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德优825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不育系德香074A与恢复系泸恢825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0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每hm2产量8.35t,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4.4%;2007年产量8.62t,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4.6%;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9t,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4.5%。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  相似文献   

2.
德优825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不育系德香074A与恢复系泸恢825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05.该品种2008-2009年在江汉平原大面积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穗大粒重,米质较优,抗倒、抗病性较强,熟期适宜,适应性广.2010年被湖北省荆州市农业局列为主推品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现将该品种在江汉平原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新油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新油18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7913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HF15为父本配制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6。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授权四川新丰种业有限公司全国独家开发。适宜在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和安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和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王剑锋 《种子世界》2009,(10):48-49
Ⅱ优318高产水稻新品种是由四川省双富种子有限公司、四川省双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7。  相似文献   

5.
泸优9803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泸98A×泸恢H103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11013。  相似文献   

6.
川作6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不育系珍汕97 A为母本,以地谷/马协的杂交F3代优良单株为父本测交,经多代回交选育而成的籼稻三系不育系,2008年8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鉴定.川作6 A群体整齐,农艺性状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强.已配出川作6优177于2010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成单18玉米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四川省安岳县种子公司(642350)刘永德屈能成单1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选系698与外引系齐205组配而成的高产、抗逆、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该杂交种于1992年组配,1997年5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相似文献   

8.
川康优61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不育系川康606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成恢3018为父本组配出的优质、高产和抗稻瘟病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22年通过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20055。2023年通过华南感光晚籼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33260。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中优838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中9 A"与四川省原子能应用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辐恢838"杂交选育而成,200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K优2527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具有粳稻不育胞质的不育系K22A为母本,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蜀恢527组配而成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配组进行品比试验、2002、2003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4002)。2004、2005年参加长江上游组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并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20)。  相似文献   

11.
杨波  刘洁  江青山  袁小珍  韩东  付强  付唯  陈琳  李耘 《中国种业》2023,(11):127-129
宜优 1611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与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品质优、适口性好、丰产稳产等特点。2020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 20200009,适宜在长江上游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22 年获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特等奖,2023 年被四川省遴选为农业主导品种。介绍了宜优 161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制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周勇  黄世君  李乾安  魏应海  曾松  郑英  侯浪 《种子》2019,(8):118-119,160
乐5优177系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不育系乐5A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抗病恢复系成恢177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熟期适中,株叶型好,分蘖力强,结实率高,适应性广,稳产性好。2013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龙育 893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于 2015 年以自选系 TP08 为母本、自选系 TF576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具有早熟、高产、广适、优质等优点。2020-2021 年参加德信联合体区域试验,2022 年参加德信联合体生产试验,2023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 2023L0036。对龙育 893 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等进行总结,以期促进该品种的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川优536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345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236杂交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稻瘟病抗性好等特点,2019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90003)。为了促进川优536的推广应用,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绿香313(原名绿香78313)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优质不育系绿香1378A号恢复系泸恢731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其中不育系绿香1378A与恢复系泸恢7313均于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福建省种子总站于2005年引进绿香313作为中稻种植,2005年、200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2007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2007年9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成员对绿香313进行田间现场考察,认为该组合米质优,丰产性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拟推荐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  相似文献   

16.
蓉18优188在川东丘陵地区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蓉18优188系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蓉18A与四川乐山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恢复系乐恢18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2010年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1.1主要农艺性状该品种目前仅在四川平坝和部分丘陵地区种植,经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0.2天;株高117.8 cm,剑叶挺直,叶鞘紫色,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  相似文献   

17.
杂交玉米新品种川单2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单29系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以玉米自交系SAM3001作母本,SAM1001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各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增产明显,在四川省以及国家(武陵山区)玉米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分别增产13.7%和8.5%;籽粒容重为772g/L,粗蛋白质含量9,25%,粗脂肪含量4.78%,粗淀粉含量72.0%,赖氨酸含量0.26%,综合品质优良;抗或中抗多种病害,适宜在四川和武陵山区的平坝丘陵及河谷地带种植。该品种于2004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玉2004007,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5029。  相似文献   

18.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512及其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绵杂麦51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以不育系4377s13与恢复系MR168组配的高产优质杂交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突出,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4012,该品种是截至目前四川省审定的第2个两系杂交小麦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笔者通过近  相似文献   

19.
泸优6169是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泸香618A为母本与自选优异恢复系乐恢6169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水稻三系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28)。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泰优99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籼型不育系D62A与自育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345组配的优质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06年4月通过了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