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盐粳11号原名“盐粳30192”,由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粳93272×镇稻88组配于2005年育成,属多穗型中熟中粳稻品种,200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高产栽培宜采取“主攻穗数,力促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策略,措施上前期稀播育壮苗、促早发、抓足穗,中期早晾田早烤田、稳苗健苗促大穗,后期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3.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动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方法]通过多年的归纳总结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系统总结出一套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杀秧收获,新技术共计增收20250元/hm2,其中节省人工费用11250元/hm2,通过增产实现增收9000元/hm2。[结论]该技术通过脱毒增产、起垄播种、合理密植、集中施肥、滴灌溶肥、化学防治病虫草害、机械中耕培土、机械杀秧收获,实现了栽培简约、高产高效,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显著提高了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并可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连粳9号系以连嘉粳1号为母本,以“日本晴丰×早丰9号”F。为父本杂交,经连续8代系统选择,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一个集丰产、稳产、优质及综抗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205。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本文通过作者亲身选育和引种试验,阐述了优质水稻新品种“常农粳7号”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做好新品种引进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龙粳14号于2005年3月审定推广,具有产量高、熟期早、米质优、抗瘟性强、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9月通过国家超级稻专家组验收,连片种植8hm^2,实收733.36m^2产量达到10638.0kg/hm^2为黑龙江省早粳优质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72.2万hm^2,增创社会经济效益11.6亿元,200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水稻品种泸优11及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泸优11系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自育的不育系LF308A作母本、恢复系川种R11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2011年分别通过陕西、广西水稻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陕审稻2010001号、桂审稻2011002。该品种为陕西省丘陵及中高山稻区主推品种,也是陕西省中早熟水稻区试对照品种。针对陕南中高山区长期缺乏优质水稻品种,平坝丘陵稻区长期缺乏油菜茬口水稻全程机械生产专用品种这一现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连粳22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采用系谱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生态抗逆性鉴定等手段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食味品质佳,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283),适宜在江苏淮北、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18.
红光粳1号系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5001号。该品种适应我省黄淮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发展优质稻种植,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当年审定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于当前黄淮海主推品种豫粳6号,产量与其相当,据农业部2004年品质测定,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1级,接近优质米黄金晴。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已将该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新乡市大面积推广,2005年面积达670hm^2左右,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已将其作为苗头新品种在全省种子会议上发布,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粳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克春1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001年以克00F5-1817为母本、新世纪9号为父本,经过系谱法选择,进行有性杂交,经过6代选育在2007年决选,其品系代号为克07-1370。该品种具有苗期抗旱、分蘖力强、植株繁茂性好、结实期耐湿、抗倒伏能力强、品质优良等特性,各项试验结果表现良好,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审定标准。2016年3月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33,并命名为克春11号。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正>台粳8号系台湾台南农业改良场育成的粳型迟熟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2007年莆田市种子管理站从台湾台南农业改良场引进种植,并对台粳8号进行高产性、丰产性、抗病性等试验研究。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2008年分别在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等地作中稻区域试验。2009年、2010年在莆田市作中稻进行多点生产试验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根系发达,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耐寒性强,剑叶短直,抗倒较强,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