞产生的抗病毒的糖蛋白,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免疫活性细胞经丝裂原或抗原刺激后,产生对酸敏感的干扰素,称为免疫干扰素。目前依据干扰素对酸的敏感性通常分为I型干扰素(酸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激活淋巴细胞和免疫调节等多项功能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猪γ-干扰素(γ-IFN)主要是由被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1].  相似文献   

18.
羊干扰素可分为 型、 型 ,后者与其他动物干扰素一样 ,只包含一种干扰素即 IFN- γ,而前者被确定的却只有 IFN- ω和 IFN- τ。对具有强抗病毒能力的干扰素α的研究一直是干扰素研究的主攻方向 ,但笔者却没有查到羊干扰素 α的相关资料 ( 80年代末曾被定义为 IFN-α 的基因现已被确定为 IFN-ω[17] )。近年来对 IFN- ω及 IFN- γ的研究逐渐被重视起来 ,其中 ,编码 1 95个成熟氨基酸的 IFN-ω还未被确定其功能 ,IFN- ω是由病毒诱导的 ,其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假基因所占比例较大 ,已发现 3个IFN-ω基因中 ,现已确定有两个为假…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高抗病毒活性的猪α亚型干扰素(porcine interferon α,poIFN-α),将天然的poIFN-α17进行突变和合成,并将突变后的猪poIFN-α17基因命名为poIFN-α17m,合成poIFN-α17和poIFN-α17m基因后将其克隆入pVB220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温度诱导表达后,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将表达的蛋白采用Ni琼脂糖凝胶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poIFN-α17和poIFN-α17m的反应原性,在PK-15细胞上检测其对VSV和PRV的抗病毒活性,检测重组poIFN-α17和poIFN-α17m蛋白对下游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ing genes, ISGs)Mx1、OAS1、ISG15的诱导激活作用。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VB220-IFN-α17和pVB220-IFN-α17m表达载体,实现了poIFN-α17和poIFN-α17m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且重组poIFN-α17m在PK-15细胞上对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  相似文献   

20.
Ⅰ型干扰素(IFNs),IFN-α/β诱导抗病毒应答,在天然免疫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抑制Ⅰ型干扰素的合成,但其是否抑制IFN的信号转导尚未明确。本研究结果发现PRRSV干扰IFN的信号转导通路。用PRRSV VR2385株感染MARC-145细胞,经IFN-α处理的感染细胞中,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和ISG56的转录、信号转导蛋白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2水平均显著低于未经过IFN-α处理过的对照感染细胞。在PRRSV感染的细胞中,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磷酸化及其异源二聚体的形成都未受影响,但大部分的STAT1/STAT2/IRF9的三聚体仍存在于PRRSV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表明三聚体的核易位受到了阻碍。PRRSV VR2385感染的细胞中过度表达的NSP1β抑制了ISG15和ISG56的表达,并阻止STAT1的核转位,这些都表明NSP1β可能是抑制IFN信号转导的病毒蛋白。PRRSV感染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也抑制INF-α刺激的ISG基因和STAT2蛋白的表达。相反,已获批上市的的低致病性疫苗株Ingelvac PRRSV MLA感染PAMs,不需要添加外源的IFN就能活化包括趋化因子和抗病毒细胞因子等IFN诱导基因的表达,且检测不出其对IFN的信号转导产生影响。这些发现都说明PRRSV通过阻碍ISGF3的核转位阻止Ⅰ型干扰素的活化和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