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近年来在许多蔬菜产区日趋加重。因田间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混淆,给正确识别和防治带来了困难。1.症状识别: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由中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幼叶发生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田间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小型斑:易在低温低湿时出现。病斑直径0.1-0.5厘米,呈黄褐色小点。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病  相似文献   

2.
<正>黄瓜靶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物为瓜棒孢霉,所以也叫棒孢叶斑病。症状与发生黄瓜靶斑病多发生在黄瓜盛瓜期以后,先从中下部叶片发生,在叶片正面形成黄色、圆形、凹陷斑点,背面水渍状,俗称小黄点病。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因此得名靶斑病。受到气温等影响,病斑大小、色泽、霉层会有较大变化,多数直径为8~1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正、背面均生淡灰褐色霉状物。病害严重时病斑相融合,叶片枯黄,茎蔓和叶柄上也会出现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严重,该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黄点病。在很多地区防治难度超过黄瓜霜霉病。一、分布与危害黄瓜棒孢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2005年以来,该病害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河南、海南等多省市区严重发生。该病害可侵染茎、叶、花和果实,主要为害叶部,形成枯斑,之后迅速发展,病斑连片,叶片干枯,引起  相似文献   

4.
正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以来在各个地区均有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1.发病特点黄瓜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遍及全国各地,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有不断加重趋势,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郑州市发现金叶女贞新病害——叶斑病.病原菌经分离和柯赫氏法则验证,为一种棒孢属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与相似种的比较,确定其分类地位为蔓荆子棒孢一新的专化型,即蔓荆子棒孢女贞专化型(Corynespora viticis Guo f.sp.ligustri Zhang).该病害在7~10月发生,叶片上会吐现大量近圆形、带轮纹的褐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病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
  1.1为害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世界公认的黄瓜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防治药剂的连续使用,其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明确山东省多主棒孢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情况,为黄瓜靶斑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筛选高效混配药剂为多主棒孢的抗药性治理提供...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黄瓜靶斑病病原鉴定及ITS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秋季在上海奉贤一有刺黄瓜大棚内,黄瓜中下部叶片上出现一种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病斑,其病斑中央有黄褐色斑点,株发病率达100%.根据病原菌形态,并通过病原菌rDNA ITS的序列测定、比对及进化树分析,上海地区黄瓜叶片上出现的靶斑症状其病原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相似文献   

9.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来成为豫东地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苏性角斑病极易混淆,在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一、灰霉病1.症状灰霉病是北方保护地栽培草莓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花、果实和叶片。感染灰霉病的草莓叶片,初侵染时,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小型的V字型病斑,病斑逐渐向叶片深度扩展,形成有轮纹状的大型V字型病斑,叶表有浅灰色霉层。病菌从开花后的雌花花瓣侵入,首先感病叶柄感应变色初呈浅褐色,同时感染花萼、病菌侵染花瓣腐烂,果蒂顶端开始发病,花絮花药变黑,果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幼莓呈灰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发病症状在该类病害中,番茄斑枯病、芹菜斑枯病、茄褐纹病是较为常见的重要病害。番茄、芹菜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上生或大或小的近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至淡褐色,斑面散生褐色或黑色粒点(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叶枯死、脱落;也可为害茎或叶柄,上生椭圆形褐色病斑。茄褐纹病为害茎、叶、果,茎部受害,上生外缘褐色中间灰白色梭形病斑,斑面散生褐色小点(分生孢  相似文献   

12.
黄瓜褐斑病发生规律及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瓜褐斑病是由多主棒孢霉 (Corynesporacassiicola(B .&C .)Wei)引起的 ,主要危害黄瓜叶部 ,形成形状和大小差异很大的枯斑 ,发病严重时 ,病斑连片 ,叶片早枯 ,引起植株早衰 ,提前拉秧。该病 1 992年首次在海城市保护地内发现 ,以后相继又在沈阳、瓦房店、丹东等地发现。该病在露地黄瓜及保护地黄瓜上均能发生 ,尤以保护地内发生严重。目前 ,该病已成为瓦房店市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关于多主棒孢霉侵染引起的黄瓜褐斑病属新病害 ,在病原学、发生规律、防治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对黄瓜褐斑病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13.
1 症状病害发生于叶片周缘 ,逐渐发展成扇形或楔形的病斑 ,褐色或浅褐色 ,后呈灰褐色 ,病害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呈鲜明的黄色带。病害后期 ,在叶片正面产生黑色小点 ,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有时呈轮纹状排列。2 病原为盘多毛孢 ,属半知菌亚门盘多毛孢属真菌。3 发病规律病菌以  相似文献   

