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附加系89—2343(AABB 4D/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一份矮败蓝粒小麦附加系(2n=43)。选用1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白粒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了13份矮败蓝粒小麦。对13份矮败蓝粒后代的粒色和育性分离进行分析,蓝粒矮败不育株占22.1%,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7%.可能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以种子颜色为标记的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沿用1989年选育的硬粒小麦蓝粒标记显性不育基因单体附加臂间易位系“89-2343”(2n=29,AABB 4D^ /4E)作母本,以普通小麦4E二体附加系“小偃蓝粒”(2n=44,AABBDD 4E Ⅱ)和“7739-3”蓝粒可育株(2n=42)为父本不断回交。接着又用普通小麦白粒可育株与回交后代的蓝粒不育株杂交,测定蓝粒和白粒的育性。在10268个穗行的田间鉴定中,1997年育成普通小麦矮败蓝标型不育系“97-866”。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97-866”的遗传基础是Tal`Rht10和蓝粒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单体附加系。蓝粒不育株传递率为19.1%,白粒可育株占80.9%。据此,对蓝标型不育系的利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Ⅲ.株高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矮败小麦为母本经姊妹交,测交、回交以及轮回群体中开放授粉获得有关分离世代群体。通过计算其群体株高平均数、方差和遗传力,以及亲子间株高相关系数,对矮败小麦株高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败小麦株高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但不育株、可育株间株高差异显著,不育株一般40cm左右,且株高遗传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遗传背景对可育株株高影响显著,而对不育株影响甚微。对可育株株高选择,早代进行效果较好。矮败小麦不育株与不同株高的父本杂交,后代可育株株高呈现偏父正态分布,且半矮秆植株的分离频率相对较高。回交世代中,回交父本对后代可育株影响较大,而对不育株影响较小。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可育株株高越来越接近父本。经4~5代回交后,两者之间几乎无甚差别。由于矮败不育株有利于接受群体中较矮植株的花粉,在轮回选择中,应用矮败小麦能够有效地控制群体株高。  相似文献   

