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城市湖泊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休闲、美学、气候调节及生物多样性等服务功能。随着近年来广州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许多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退化。本文结合广州市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广州市主城区典型湖泊海珠湖、荔湾湖、白云湖、大学城中心湖、流花湖,开展水生生物群落的调查,利用OECD(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将信息熵(IE)理论引入指标权重的确定中,并设立了4级评价等级,选用综合健康指数法(CHIM)进行这5个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分别是0.604、0.625、0.518、0.486、0.414,其中海珠湖和荔湾湖生态健康系统处于健康状态,白云湖、大学城中心湖、流花湖处于亚健康状态。研究表明,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可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治理和修复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城市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然而,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不断地被破坏,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城市化对城市湿地的影响和破坏.并提出了城市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和实施原则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分析,总结了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概念和分类,提出了实施农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基本原则.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可大致分为农业生态系统"继承自然"的服务功能和农业生产活动"人为调控"的服务功能.由于农业生态服务类型较多和服务功能的区域差异,其服务功能评估比较复杂,应全面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物与非实物形态、静态与动态、数量与结构、过程与结果特征,同时核算正面和负面的价值.为准确评估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应该采取严格定义、核定范围、统一指标、直接测定等实施原则和步骤方法.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需水的理论及计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生态需水是生态水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分析了生态需水国内外研究进展,在辨识生态需水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该文认为广义的生态需水是在一定生态目标下,维持相应时空范围内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总水量,而狭义的生态需水是一定的生态目标下,为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生态与环境功能所需要补充的径流性水资源量.生态需水研究涉及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该文重点探讨了河流、湿地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以及陆地植被(包含农田)生态需水理论研究现状,综述了个生态系统生态需水主要计算方法.生态需水研究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生态需水量化方法以及耦合方法研究,尤其是不同生态系统目标下生态需水量的分析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湖泊能够很好地维系水、生态以及环境等安全,在进行湖泊生态修复时,人工湿地系统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减少湖泊污染负荷,定向培育、增殖和保护湖泊生物物种。在湖泊生态修复中,应用人工湿地系统时也要注意一定的问题,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系统的功能,避免湖泊生态系统遭受外来物种侵害。基于此,分析了人工湿地系统在湖泊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78-178
生态城市是由经济、社会、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前提下。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最优化,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最自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厦门市提出加快实现由海岛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变以及“生态优先”的战略思想,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根据“开发未动、规划先导、生态先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方法的黄河三角洲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已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但对于其它生态系统则没有固定的计算模式,生态需水量项目也因具体环境而异。依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特点,其需水量项目主要有植物需水量、湿地蒸散量、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给地下水需水量和防止岸线侵蚀及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等。遥感技术在区域资源环境研究方面具有极大优越性,本文利用遥感技术重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需水量中的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其它需水量项目则用一般方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9.21亿m3,最大生态需水量为42.14亿m3。为维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不再恶化,每年需补给的最小生态水量为12.3亿m3。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裸露边坡的生态修复日益引起广泛重视,但对边坡修复的生态效果评价则研究较少。本文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对拟修复边坡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何度量和评价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生态修复边坡预评价的原则、对象和方法,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以期通过对生态修复边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预评价的开展,填补理论空白,指导边坡修复项目的生态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焦作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以便进一步提高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确保污染物的持续减排。[方法]以综合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形势要求,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群健康5个要素入手构建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从时间序列角度评价健康水平的相对状况。[结果]2006—2012年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逐年提高,活力和人群健康指数不断增加,组织结构指数小幅波动,恢复力和服务功能指数显著增加但显现波动。其中,经济结构变动是组织结构小幅波动的原因,污染物排放量和固废综合利用率的变化是城市恢复力及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优化经济结构,确保污染物的持续减排是提高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湿地生态用水计算方法探讨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湿地生态用水是湿地为维持自身发展过程、保证基本生态功能发挥所需要的水量,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的生态用水计算比其他生态系统复杂,其中包括湿地植被需水量、满足蒸发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湿地动物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以及景观建设需水量等等。本文介绍了用水量平衡法计算湿地生态系统需水的方法,并分别探讨了湿地中植被、土壤、生物栖息地等诸项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用这些方法对乌梁素海湿地的生态用水量进行了具体探索。乌梁素海湿地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二大淡水湖———乌梁素海及其周围的沼泽地。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乌梁素海湿地在汛期、非汛期的生态用水量分别为2 .93×10 8m3 和3.10 9×10 8m3 ,全年的生态用水量为6 .0 2 9×10 8m3 。乌梁素海湿地每年耗水量、出水量占进水总量的12 .88% ,每年需要向湿地补充2 .32 9×10 8m3 的水资源量。