14.
<正> 1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老叶先发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发展。初生浅褐色油渍状小斑点,边缘明显。扩大后成不规则形病斑,灰白色,边缘聚生许多小黑点。多个小病斑可联合成直径3毫米以上的大病斑,病斑周围常有黄晕环,叶柄上病斑为长椭圆形,色稍深,微凹陷,斑面上密生黑色小粒点。病害严重时造成枯叶和叶腐烂。 2 发病规律 此病由芹菜壳针孢真菌引起。病菌菌丝体潜伏在种皮  相似文献   

15.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据调查,在我市红墩镇温棚中番茄叶霉病发病率已达80%~95%。一、危害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界限不明显的淡绿色病斑,后在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渐变为灰紫色至黑褐色。叶正面呈淡黄色。受叶脉限制形成不规则形病斑。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整株叶片卷曲干枯。也可侵害茎和果柄,引起花瓣凋萎或幼果脱落。二、发病规律番茄叶霉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由黄枝孢菌侵  相似文献   

16.
正一、症状识别(一)叶片叶片发病规律为从下到上、从背面到正面,靠近地面的老叶片最易被病害侵染。起初叶片的背面会出现水渍状的小病斑,随后病斑不断扩展,叶片的正面也出现病斑。病斑的形状多为近圆形,中部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到了后期病斑上会长出小黑点。发现病害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小病斑会不断扩大连成大块的病斑,病斑会向里凹陷,使叶片变薄变脆破裂,严重时叶片会提前脱落,植株生长出现早衰。  相似文献   

17.
1 病害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果实等.叶片染病,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褐色至黑褐色的绒状霉层,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全叶卷曲,植株呈现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嫩茎及果柄上的症状与叶上相似.  相似文献   

18.
每年枇杷果实成熟前,常有许多枇杷树体出现大量落叶,这样的树体纵然挂着较多的果实,但因叶片缺少而发育不良,损失较大。究其原因,乃是枇杷急性灰斑病侵害所致。灰斑病是枇杷的主要病害。由半知菌纲的盘多毛孢侵染叶片、花、果实、幼芽、枝干而引起。过去认为灰斑病菌以侵害叶片为主,病叶症状是在叶上先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转为黄褐色大斑,或者许多斑点汇合成一大块病斑,使叶片卷曲或叶尖焦枯。可是近来发现,这急性灰斑病的病原菌是盘多毛孢的变种,寄生于叶片后,不仅在叶面产生上述那种病斑,而且有病斑的叶片都会引起脱落,而呈现急性症状。急…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一新病害中首次大量发现细嫩粉孢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夏季,在云南省元谋县大面积爆发一种严重的玉米新病害,发病面积约1 000 hm2。典型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节间短缩,叶片密集簇生,叶片上有黄绿色或黄白色条点状病斑。叶鞘上有坏死或腐烂病斑,幼穗腐烂,不实,严重者绝产,颗粒无收。从坏死或腐烂的叶鞘和果穗上可观察到大量的大、小型分生孢子和典型的狼牙棒状分生孢子梗,鉴定为细嫩粉孢菌〔Oidium tenellum ( Berk. &; Curt.) Lind.〕(syn. Rhinotrichum tenellum Berk. &; Curt. and Rhinotrichum cucumerinum Berk. &; Curt.)。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有分隔,可形成疏丝组织,能产生大量的大、小型分生孢子和典型的狼牙棒状分生孢子梗。这是国内细嫩粉孢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危害比较严重两种病害,由于两种病害名称相近,症状相似,很容易混淆,往往在防治上陷入误区。因此正确识别早晚疫病,对马铃薯种植户及农业技术人员指导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一、病原菌不同马铃薯早疫病主要由半知菌纲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由鞭毛菌亚门致病疫霉引起的。二、症状不同早疫病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