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南州冷、阴、滥、锈田在全州分布较多,面积达31万亩。由于渍水、低温和强还原条件,导致水稻长势差,亩产稻谷长期徘徊在150~250公斤的水平,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稻,复种指数低,优越的光、热条件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冷滥田是影响全州水稻生产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冬季农业开发的一大障碍。为了改良冷滥田,提高水稻产量和搞好冬季农业  相似文献   

2.
冷浸田深泥田杂交水稻制种要补施锌肥江西省永丰县种子公司(331500)袁子鸿杂交水稻大面积连片制种难免有部分冷浸田深泥田。冷浸田、深泥田不仅地下水位高,水温、泥温低,而且土壤缺锌及其它微量元素较为严重。具体表现是:父母本移栽后,新叶基部失绿发白,中下...  相似文献   

3.
水害田是湖北省和南方稻区主要水稻低产田。据对湖北省21个县统计,水害田约占稻田面积的38.5%。湖南省水害田占稻田面积31.7%。南方其它各省,水害田占稻田面积多在15~25%以上。水害田,水冷、泥烂、毒性大,有效养分少,水稻产量低。平均单产要比正常田低10~20%,有时产量只有正常田的一半。水害田包括冷浸烂泥田、落河田、青泥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川西平原水田两熟区基础土壤地力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2个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在四川省绵竹市选取2个乡镇高、中、低不同基础地力田块进行试验,研究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生育期、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各地力田块水稻有效穗、穗粒数显著增加,施肥处理较CK大幅增产,增产幅度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高、中、低产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84.4%、82.0%和77.4%。试验地高、中、低产田施肥后分别增产19.8%、22.0%、30.2%。施肥处理有助于水稻提早分蘖,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及分蘖数,施肥后总生育期略微延长,高、中、低产田生育期延长程度差异不明显。高产田有效蘖数略高于中、低产田。总体上,水稻产量随基础地力的提升而升高,肥料贡献率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相同施肥处理下低产田增产潜力更大。从产量构成要素看,施肥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是产量提升的主因。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再生苗和落田谷苗数量对免耕抛秧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再生苗在早稻收获后快速生长,在抛栽水稻抽穗前死亡,生长期短,对免耕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免耕水稻产量随落田谷苗数的增加而下降,但当落田谷苗数在10苗/m2以内时,其影响不大。当落田谷苗数超过10苗/m2时,抛栽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因此,落田谷苗防治的阈值是10苗/m2。  相似文献   

6.
贵州东部和中部地区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和硅肥使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是水稻良好生长所必须的元素,水稻土中硅养分的丰缺状况,关系到水稻栽培能否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查明贵州主要稻田土壤有效硅的丰缺状况,自1986年以来,我们收集和采集了黔东、黔中部分地区的稻田土壤样品1104件(其中耕层62件),用pH_4醋酸盐缓冲液提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砂泥田、扁砂田、潮沙泥田、自鳝泥田、白胶泥田以及砂质大眼泥田的有效硅含量均低于缺硅临界值(<10mg/100克土)。按上述土种估算,贵州有400万亩左右稻田缺硅,占全省稻田面积17.2%。据我院试验,在缺硅稻田中施用硅钙肥料,可使稻谷增产10~20%。影响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母质类型和土壤质地。其次是土壤酸度。土壤有效硅含量在剖面中分布,以耕层为最低,心土层和底土层稍高,但耕层缺硅的稻田,心土层仍表现出硅素含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锦屏县平略镇平略村进行冲沟细砂泥田水稻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量为N肥13.5kg/667m2、P2O57.5kg/667m2、K2O10.51kg/667m2,产量665.25kg/667m2,最佳施肥配比为N∶P∶K=1∶0.556∶0.779。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大面积连片制种难免有部分冷浸、深泥田,为提高其制种产量,应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 播种差期的确定深泥、冷浸田禾苗前期发根慢,生长缓,日增叶片数少,若按常规制种的播差,在花期上可能不遇或者相遇不理想,即影响制种产量。笔者通过几年的制种实践认为:将常规制种的叶差加大0.2~0.4叶,时差延长2~3天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肥水管理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丰田优553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施肥方式和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使用有机肥+复合肥的混合施肥方式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比其他试验处理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6.89%~18.62%.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比不晒田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明显提高,生育期短3d.因此,合理施肥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肥料利用效益,实现水稻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0.
遵义市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肥料利用率和不同肥力水稻土土壤地力(无肥区)产量两大参数。在本市主要的水稻土类中实施氮、磷、钾化肥丰缺指标田疃试验和平衡施肥同田对比试验,得出水稻N、P、K化肥配肥处理化肥利用率平均值为N32.4%、P2O527.1%、K2O66.3%;上、中、下等田的N、P2O5、K2O利用率大小趋势为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地力产量:上等田平均产519.2kg/667m^2、中等田平均产416.6kg/  相似文献   