所以现在所补水量难以满足湿地生态系统对水的需求问题,使得湿地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乌梁素海湿地属于黄河流域中游湿地,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恶劣,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湿地退化问题更是突出,因此用生态需水理论计算湿地需水量对于保护和恢复这一地区的湿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过程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区域生态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的数学模型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揭示区域生态压力的现状和进行区域横向比较具有良好效果,但是缺乏历史纵向比较。景观生态背景值,是在综合了区域特定历史时期景观生态本底值和合理的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运用景观生态背景值作为景观生态压力评价的坐标起点,结合区域中主要的生态过程,通过对变化中的景观生态类型、格局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偏离程度来评价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评价结果不仅能较明确地说明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现状的性质,同时清晰地揭示出人为因素对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状态的影响程度与性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调水工程移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跨流域调水已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对水源区生态移民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偿,是实现持续、高效调水工程的保证,也是我国学术界和政府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补偿标准未能充分、客观地考虑移民的生态损失,因而不能提供合理、全面的补偿额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市为例,整体考虑移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核算的基础上,计算移民的生态补偿额度。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生态移民的人均生态补偿额度为1 148元/a。本案例有助于推进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研究,为研究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生态移民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海  刘长城  陈春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193-196,201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缺乏系统、有效的评价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土地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计算了2006—2010年这一区域的生态足迹、土地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与土地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明显,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2) 5 a间研究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3)土地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研究表明,采用生态足迹法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隧道工程行为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生态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隧道建设日趋增多,在其施工技术提高和修建规模增大的同时,隧道工程行为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述了隧道工程行为的内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隧道工程行为的生态效应,包括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和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工程行为生态化理念,并从勘测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隧道工程行为生态化策略。通过隧道工程行为的生态化策略可较好消减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干扰和破坏,减轻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威胁,为实现隧道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绵阳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足迹法是用于评价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以四川省地震重灾区绵阳市为例,计算了2000—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式增长,由2000年的1.377 2hm2增长到2009年的2.408 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增长缓慢,人均生态赤字由0.954 4hm2增长到1.922 0hm2;生态压力指数由3.257 6增长到4.949 3;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252 1下降到1.599 6;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生态足迹出现急剧增长。随着近年来绵阳市资源消耗增加,发展模式呈不可持续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较差。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适当控制人口增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护耕地资源,转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提出并构建了度量一个地区区域生态压力总量与生态效率的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利用效率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对宁波市1991—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利用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宁波市生态压力、生态利用效率的历史轨迹、发展趋势及其构成和主要矛盾。1991—2006年宁波市的生态利用效率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对生态压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减量,但因这一时期生态利用效率的增长率远低于经济总量的增长率,结果导致本地区生态足迹增长较快,这说明宁波市虽然总体上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但今后仍需注重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提倡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减少区域生态足迹,逐步迈向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的浙江省生态安全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从时间序列来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模型,构建了新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为例,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和剪刀差,对浙江省2000-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2000-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加;生态压力指数从2000年的2.34增至2006年的3.22,同期的生态占用指数从0.67增至0.90,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由0.286降低为0.277。说明浙江省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面临严重考验,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余敦  陈文波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107-111,116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评价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其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物元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由2001年较安全状态下降到2005不安全状态。(2)2005-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由不安全状态到临界安全状态,状态有所好转。研究也证明了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可作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