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近年来,桑虱在东台市许河镇部分田块发生较重,成为桑树发芽前后部分田块的主要害虫。笔者通过对部分田块发生情况的调查,指出春季应高度重视对桑虱的防治,介绍了人工和药物防治的关键性措施,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桑虱在如皋的部分连片桑园发生,发生量逐年增加、发生面逐年扩大,严重影响春季桑叶产质量。通过对桑虱春季孵化上树调查,发现桑虱自2月中旬开始上树,至3月下旬基本结束,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上树高峰。用40%丙·辛乳油1 000倍加入适量洗衣粉在桑虱上树高峰期和盛末期各防治一次,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桑虱的发生情况和发生规律,并通过夏季中耕、冬季翻土,挖除卵囊、抹杀若虫,把握孵化盛期、危害春芽期、统一防治期3个阶段对桑园进行多次药物的综合防治方法,控制了桑虱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桑螟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螟是危害秋季桑叶的主要害虫之一。今年秋季,我省桑螟危害突然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桑园受害,据了解部分重点蚕区象东台等地受害比较严重,造成桑叶减产,迫使蚕种饲养数量减少,给广大蚕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区桑螟防治比较好,因此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桑螟为害,仅有少部分田块受到了为害,下面就我区对桑螟的综合防治技术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5.
《江苏蚕业》2016,(3):15-16
桑疫病对桑树危害很大,近几年来桑疫病在如城地区呈大发生趋势,部分桑田发病率极为严重,个别田块损失达到80%以上,严重地影响了蚕农的生产效益和养蚕热情,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如不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损失将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6.
<正>我县桑园近年桑虱发生较多,1958年全县曾有14个乡镇、86个村、211个组受害,发生面积达4101亩,占桑园总面积的8%左右,个别田块危害严重。为此,我站在对其发  相似文献   

7.
杨召林 《北方蚕业》2001,22(1):31-31
桑白蚧,别名桑盾蚧,又叫桑介壳虫、黄点介壳虫、树虱,属同翅目、盾蚧科。   近年来,桑白蚧在我镇部分桑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经调查,一般发生轻的田块有虫株数在3%~5%左右,发生严重的田块有虫株数高达20%以上,对该虫的防治如缺乏足够的重视,势必给桑树的生长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抓好该病春季防治,尤为重要。   1 危害特点:   该虫一年发生5~6代,以成虫、若虫成群寄生于桑树的枝干上,以针刺口器插入皮内吸食汁液,危害桑树。严重时整株盖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有时分泌出大量的白色粉状蜡质物,被害枝干发育受阻,树势生长受抑,以致整株逐渐枯死。   2 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 我县部分老桑园,近年来桑天牛危害日趋严重。为探索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85年我们从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引进了“8310”和“8302”两种药剂,对桑天牛的为害田块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唐建国 《四川蚕业》2003,31(1):32-33
20 0 2年 ,我县的桑树病虫害严重 ,严重的影响了桑叶的产量与质量 ,制约了我县蚕茧单产质量的提高。为了弄清危害最严重的桑粉虱的发生危害情况 ,笔者作了如下调查 ,并浅谈几点防治办法。桑粉虱Bemisiamyricaekuwama属同翅目 ,粉虱科 ,又名白虱 ,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杨梅粉虱。1 分布与危害1 1 分布 :笔者曾在 2 0 0 2年 8~ 9月在马鸣乡的高桥、江寨设点调查、结果发现未防治的密植桑、河流地 ,成片桑发生多 ,而大行桑 ,山坡地发生较少或没有。1 2 危害情况1 2 1 危害特点 ,成虫群居 ,枝条顶端的 1~ 2片叶产卵最…  相似文献   

10.
桑树花叶卷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松  陶成 《中国蚕业》2003,24(1):35-35
2002年人夏以后,大丰、东台蚕区部分桑树田块发生花叶卷叶病害,桑树花叶卷叶病俗称癃桑、癞头皮桑、卷桑、惊桑,是全株性病害。在发病轻的田块有少数植株发病,重的田块里全园发病。其病状表现为:桑树生长缓慢,逐渐萎缩,叶片向内卷缩且出现黄绿相间的病斑,表现出花叶现象。严重时病叶缩小向上卷曲.枝条细短,腋芽萌发侧枝增多,病树极易遭受冻害.这种病害传染迅速且不易控制和根治.严重影响了桑树秋叶的产质量。根据凋查和试验了解了其发病的原因,并找到了控制防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在生产应用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县桑田遭受桑尺蠖大面积危害,1993年全县平均桑尺蠖危害芽率达23%,严重的田块达38%。为此,我们对桑尺蠖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及时找出防治对策。 一、桑尺蠖发生原因分析 通过综合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桑尺蠖大面积发生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近年来,气候反复无常,特别是冬季,寒冷天气的天数较少,致使桑尺蠖越冬基数较高。  相似文献   