11.
潜育性稻田在我县占有一定的比例,产量很低。这类田受冷水浸灌,水冷泥温低,且常年泡冬和长期淹水平栽,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泥烂、泥脚深,通透性差,还原作用强,有毒物质多,常造成水稻根系发育不良,前期易坐蔸死苗,中后期易感染病虫害;茎秆细弱,穗子细小,单产量不高,是长期来障碍水稻增产的因素之一。1984年,我们根据外地经验,在总结当地农民经验的基础上,将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应用于冷浸烂泥田的改良,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85~1986年地处贵州高原西部高寒地区的六枝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水质、灌溉方式、哂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水稻灌溉技术处理的正交试验。证明磁化水灌溉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差异。浅深浅结合磁化水灌溉比浅灌结合磁化水灌增产8%;比湿润灌溉结合磁化水灌溉增产8%,比自然水潍溉增产18%。磁化水灌溉水稻,对高寒地区的水稻有保温作用,为高寒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了研究信息。为了探索水稻能高产的需水规律,了解各生育期不同水质,淹灌水层和晒田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求找出水稻高产的灌溉措施。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在六枝特区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运用正交试验开展不同水质(磁化水,普通水),不同灌溉方式 (浅灌,浅深浅灌,湿润,深灌),不同晒田方式(晒田,不晒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灌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六种稻田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功能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选取我国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麦草产量、碳氮环境效应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稻田土壤冬季均适合生长黑麦草,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产量,在河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11 324.8 kg hm-2和8 227.3 kg hm-2。6种稻田土壤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碳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上部分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4 495.3 kg hm-2;根系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和麻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2 799.6 kg hm-2和2 711.8 kg hm-2;黄泥田最低,为1 852.9 kg hm-2。而黑麦草氮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地上氮蓄积量为238.1 kg hm-2,地下氮蓄积量为60.1 kg hm-2。6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种草区和冬闲田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除灰泥田外种草区均大于冬闲田,冬季种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商。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岑巩县不同土壤类型田间水稻制种母本产量,特进行了水稻制种母本测土配方施肥同田对比肥料校正试验。结果表明:高中低肥力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制种母本产量比习惯施肥高8.93%,10.2%,8.83%,经济效益比习惯施肥高340.2元/667m2,333.2元/667m2,214.2元/667m2。证明了不同土壤类型配方施肥能提高母本产量。  相似文献   

15.
程正忠  李灿先 《种子》1998,(5):68-70
1试验材料组合:Ⅱ优46(Ⅱ-32A×密阳46)。2目的我县多年来杂交水稻制种母本育秧均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秧苗素质较差,不利于制种产量的提高。而水稻“旱育秧”、两段育秧”技术,成秧率高,秧苗矮壮,根系粗短,移栽后返青分康快,易达到预期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等高产基础,从而提高制种单产。为探索大面积制种产量有新的突破,现将水稻“旱育秧”、两段育秧技术运用到杂交水稻制种上,特作本试验。3试验方法及过程3.1试验方法试验田面积1334m‘,其中用600m‘作对比试验,即:“旱育秧”、“两段育秧”与“湿润育秧”各200m‘,其余面…  相似文献   

16.
邓珠市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其土地结构为“六山、一水、三分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13万公顷,产量长期稳而不高,徘徊在28O公斤左右。邓睐市种子公司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繁育基地,除常年抓好800公顷水稻制种生产外,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稳粮增收奔小康工作思路,切实从抓旱粮生产入手,增加社会总产量。于是,1994年以来,加快全市小麦良种推广力度,全面贯彻和实施“种子工程”,以“稳定推广面积,狠抓品种换代,主攻单产,增加效益”为目标,加快了小…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生产是我县粮食作物的大头,稻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土普量算面积)的58·8%,水稻产量却占粮食总产75—80%之间,平均亩产还不到600斤。经过土普查清,主要原因是低产田面积占总田面积的67·5%,由于该类田面积大,严重影响水稻大面积的平衡增产。为提高这类田的产量,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采纳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法,几年来,对低产田改良进行了一些试点,收到明显效果。1983  相似文献   

18.
蒋军 《种子科技》2010,28(6):37-37
杂交水稻大面积连片制种,难免有部分深泥、冷浸田。为夺取制种高产,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1调整好播种差期,确保花期理想相遇深泥、冷浸田禾苗前期发根慢,生长缓,日增叶片数少。若按常规制种的播差期播种,在花期上可能不遇或者相遇不理想,影响制种产量。多年的制种实践表明,将常规制种的叶差加大0.2~0.4叶,时差延长2~3天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垄作覆膜对冷浸田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垄作和垄作覆膜对冷浸田的改良效果,为提升冷浸田肥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垄作覆膜对冷浸田土壤温度、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还原性物质含量、有机质氧化稳定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相比习惯耕作,垄作和垄作覆膜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3 年平均产量提高4.9%~16.8%,垄作覆膜对水稻增产的效果更佳;能提高水稻生育前期土壤温度,垄作覆膜增温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土壤>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单一垄作能显著提高土壤>1 mm团聚体含量,而覆膜则能显著提高土壤0.5~1 mm团聚体含量;单一垄作能降低还原性物质含量,田间水分管理及水稻生育时期影响垄作覆膜对还原性物质含量的削减效果;能降低土壤氧化稳定系数,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促进有机质矿化分解。单一垄作或垄作覆膜均能改善冷浸田土壤性质,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垄作覆膜的效果优于单一垄作。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类型油菜免耕栽培适应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3种土壤类型进行油菜免耕与翻犁移栽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眼泥田、大土泥田、大泥田等3类土壤类型中,以大土泥田产量最高。试验还表明,免耕移栽土壤养份量变化较小,有利于油菜营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