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运用2因素最优回归设计,研究烤烟烘烤变黄阶段温、湿度2因子对上部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34.4~36.0℃、相对湿度88.9%以上,有利于还原糖含量的增加;而在温度36.0~38.2℃、相对湿度77.1%~85.0%的范围内,有利于降低总氮和蛋白质含量。综合考虑,建议上部叶烘烤的变黄恒定温度为36.0~37.0℃、相对湿度为80.0%~85.0%,即干湿差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2.
变黄阶段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烤烟调制过程中变黄阶段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变黄后烟叶中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阶段不同温、湿度组合下淀粉含量差异明显,温、湿度存在着相互制衡的作用,温度较高时淀粉分解较少,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时淀粉分解较多;二者的交互作用也影响淀粉含量的变化。利用回归方程模拟获得了淀粉含量变化的三维曲面和温、湿度二因素组合下的淀粉等量曲线图,为直观地了解变黄过程中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2个因素作用下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和制定合理调制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1温湿度最适温度2—4℃,最低温度不低于0℃,最高不超过15℃,湿度控制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4.
变黄阶段温湿度对烟叶焦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温湿度二因素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贵烟4号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焦油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2~42℃、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随着变黄湿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焦油含量表现出先逐渐增加而后又下降的趋势;随着变黄温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焦油含量表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控制变黄温度35.3~36.8℃、相对湿度75%~80%或90%~95%皆有利于降低焦油含量,但烘烤降焦与增质增香可能存在一定矛盾。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变黄温度对烤烟烘烤过程中变黄速度及能量代谢活动的影响,以烤烟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开展烘烤试验,通过对烟叶变黄程度、丙二醛(MDA)含量、浸出液电导率、能量代谢相关物质(ATP、ADP、AMP)含量、能荷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变黄温度下烟叶的变黄过程。结果表明,与38℃处理相比,40℃处理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更快,MDA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更高,ATP峰值出现较早且ATP含量和能荷水平相对较高。较高的变黄温度可能提高了烟叶能量代谢强度,进而加快了烟叶变黄过程。  相似文献   

6.
烤烟烘烤过程中烟碱、去甲基烟碱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研究了烤烟NC89品种在不同变黄温、湿度条件下烟碱、去甲基烟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高温变黄 ,烤后烟碱含量低于烤前 ;低温变黄 ,烤后烟碱含量高于烤前。湿度对烟碱含量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性。去甲基烟碱含量烤后较烤前增加 ,而且变黄期高温、高湿均有利于去甲基烟碱的形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7.
在阿月浑子继代培养基中设置K^+浓度分别为0,10,20,30,40mmol/L5个处理,调查分析阿月浑子芽苗的增殖系数、褐变率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随着K^+浓度的增加,阿月浑子芽苗的增殖系数增加,总酚含量与褐变率下降,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当K^+浓度为30mmol/L时,增殖倍数最大为3.656,总酚含量与褐变率最低,分别为5.10mg/gDW和14.51%;当K^+浓度继续增加到40mmol/L时,增殖倍数下降,总酚含量与褐变率略有增加,褐变率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397。K^+可能影响到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到褐变率和芽苗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磷矿粉的有效利用率,利用复合菌种对磷矿粉进行发酵,研究发酵条件对磷矿粉的活化效果,通过改变基质含水率、温度、接菌量和激活剂的用量研究磷矿粉发酵后发酵物和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和水溶性磷含量的变化,并通过试验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磷矿粉与复合菌种发酵后,发酵物和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和水溶性磷含量都有明显增加,但在不同发酵条件下,对磷矿粉活化的能力不同。在发酵过程中接菌量对磷矿粉活化的影响最大,接菌量为4%时,总有效磷含量达9.89%;其次为激活剂量,激活剂量为0.36%时,总有效磷含量达9.35%;最后为温度和基质含水率,其影响基本一致,温度为25℃、基质含水率为70%时,总有效磷含量分别达9.08%和9.02%。磷矿粉活化的最佳组合条件为接菌量4%、激活剂量0.36%、温度25℃、基质含水率70%,该条件下,总有效磷含量达9.9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密集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的稳温时间对烟叶化学成分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以K326品种为材料,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烟叶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在密集烘烤过程中,42℃前烟叶淀粉含量迅速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迅速升高;42 ~47℃,烟叶淀粉含量缓慢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升高;在47℃后,烟叶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很小.烟叶烟碱、总氮含量随烘烤进程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较小;氮碱比变化不大.[结论]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使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主要糖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中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降解,总糖和还原糖的累积主要发生在变黄期和定色初期。各处理最终烟叶中残留淀粉量和总糖含量相当,但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呈现出随着变黄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现象。烤烟变黄期温度31~35℃处理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烘烤变黄环境对上部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二因素最优回归设计,研究烤烟品种K326烘烤变黄期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上部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上部叶烘烤变黄过程中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变黄温度和相对湿度范围内低温和中湿有利于维持上部叶蛋白酶活性在较高水平。从提高上部叶蛋白酶活性的角度考虑,上部叶烘烤的变黄恒定温度为34.0℃左右、相对湿度88.0%(即干湿差1.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中湿变黄处理(干球温度38 ℃,相对湿度85%~80%)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类胡萝卜类、新植二烯以低温中湿变黄处理最优,中性致香物质的总量也得到提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糠醛、糠醇和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低温中湿变黄处理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温湿度二因素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贵烟4号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及香吃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2℃~42℃、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随着变黄温湿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及香吃味评吸得分均表现出先逐渐增加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在控制变黄温度约37℃~38℃,相对湿度84%~90%即干湿差约1.5℃~2℃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及香吃味评吸得分较高;分析结果还表明,烤后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香吃味评吸得分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提供参考。[方法]在变黄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只调整38和42℃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粤烟97品种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部烟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5.5℃、稳温25 h,42℃湿球控制35.5℃、稳温13 h的T2处理,变黄期失水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颜色橘黄鲜亮,色度、油分较好,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较高,烟碱、含氮量较低,评吸得分最高,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高低及稳温时间长短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中温、中湿,38℃稳温时间较长的T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关键温度点不同湿球温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兆佳 《山西农业科学》2014,(4):338-339,352
采用自控温湿度电烤箱,研究了关键温度点不同湿度控制处理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大烘烤时在干球温度42℃时,需要湿球温度配合37℃左右的,干球温度54℃、湿球温度39℃的烤后烟叶质量较好,在一定范围内能改善烤后烟叶的可用性,对改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方面效果明显,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吸食质量可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密集烘烤中不同温度和湿度调控对中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温度和湿度调控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黄期干球42℃、湿球38℃,定色期干球54℃、湿球39℃时的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趋于协调,质体色素类降解物含量较高;烟叶中的21种致香物以质体色素类降解物含量最高,尤其是新植二烯的含量最高,且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β-大马酮的含量,苯丙氨酸类降解物中苯甲醇、类西柏烷类降解物茄酮均以处理A4的含量最高,棕色化反应产物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