4.
太谷核不育小麦标记蓝粒性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开始用转育稳定的太谷核不育小麦7739—3、贵毕农等15个品种(系)与硬粒小麦V6、V9等杂交,同时又用硬粒小麦V6、V9等13个品种作母本与5912—粒色深蓝杂交,对它们的后代进行复合杂交,并用硬粒小麦作轮回亲本,不断与蓝粒核不育株杂交。1989年在{[(核不育7739—3×硬粒小麦混粉)×(硬6×5912—粒色深蓝)]×硬6}×硬粒小麦混粉的后代中获得15粒蓝粒全不育株,58株白粒可育株。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利用矮败小麦在山西开展轮回选择创制优异小麦新品系提供有益参考,2010—2014年用引进的矮败小麦和当地主推品种连续回交3次,研究分析其后代群体可育株和轮回父本的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回交后代可育株的株高低于轮回父本,而硬度、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容重均高于轮回父本;矮败小麦与正常父本杂交,其矮秆性对后代不育株和可育株都有一定的影响。以矮败小麦为基础,轮回选择为核心,构建了高产、优质、抗旱3个矮败基础群体,选育出了农艺性状和品质均有所突破的小麦新品系,可为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Msms)为不育源,以花心大白菜宫古花蕊Y02(MsfMsf)为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杂交和自交的转育方法,成功地将不育基因转入到可育品系Y02中,育成了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植物学性状与Y02相近的新核不育系GMS4。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种间杂交培育抗干热风新种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小麦(T·aestivum)与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杂交后代进行了连续7a的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间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正交(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结实率为24·35%,反交(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结实率为33·33%,与品种间杂交结实率80·2%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发芽率分别为19·64%和22·06%,大部分杂交种因种子瘪瘦或败育无发芽力。(2)无论正交及反交,F1表现较大的生长繁茂性和100%不育。小孢子发育可通过四分体阶段,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细胞期,分别占82·37%和88·62%,其余为二核期败育的圆败花粉细胞。(3)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普通小麦回交F1群体82株,育性全部恢复,后代无不育株出现。硬粒小麦/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回交BC1群体52株,8株表现不育,继续回交,BC2育性全部恢复。(4)对可育自交后代进行选择,获得株高45~120cm、穗长5~12·5cm、主茎穗粒数60~105粒、千粒重33~61·22g,矮秆、大穗、多小花、高千粒重的优质变异株系370个。(5)对变异后代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在自然干热风条件下进行选择,培育出319个籽粒饱满度1级、千粒重40~61·22g、高抗干热风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利用创制的蓝标型显性矮秆核不育系97-866为基础,转育了10份不同遗传背景的优良新不育系。通过杂种优势测定,结果表明,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中既有超亲优势,又有超标优势,选育出5个杂交种的经济产量均超过标准品种15%以上。利用SSR标记,初步筛选出Xgwm165-4D和Xgdm6-4D是蓝标型显性核不育系蓝粒基因所在4E染色体的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9.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利用现有白菜雄性不育系(Z05-31A)作为不育源,以晚熟菜心品种迟心4号为轮回亲本,经过杂交、回交、自交、测交等转育方法,将核不育基因转入迟心4号中,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育成了具有白菜核不育基因的迟心4号新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0.
菜心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四九菜心等6个品种为轮回亲本进行杂交、回交转育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单株选择和回交转育,选育出菜心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经济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平均不育株率为89.4%。其中以80天特青为轮回亲本转育的不育材料表现最好,不育株率达到98%,基本达到菜心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黄心春结球大白菜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设计定向转育方案,以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大白菜SD07为不育源,采用连续回交转育性状,同时测交筛选不育基因型的方法,向黄心春结球大白菜自交系03S01中转育雄性不育基因,育成了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的黄心春结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4-1,实现了不育性与园艺学性状的同时转育。用GMS4-1配制的黄心大白菜杂交组合整齐一致,耐抽薹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9023A的选育及育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T型杂交小麦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资源,以优质多抗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轮回亲本,对T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04A连续回交选育不育系,研究其雄性败育特点,并进行恢复系鉴定和育性恢复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回交转育获得不育系T9023A,其不育性稳定,雄性败育彻底,花药干瘪细长、不开裂,I_2-KI染色显示,花粉败育类型为圆败和典败。以具有野燕麦(Q型)细胞质的小麦品种川农26和川农27与T9023A测交,其测交F_1自交结实率(国内法)分别为80.3%和62.6%,川农26对T9023A的恢复能力更强一些。T9023A/川农26的F_2群体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符合15∶1,表明川农26携带有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所转育成的菜心雄性不育系配组合后不整齐的问题,采用同一轮回亲本,分别回交转育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本文以现有的法国45 d抗热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油青四九’菜心为轮回亲本,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设计回交转育方案,采用杂交、回交、测交、自交等方法,对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临时保持系"进行回交转育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个世代的回交转育,得到了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临时保持系",其经济性状与轮回亲本极相近,组配的雄性不育系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达100%。本试验的转育方法适用于经济性状差异较大的亚种之间雄性不育系的转育,依照此转育方法可以获得与轮回亲本经济性状相似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用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与硬粒小麦品种吉拉多杂交并连续回交,在回交的F1群体中,我们发现不育株的株高明显高于不可育则可育株的株高近似于回交父本。对1996年的考种资料经统计分析及交换值的测定,初步确定此材料是太核不育基因Tal与高秆基因连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蓝粒小麦L和03初36与若干非蓝粒小麦组合的自交、测交后代籽粒胚乳颜色,判断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的差异.各杂交组合F1均为浅蓝粒或中蓝粒,表现胚乳直感,蓝粒是显性性状;F2发生蓝粒和非蓝粒的分离,而且蓝粒有深中浅之分.F2胚乳非蓝粒与蓝粒数目相当,符合11∶9,不符合3∶1.测交结果表明,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100%和20%.该传递率能较好解释各组合F2代胚乳蓝粒与非蓝粒比例符合11∶9的原因.蓝粒小麦结实正常,说明雌配子基本上正常传递,与测交结果相吻合.本文还对控制蓝粒基因的数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改良晚粳稻不育系浙04A(B)的稻瘟病抗性,以携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gm的MP3为抗瘟基因供体,通过连续多代回交核置换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育成了抗稻瘟病、早花时的BT型晚粳稻不育系浙08A(B),2015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浙育审2015007)。浙08A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993%,不育花粉以染败为主,染败率88.427%。经人工接种和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浙08A稻瘟病抗性较浙04A有明显改善。浙08A具有花时较早且开花集中,与籼粳型恢复系花时相遇良好、制种异交率高等优点。利用浙08A配制的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及良好的稻瘟病抗性。  相似文献   

17.
无蜡粉型青梗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育叶面无蜡粉型优质青梗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用于杂种优势育种实践,以叶表有蜡粉的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107为不育源,叶表无蜡粉的青梗菜自交系华-101为转育目标品系,在探明蜡粉有、无性状遗传规律及与雄性不育性遗传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回交转育性状的同时测交筛选基因型的方法,结果表明:育成了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植物学性状与华-101相近的无蜡粉型青梗菜雄性不育系,并用其配制出杂交组合.证明了本项研究采用的"定向转育方法",可以实现不育性及其他性状的同时转育,首次获得了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无蜡粉型青梗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151A是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用常规粳稻品种98101和BT型粳稻不育系8204A测交并连续回交育成的晚粳稻三系不育系.表现植株较矮,叶片狭挺,剑叶短小,穗型直立;不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8%;开花习性好,制繁种产量较高;利用该不育系已选配出嘉乐优2号、151A/DH902等优质高产组合.  相似文献   

19.
用已育成的显著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二粒小麦及黑麦杂交,并每代选不育株用原父本回交。结果表明,来源于太谷核不育小麦4D染色体上的Ms2基因已易位到A或B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上。从而育成了显性核不育硬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相似文献   

20.
“蓝矮败”是蓝粒、矮秆、花药败育三性状相互标记的特殊小麦种质,其植株矮壮,花药败育,授粉正常结实,同一麦穗结不同颜色籽粒,通过色选机可将蓝粒的“蓝矮败”与白粒的小麦F1杂交种分离。利用“蓝矮败”生产小麦杂交种易于掌控亲本,便于品种权保护,农户不能自留用种,基地种子不易流失,且制种技术简单,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小,种子纯度易保证。本文介绍了“蓝矮败”及其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