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宏高 《农技服务》2009,26(1):18-18
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直播+垄作和直播+平作比对照育苗移栽+平作分别增产14.4%和10.4%,可在普安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设置了四个栽培模式,以农民传统栽培模式为对照。结果表明,农民传统栽培模式已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宽窄行播种依然是当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技术要领,在自然条件良好,栽培技术成熟的地区,以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直播+垄作+覆膜和育苗移载+平作,可在普安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吕宏高  安晓丽 《农技服务》2010,27(8):972-972
对玉米兴黄单999进行了6个播期的栽培试验,以探索播期对玉米生育期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安县玉米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递减趋势,以5月12日播种产量最高,达9 687.50 kg/hm2。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5月上中旬播种,以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初家长 《吉林农业》2011,(12):59-59
玉米是肇源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主产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70万亩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35%,直接影响我县粮食总产和经济效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在提高玉米单产上做了不少试验,如更新品种,改变耕作方法等。玉米单产也由1996年的500kg增加到2005年的700kg。近几年玉米单产提高的比较缓慢,本试验就是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总结出最适宜的玉米栽培模式,为指导全县大面积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指导玉米生产,在玉米生育过程中测定垄沟栽培模式对玉米的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上覆膜产量最高,苗期拱棚垄作次之,起垄直接播种产量较低,分别比对照增产18.49%、10.43%和8.89%;玉米出苗及生育期提前;不同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株高、茎粗均比对照高,千粒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设置3个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3个氮肥水平(150、225、300 kg/hm2)和2个化控处理(不化控、化控),组合成高密高氮化控(T1)、高密中氮化控(T2)、高密低氮化控(T3)、中密高氮化控(T4)、中密中氮化控(T5)、中密低氮化控(T6)、低密高氮无化控(CK)7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湘农玉27号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以明确洞庭湖区夏玉米适宜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郑单958产量总体上高于湘农玉27号,2个品种2 a产量均以T1和T2模式较高,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各模式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明显降低,茎粗略有降低;不同模式间气生根层数差异明显,郑单958以T1和T2模式较多,湘农玉27号以T4和T5模式较多;茎秆穿刺强度与压断强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同时表现有品种间、年际间差异;2 a试验均无植株倒伏倒折现象发生。综上,通过合理配置施氮量、种植密度与化控措施可以实现夏玉米高产和较强的抗倒性,高密中氮化控模式(T2)是洞庭湖区夏玉米较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选择适宜锦州地区栽培的耐密品种,通过对其开展秋季深开沟秸秆直接还田、一次性深施肥、大垄双行2比空、双株紧靠等栽培试验,筛选出最适宜该地区的耐密玉米品种栽培模式,为耐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龙江玉米生产现状,通过对深松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和常规耕作技术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玉米栽培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方面,秸秆还田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均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在土壤容重方面,深松技术好于其它3个处理;在地温方面,地膜覆盖技术高于其它3个处理;在产量方面,地膜覆盖技术高于其它3个处理;在综合效益方面,秸秆还田技术的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巍  罗刚华 《农技服务》2010,27(5):561-561,564
在紫云县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垄作+稻草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但大面积推广该技术措施稻草施用量大(约6万kg/hm2),增加了成本,因安顺市秸秆还田普及率不高,在生产中该处理不易推广。育苗移栽+垄作+免耕的处理苗期有利于排水,但后期不耐干旱,可以通过多年的免耕措施,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得到改善,增强土壤的保肥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条件对不同生态类型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4 ̄199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地研究了紧凑型和平展型峡谷个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肥力、密度、品种的复式裂区试验表明,密度、品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密度和产量呈显著相关,品种和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密度和把力的正交试验表明,密度和产量呈显著相关,三个大量元素肥料不同设计水平间均差异不显著可见品种密度在玉米栽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130 cm纵横通透栽培的处理生育进程、抗逆性及产量均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3.
14.
徐聪  王丹  李超 《现代化农业》2013,(12):20-20
通过如下试验,验证垄上单株、双株不同栽培方式在该地区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大举 《农技服务》2009,26(1):15-15
通过玉米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双株育苗任意向移栽和直播双株任意向试验结果表明,单株定向移植的产量最高。但由于不同栽培方式工序操作不同改变了工时用量,以双株育苗任意向移栽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喀左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左右,在喀左县农业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结合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建设,我们在喀左县兴隆庄乡七家村安排了六种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郑单958。 1.2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5个处理,分别是清种、二比空、大垄双行、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大垄双行膜下滴灌,以清种做为对照。本试验按不同处理分别种植20行,40m行长,亩保苗4200株,3次重复,清种和比空种植垄距55cm,大垅双行垄距110cm。小区面积6600m2。  相似文献   

17.
玉米耐密品种由于栽培密度高,因此通风透光条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的产量,为了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增加田间通透性和采光度合理调整玉米栽培密度,增加玉米产量,辽宁省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以验证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甘肃省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明显,增产显著。其中,秋覆膜优于春覆膜,全膜优于半膜,双垄沟播优于平覆膜,尤其是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栽培模式增温明显,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均有一定影响,产量以翻耕育苗移栽最高、免耕移栽次之、免耕直播最低,但从总收益情况看,免耕直播投产比最高,实现了节本增效。从综合性状看,翻耕育苗移栽整体长势良好、群体结构优良,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整齐度欠佳、玉米棒不均匀。因此,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劳动力条件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市的主裁品种,2007年播种面积为294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5%,玉米生产在全市县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能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我们对玉米不同通透栽培模式进行实验,确定了适合我市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