12.
桑粉虱的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粉虱(Bemisia myricac kawana)又名白虱、杨梅粉虱、桑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在桑树的虫害中,为次要害虫,一般情况下,在一般的年份并不成灾发生,不需要单独进行防治.但是,近年来由于受气候、间作不合理、防治方法单一等原因,桑粉虱在我国浙江、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均有成灾报道,给这些地区蚕桑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桑虱属杂食性害虫,不但为害桑树,还为害意杨树、榆树、桃树等多种树木。2006年我县保滩镇缺口村、唐集镇丰河村发生了严重的桑虱危害,虫口密度大,严重的一棵树上有1000多头桑虱若虫。桑  相似文献   

14.
<正> 夏伐是我省栽培型桑树的传统剪伐收获方式。生产习惯上从五月下旬到六月初进行夏伐,夏伐后随着桑树重萌新芽,不断抽枝长叶,分期饲养夏、早秋、中秋、晚秋蚕,这几个月间的气候特点,除七月间比较干旱外,基本上属于高温湿润范畴,既是桑树生长有利季节,也助长了某些病虫的发生为害,在夏秋桑园管理中必须做好桑病虫的防治工作,才能保证枝叶顺利生长,提供优良的饲料。现把几种夏秋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要点列述于下:春期发现桑虱的田块,在夏伐后进行耕  相似文献   

15.
<正> 桑虱俗名桑鳖、乌龟虫、壁虱、蒲鞋虫、草鞋虫、桑臭虫、蒲芽虫、蚀芽虫、属同翅目、绵蚧科。桑虱是桑树枝干的害虫。初孵若虫密集树杆及枝条基部呈蛰伏状态,不食不动。至三月下旬,桑芽萌发后,就向枝上移动,以针状口器刺入桑枝吸食汁液,影响发芽。近年来,由于桑园栽植密度的提高,桑园郁闭多湿,有利于桑虱的繁殖。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在部分年份,桑虱为害较重,常用  相似文献   

16.
桑虱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虱是危害桑树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农业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减弱,生态环境失衡,气候因素,人为因素,天敌因素,田间耕作措施以及种植结构等因素,导致桑园病虫害发生频繁,虫口密度大,防治效果差。今春三月在我所的办公区、职工住宅区的行道绿化树,试验桑园,树皮裂缝和墙角背风处的白杨、红叶李、冬青、紫荆、梧桐、龙爪槐、玉兰、桃、李、樱花、桑树等树木上,桑虱密集群发成灾,危害严重。从二月下旬开始,前后持续3个多月,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居住环境。1桑虱的识别与危害1.1桑虱DrosochacontrahensWalker俗名又叫桑鳖,乌龟虫,…  相似文献   

17.
桑虱是杂食性害虫之一,它不但为害桑树,还为害意杨树、榆树、桃树等多种树木.2006年涟水县保滩镇缺口村、唐集镇丰河村大面积桑园发生了严重的桑虱危害,虫口密度大,严重的一棵树有一千多头桑虱若虫.  相似文献   

18.
桑树黄化白叶病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淮阴县杨庄乡现有桑园面积2100多亩,自1990年起,在个别田块发生了黄化白叶病。近几年来,此病发生面积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全乡发生面积已达800余亩。对桑树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探讨该病的发生规律,为今后有效地进行防治。我们于1995年夏伐后对该病进行有关发生规律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一、调查设点,方法和项目 1.调查设点:选在闸西村五组,粘土坡地桑园20.5亩(黄化白叶病原发生田块),树龄6年,桑品种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19.
今年桑树病虫害发生,在我市是中等年份,由于测报准确,防治措施有力,春季一、二代桑瘿蚊、桑象虫的为害损失较小,春茧获得丰收.桑粉虱、叶螨类、桑蓟马等小型害虫发生量较往年偏少,为害偏轻,以桑螟、桑尺蠖为主的鳞翅目食叶性害虫,发生量中等偏大,特别是三、四、五代桑螟发生较重,助长了秋蚕蚕病的发生,使秋茧欠收.九月以来雨量偏多,阴雨天气长,给桑白蚧、桑膏药病造成了良好的环境,故而桑白蚧、桑膏药病发生面宽、量大,为害严  相似文献   

20.
桑黑枯型疫病发病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面积单因子试验发现,不同桑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在盐城地区推广的桑品种中以农桑8号抗病性最强,湖桑32号、育151、特山一号抗病性一般,以育71-1、792抗病性较差。在桑园小气候方面,以桑园东南方向有高大树木、房屋遮风的田块发生重,在肥培管理方面以不施有机肥的田块发生重,在土壤养分指标方面,以速效磷、速效钾供应能力不强的田块发生重。不同的栽培密度,不同的栽培形式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