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红壤丘岗地优质稻高产高效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1)优质稻在栽培中每公顷施纯氮180kg,每蔸插植5苗,个体与群体发育协调,通风透光,生长稳健,结实率高达90.65%,产量可达8017.2kg/hm2;(2)双季优质稻比双季常规稻种植,全年增加纯收入3000元/hm2左右;(3)优质稻采用不同干燥法对米质有影响,应用牛屎晒坪能提高米质,改善食味,推广水泥晒坪,造价低。  相似文献   

2.
浙江兰溪赤山湖绿色农庄有限公司是1981年在原兰溪上华农垦场基础上扩建成立的,位于金衢盆地中部,海拔50-70m,是典型的低丘红壤区。公司茶园退园前土地植被稀疏,土壤红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低、粘重,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差。经过29年的改建,如今茶园成片、一望无垠,茶园防护林带(网)整齐划一、郁郁葱葱,昔日黄土冲刷染红的赤山湖,如今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延绵于茶园边缘,湖中有成群的白鹭嬉戏、觅食,生态环境极其优越。生产的茶叶品质优异,兰溪银露名茶于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  相似文献   

3.
低丘红壤区花生持续高产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南方低丘红壤区(以江西鹰潭地区为例)花生种植发展的历程表明,新世纪花生持续高产遇到了四大障碍:一是连作重茬,二是良种少,三是伏秋干旱威胁,四是肥料使用不当。对此采取的相应对策是,改革耕制,合理轮作;引进和培育良种;采取有效抗旱措施;调整肥料配比及用量;土壤消毒和生物防治等。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在宁远开展了春大豆间玉米套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与配套技术示范,提出了“因地制宜,选择良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播种,规范种植;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播全苗;加强管理,确保丰收”等一整套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温、光、水等自然资源,又做到了用地与养地的结合,有利于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显示出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川北丘陵地区传统的农业优势产业,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存在着主导品种少、新技术推广滞后等问题.针对该地区特定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与之相适宜的“高产技术集成、机插机收、免耕抛秧、早稻节水种植”等高产高效技术路线,水稻增产增收的潜力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6.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播种期、定苗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等5项农艺措施对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以及各措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红壤旱地红麻纤维和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对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及工作效应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李岩华 《玉米科学》1993,1(4):026-027
试验结果表明,膜侧晚播玉米,膜内种植早熟经济作物,一膜两作,为半湿润易旱区的旱地高产高效创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吉林省玉米高产区,公顷产量由原来的7000~8000kg提高到11000多公斤,是种植耐密型高产品种,合理密植、增施肥料、精耕细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品种的增产作用是主要的,适宜密度因品种而异,即中晚熟、晚熟、中、大穗型品种,公顷6.0万株左右,中熟、小穗型品种7~8万株;在施肥上,应增施氮肥、补施钾肥,公顷施氮量应增加到220~230kg,钾(K2O)应补施到70~150kg,磷(P2O5)要保持原来75~80kg即可;采用综合措施,将田间小穗株率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9.
10.
江西红壤稻田三熟制条件下,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7号合理配施氮磷钾复混肥(纯N240kg/hm2 P2O5 60kg/hm2,K2O90kg/hm2和硼砂15kg/hm2),有利于提高植株养分含量,保持养分平均,增加生物学产量,菜籽产量达到2437.5kg/hm2,与NK,NP和N等施肥处理比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引进4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岩薯7-3。在增产的3个甘薯品种中,龙薯1号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赣薯2号增产达显著水平,广薯95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初步表明龙薯1号、赣薯2号适宜在武平红壤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合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研究以‘陇薯6号’为对照,对12个国内育成马铃薯品种在通渭县(温带半干旱区)和岷县(温带半湿润区)2个试验点的抗病性、生育期、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价。在抗晚疫病水平上,‘定薯3号’、‘陇薯7号’和‘青薯9号’为抗病,‘冀张薯8号’和‘冀张薯12号’为感病,‘定薯1号’、‘定薯4号’、‘陇薯6号’、‘陇薯10号’、‘天薯11号’、‘天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为中抗。在通渭县,‘青薯9号’、‘天薯12号’、‘定薯4号’、‘定薯3号’、‘天薯11号’、‘陇薯10号’和‘陇薯7号’较‘陇薯6号’(CK)增产2.56%~28.55%,其他品种则减产0.37%~5.76%;在岷县,除‘冀张薯12号’其他品种较‘陇薯6号’(CK)增产1.48%~37.98%,‘冀张薯12号’减产0.85%。因此,建议在温带半干旱区可选择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定薯3号’和‘陇薯6号’,鲜薯食用型品种有‘定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12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温带半湿润区需在马铃薯生育期根据气候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可选择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定薯3号’和‘陇薯6号’,鲜薯食用型品种有‘定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12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壤肥力差或无灌溉条件的山区可适量种植‘定薯1号’和‘青薯9号’。  相似文献   

13.
栽培密度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广薯87和福薯8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对2个甘薯品种的蔓长、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重要影响,2个品种表现不一;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4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时,其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广薯87无显著性差异。2个甘薯品种需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进行种植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地区春季早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地区是典型的二季作区,这里的耕地面积多为平原,相对自然条件较好,春季化冻较早,3月1日~6月20日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早熟马铃薯的生产。而6月20日~9月1日温度高且昼夜温差小,不再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因此这里种植马铃薯必须掌握关键种植技术才能高产高效。但是当地农民因为对早熟马铃薯关键技术缺乏了解,经常在种植技术上出现很多失误,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此根据石家庄地区气候特点,通过多年实践从操作时间及关键技术上把播前准备、种薯处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六方面进行了总结,从而提出了适宜石家庄地区采用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使当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尺度下低山丘陵区茶园土壤钾素含量变异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山丘陵区中峰乡生态茶园为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相结合,分析了在中、小两个尺度下茶园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并进行了空间异质性的比较。结果表明:(1)中尺度下茶园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21%和37.60%,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小尺度下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12%和53.56%,也属于中等程度变异。(2)中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在主轴70°方向上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在主轴25°、115°和160°方向上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缓效钾在主轴113°方向上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在68°、158°、203°方向上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小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在主轴112°方向上变异比较明显,其他方向上变异均很小,缓效钾在主轴73°、118°方向上变异明显。(3)中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在西北至东南方向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海拔主要影响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缓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小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块状分布,整体上其含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缓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布上的规律与速效钾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晋北丘陵山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北地区是山西马铃薯的主要产区,约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0%,但大部分丘陵山区由于生产条件差,生产方式粗放,生产力水平提升缓慢,单产低而不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晋北地区马铃薯生产的优势与问题,从选择品种、水肥管理、种薯处理、规范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提出了该地区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以达到指导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在西北半干旱区旱作梯田中,以‘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对目前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垄播覆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物侯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早,生长发育较快,营养生长期延长,尤其双垄全膜黑膜覆盖能优化马铃薯农艺性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降低地温,有利于马铃薯薯块的生长,在多年高温少雨的地方,覆白色地膜栽培的马铃薯不利于其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依据克山农场当地各种资源优势,完善总结"宽高密"高产栽培模式应用的主要成效,简述模式中的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同时提出了配套管理措施、种薯优质化、加强科技培训、提升标准化机械化水平的措施。该项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对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马铃薯品质、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