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生白绢病是世界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近十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南、广东、辽宁、江西等主要花生产区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为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变异、病害流行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花生白绢病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花生白绢病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闽东茉莉白绢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瑞国 《福建茶叶》1991,(1):31-31,50
白绢病是茉莉的主要病害,危害严重,常发生大面积枯死,造成茉莉花产量大减。本文研究茉莉白绢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及其发疫规律,总结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病害。  相似文献   

3.
茉莉白绢病又叫“白毛病”,为茉莉主要病害之一。在苏州郊区主要发生在越冬期。每年11月上旬,茉莉从室外移入花房,白绢病则在12月中旬大量发生,严重的发病率达50%以上,引起减产或整株死亡,严重影响经济收入。因此,防治茉莉白绢病是当地生产的需要和广大花农的迫切要求。本试验的目的,是应用木霉82对茉莉白绢病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印度侵染甜叶菊土传病害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病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外境环境条件的影响等研究,以期为我国甜叶菊病害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蝴蝶兰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蝴蝶兰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如花斑病、坏死斑点病;细菌性病害如细菌性褐斑病、软腐病;真菌性病害如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绢病、叶斑病。由于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蝴蝶兰的生产发展,成为限制蝴蝶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重点介绍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在世界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近10年来在我国花生主要种植省份流行危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病原菌的特点、致病力分化、致病因子及引起致病力分化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这一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印度侵染甜叶菊的三大土传病害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solani)和丝核菌根腐病(Rhizoctonia bataticola)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性、培养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甜叶菊病害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怎样识别苿莉白绢病?茉莉白绢病是根部一种危险性病害。开始发病主要是在根部,不易发现。根部受害长白霉,呈白色腐烂。当发病严重时,白霉常从植株基部长出地面,并逐步沿着树干向上蔓延。洁白色的白霉称“菌丝”,显而易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温室条件下适宜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5种接种技术,发现带菌燕麦粒贴茎法和撒表土法的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温室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其中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比贴茎法更易操作;不同量(1~5粒)的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接种花生幼苗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以接种4粒燕麦粒病害发展速度最快;15~35d苗龄的花生幼苗接种带菌燕麦粒后,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建立的接种技术白绢病发病快,发病率达到100%,最大病情指数为89.2。利用该技术在温室内对19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苗期白绢病抗病性鉴定,大部分材料中感或高感,仅中花16表现相对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可用于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花生田中分离 获得了1 株拮抗细菌ZHX-10,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gyrB 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并 初步测定了ZHX-10的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发酵液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ZHX-10菌株为暹罗芽孢杆 菌Bacillus siamensis,其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和发酵液均能有效抑制白绢病菌菌丝的生长;同时离体叶片接菌实验发 现ZHX-10菌悬液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能够有效降低白绢病的发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ZHX-10 在白绢病菌生物 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香草兰白绢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香草兰白绢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和寄主范围,将该菌鉴定为齐整小菌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菌核净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有效浓度等于或大于100μg/mL可抑制病菌生长;苗期病害防治,有效浓度为500μg/mL,防治效果达89.7%。  相似文献   

12.
1997年陇川县魔芋厂大量引进白魔芋种植33.3hm2,由于软腐病、白绢病的爆发流行,造成严重亏损。究其原因,当时被认为是种芋消毒不严所致。为此,特进行了种芋不同药剂消毒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病害流行主要原因并非种芋消毒不严,而是所引入的种芋贮藏技术(或过于粗糙)不适合陇川生产种植条件所致。  相似文献   

13.
就河西走廊地区甜叶菊移栽后白绢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甜叶菊白绢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茉莉白绢病(Sclerotium roltsii Sacc.)又称败花病、白毛病、油菜籽病及菌核根腐病,是茉莉根部的一种主要病害,在茉莉花种植区普遍发生,长年连作区常致茉莉花大面积枯死。该病由土栖真菌引起的,其病菌的寄主范围极广,能为害木樨科、茄科、豆科蔬菜、瓜类,以及棉、麻、向日葵、苹果和茶树等200余种植物的根及茎基部,导致根腐和基腐。  相似文献   

15.
白绢病是茉莉根部的一种主要病害。木霉82是一种抗生菌。目前研制供各地使用的是木霉82二级菌种,应加消毒麸皮才能使用。使用方法:(一)100斤培养土加入木霉1.5斤,充分混合后作盆土栽种新花苗或结合翻盆、分盆、并盆等栽培时作盆土。(二)不翻盆的花树,应把盆土挖出(见根为止)倒放  相似文献   

16.
为发现抗白绢病的抗源材料,以花生28个种质为材料,在阳逻和武昌两地开展了白绢病抗性鉴定,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其中11个材料进行抗性检测。结果表明:材料间白绢病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试点鉴定获得5份中等抗病材料,其收获前死亡率低于30%。在温室接种条件下,2份材料鉴定为中等抗病。综合田间和温室试验结果,中花212和麻阳小子为中抗白绢病材料,为我国首次报道;中花212还兼抗细菌性青枯病。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10个花生新品系,通过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两种方法进行了白绢病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10个新品系由白绢病造成的枯萎率为11. 0%~50. 0%,其中7个品系白绢病枯萎率低于30. 0%;白绢病枯萎率与花生荚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 73,P <0. 05)。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接种2周后,10个品系导致的植株枯萎率为66. 1%~94. 0%,收获前的白绢病枯萎率为66. 1%~97. 4%,均为感病品系;白绢病导致的植株枯萎率与花生荚果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 85(P <0.05)。产量损失试验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所有品系产量损失均超过91. 7%,严重者几乎绝产。综合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获得一份耐病品系16-A13440。  相似文献   

18.
大麻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严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大麻茎基部和根部,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该研究旨在分离大麻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挖掘大麻白绢病生防菌资源。试验采用稀释涂布和平板对峙法进行大麻内生生防菌挖掘与筛选,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盆栽防效实验验证其生防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试验获得一株对大麻白绢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024A,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盆栽相对防效可达87.1%,具有良好的生防开发潜力。响应面法获得菌株024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浓度14.12 g/L、葡萄糖浓度11.84 g/L、发酵温度31.56℃、发酵时间17.91 h,预测抑菌率最高可达89.27%。  相似文献   

19.
闽北是福建省茉莉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茉莉栽培面积的扩大,茉莉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作者于1994年在闽北的建阳、政和等地茉莉花区调查观察了茉莉主要害虫的种类、为害程度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部分室内外饲虫观察,同时对主要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做了初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防措施,初报如下:一、闽北地区为害荣莉的主要病虫害种类主要害虫有:茉莉叶野螟、茉莉蕾螟、茉莉花瘿蚊和斜纹夜蛾。次要害虫有:小杰象虫、金龟、黄胸蓟马、小黄卷叶蛾、柳天蛾。主要病害为茉莉白绢病二、闽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1.茉莉叶野螟(Na…  相似文献   

20.
陈宏  陈菁瑛 《福建热作科技》2007,32(4):23-23,48
介绍鱼腥草的栽培管理及大田白绢病的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