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密植饲用玉米杂交种饲用价值的变异L.Pinter等在过去50年间玉米的种植密度是增加籽粒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籽粒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反应也是很清楚的,并已用于某些育种计划。Meghyi等(1984)证实针对种植密度的反应进行育种是有价值的。就产量而言,...  相似文献   

2.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河农822为材料,于2006~2007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7日、13日和19日)和密度(基本苗180万、300万、420万和540万/ha)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只对生育前期总茎数的影响显著,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及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3个播种期中,10月7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10月19日的,但与10月13日播期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之间,300万、420万和540万/ha 3个水平相互间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180万/ha的产量.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7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300万/ha;10月7日至13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300万~420万/ha基本苗.  相似文献   

3.
玉米在籽粒灌浆期间对严重土壤水分亏缺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的目的是利用雨水遮蔽物,人为造成玉米籽粒灌浆期间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并测定水分胁迫对生物量累积、粒籽灌浆速率和持续时间、粒数、籽粒大小分布和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种植两个杂交种,两个播种期并保证在籽粒灌浆期间发生干旱所需要的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发挥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利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小,除对穗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其他均不显著。种植密度则影响较大,除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别是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的显著程度非常高。在不同的播种期下各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较大,但产量构成因素差异较小。在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下,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很小,穗数与穗粒数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该品种的适宜播种期应该在10月8日至10月25日,早播情况下每667m^2选择8万基本苗较合适,中晚播情况下选择16万。  相似文献   

5.
以科玉1108为材料,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4.5、5.25、6.0、6.75万株/hm^2),研究密度对粮饲兼用玉米籽粒产量和青贮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增加,行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鲜重和单穗重降低,籽粒产量和青贮生物产量呈抛物线分布。收获籽粒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做青贮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在6.0万~6.75万株/hm^2,两者兼顾的合理种植密度为5.25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一项技术措施就是增加种植密度。尽管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会下降,但群体冠层的总受光量却达到了最大值,总产量增加。单位面积的籽粒产量与密度增加呈抛物线形反应(Karlen 和Camp,1985)。较高的种植密度籽粒产量降低,其原因在于不结实穗增加(Buren 等,1974等),单穗籽粒数减少(Iremiren 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肇庆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及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依据,通过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光照、温度和降雨量对玉米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的有效积温及生育期有不同程度差异。低温有延缓生长和延长生育期的作用,高温有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和缩短生育期的作用;在冬春季种植,有效积温越少生育期越长,有效积温越多生育期越短。分期播种对穗数、穗粒数影响最大,在冬季种植对粒重影响也大。日照时数、温度和降雨量均直接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在灌溉正常的情况下,提高有效积温和增加日照是使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春种和冬种玉米遭遇低温阴雨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显示,肇庆地区玉米的适宜播种期在2月20日-10月20日,即节气上在“雨水”之后至“霜降”之前。春种可以采取措施适当早播,但山区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春种适当迟播、冬种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8.
鄂北双季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年内连续两次种植花生是鄂北地区花生种植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通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了在鄂北条件下双季连作花生栽培的良种选用、播种期、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等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以早熟高产的中花4号等品种,第一季地膜覆盖于3月下旬播种,第二季在8月初露地播种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能够获得双季花生7500kg/h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密植育种法在选育玉米自交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种植密度影响到玉米群体内小气候,进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增加个体间竞争压力,可以提高自交系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麦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分析了大麦甘啤3号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并找出最佳栽培措施技术,试验表明:本地区确定甘啤3号的较合理种植密度(播种量)在16.32kg/667m^2左右,较合理的氮肥用量在15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单因素与多因素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的4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杂交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呈负向线性关系,种植密度与播种期、施氮量、追肥方法之间存在着显著互作效应。福州地区每公顷5250kg以上的优化栽培组合方案是:7月25日至8月5日间适时早播,每公顷保苗基本苗75000~82500株,施氮素150~180kg,基肥:拔节肥:穗肥为3∶3∶4。  相似文献   

12.
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秧苗素质、播种期、种植密度、养分管理、水分管理等方面综述了栽培耕作措施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揭示合理的栽培措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同时提出了今后水稻生产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超级黑糯玉米新品种晋糯8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晋糯8号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04年以自选系N9603作母本,自选系hN3作父本杂交育成的黑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黑色特别,上色快,口感好,营养丰富,茎秆及穗轴深紫色,适于鲜穗加工及籽粒深加工,也可用于天然黑色素的提取。适宜在我国玉米种植区种植,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青贮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均极显著影响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其中,氮肥对青贮玉米的鲜、干生物产量的提高及青贮玉米营养品质、饲用价值的提高贡献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影响较小。建立了氮、磷、钾肥和青贮玉米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得出了青贮玉米新饲玉14号在海南中等肥力土壤上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9.00万株/hm2;最佳收获期是籽粒乳熟中期; 预测出了获得青贮玉米最大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时所需氮、磷、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付晋峰  王璞 《玉米科学》2016,24(3):117-122,130
通过设计不同的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处理造成的温光生态条件和群体结构差异对玉米不同部位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中部子粒灌浆速率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浆后期,密度影响较大;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顶部子粒灌浆速率主要是阶段性影响。播期对玉米中部子粒含水率影响较大,种植密度对玉米中部子粒含水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冈甜1号甜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鄂东南地区开展播种期和采收期试验,研究播种期对鲜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籽粒品质、产量的影响,和不同采收期籽粒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播种期对鲜食玉米生育期、籽粒品质和产量及相关性状均有显著影响。随播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适宜采收天数先缩短后延长;春播和秋播收获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较夏播高;春播期间鲜穗产量整体平稳,平均产量最高,达13 784 kg/hm2,夏播平均产量最低,春播鲜穗平均产量比夏播增产35.7%。考虑鄂东南夏播期间持续高温天数较长,因此在该地区冈甜1号适宜的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2)采收期与籽粒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相关。随采收期推迟,穗长变化较小,穗粗、粒深呈上升趋势,春季鲜穗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授粉后22 d产量最高,为14 478 kg/hm2,秋季一直呈上升趋势后达到平台期,最高产量为11 185 kg/hm2。兼顾品质、产量等因素,冈甜1号春播、秋播期间适宜采收期分别在授粉后18~24、20~2...  相似文献   

17.
降低玉米杂交种籽粒水分的自交系间接选择P.M.Sweeney等降低玉米籽粒水分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籽粒水分低的玉米可以提早收获,减少田间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并在不利气候和妨碍收获操作的田间条件到来之前收获完毕。籽粒水分提高,出籽率和籽粒品质下降(Juh...  相似文献   

18.
以夏玉米品种新单65为供试材料,设置6.0万、7.5万、9.0万、10.5万、12.0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籽粒产量、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适宜机械化粒收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新单65产量和株高先增后降,穗位高、倒伏倒折率增加,开花期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减...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种南夏豆25的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南夏豆25具有早熟性好、籽粒大、优质、抗病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9.1%,粗脂肪含量17.5%。玉米套作南夏豆25的最适播期为6月中旬,种植密度为12 000株/亩,施过磷酸钙30公斤/亩作底肥+叶面肥得到的大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生产中存在的播种过早或过迟,种植密度过稀等问题开展的麦后移栽棉的播种期和密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20旨-4月30日,适宜密度为27000~31500株/hm^2。在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下,麦后移栽棉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