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利用中国2000—2015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消费等统计数据,以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村社会保障消费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消费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呈现较快的增长,地区差异明显,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挤入效应,且东部地区的挤入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储蓄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社会保障收入、上一年人均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不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和投向的研究表明 :1989— 2 0 0 0年 ,江苏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 (Δ C)呈波浪式推进 ,1991年、1994年、1996年出现了三次增长峰值 ,1999年、2 0 0 0年的消费倾向增长 ,而储蓄倾向下降。通过边际消费倾向 (MPC)和边际储蓄倾向 (MPS)的测定 ,发现在收入增长的构成中 ,消费与储蓄比为 5 .6∶ 4 .4 ,用于消费的比例下降 ,而用于储蓄的比例上升 ,1996— 1999年 ,边际消费倾向大幅下降 ,边际储蓄倾向极度增长 ,消费、储蓄的均衡格局被打破。通过对消费倾向增长年段中相邻年份的消费支出项目的比较 ,所得的差距系数显示了长期消费增长的投向和走势 ,即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农村居民消费投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和投向的研究表明:1989-2000年,江苏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ΔC)呈波浪式推进,1991年、1994年、1996年出现了三次增长峰值,1999年、2000年的消费倾向增长,而储蓄倾向下降。通过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的测定,发现在收入增长的构成中,消费与储蓄比为5.6:4.4,用于消费的比例下降,而用于储蓄的比例上升,1996-1999年,边际消费倾向大幅下降,边际储蓄倾向极度增长,消费、储蓄的均衡格局被打破。通过对消费倾向增长年段中相邻年份的消费支出项目的比较,所得的差距系数显示了长期消费增长的投向和走势,即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农村居民消费投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居民对消费信贷的淡漠和疏离,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依附性而产生的预期收入不确定性,以及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而产生的以预防风险为目的的高储蓄率,另一方面则是适合农村的消费信贷产品不多,金额偏小以及对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知之甚少。其制度安排应当引入农业生产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损失,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储蓄,增加农户当期消费。一、农村消费信贷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经济学分析农村消费信贷通过两个方面来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一方面是通过农村居民消费效用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另一方面是通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间接改善来影响农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趋向平缓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趋向多元化转变。消费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状况和增长速度。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农村地区的消费,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针对农村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阐述农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探索农村经济与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政府支出对扩大农村消费的动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到底会产生挤出效应还是挤入效应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再度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本文运用可变参数模型就1992~2006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发现:1992~1994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1995~2006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挤入效应,且这种挤入效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总体来看政府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有效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抑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陕西省1978-2013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陕西省农村人均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化率和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陕西省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化率对农村人均消费增长具有长期正效应作用,而受教育程度则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此研究可为促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7~2013年统计数据,选取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变量,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新疆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利率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有非显著抑制作用;目前抑制新疆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持续增收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为提高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村消费新热点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农村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水平低、消费需求不足等现状,采用农村微观家庭调查数据,考察江苏省南京市汤山镇上峰村子女性别结构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针对家庭收入、男孩比例、婚嫁习俗、工作子女的比例、家庭中还在上学的子女比例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对子女性别结构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研究农村市场的主体——农村居民的消费有重要的意义。从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理出发,分析了消费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了制约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并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进而扩大内需,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消费升级为研究重点探讨数字经济时代居民消费行为转变,同时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多种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总体上,数字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居民消费总量扩大和消费结构提升进而实现消费升级;具体来看,居民消费升级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现有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条路径推动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应该重视数字化技术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作用,同时依靠乡村振兴计划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于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税收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面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缓慢的现状和约束,可以通过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及供给效应进行积极干预。针对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和税制安排,建议分别从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税收增进农村消费供给功能以及税收改进农村消费环境功能着眼,进行政策优化和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主流城市化理论的预设前提是,城市化的结果就是农民的“终结”,因而把城市化起点的农村给忽略或遮蔽了。学界在除蔽中取得“农村就地城市化”的研究成果。农村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一般村落,有着高度的发达经济,有着兼具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和谐文明。这里居民的收入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享受城市相似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享受相当于城市的现代化而又具有乡村特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牛肉市场模型构建与基础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国牛肉市场现状及大致走向,本研究构建包括牛肉生产、进出口贸易、城乡居民消费、价格传递及市场出清在内的牛肉市场局部均衡模型,拟合各方程并对市场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牛肉消费对价格和收入水平的敏感度高于城镇居民,居民牛肉消费对收入敏感度更高;未来我国肉牛生产和市场规模将得到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及城乡户外的消费潜力巨大;牛肉价格和肉牛出栏价格将不断上涨;牛肉进口剧增而出口不断萎缩。至2020年,我国牛肉产量将达到723.17万t,净进口量为55.40万t,城乡居民总消费量为600.35万t;肉牛出栏价格和牛肉价格分别上升至37.11和79.50元/kg。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宏观数据,用调整离差率对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进行测算,在分析我国居民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基础上,建立引入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扩展模型,实证研究2类不确定性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重点比较分析其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皆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且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支出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6.
使用2000-2011 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框架,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 费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并未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也不存在显著 的时期效应和区域效应,为发挥财政支农支出的消费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消费能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性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收入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约0.1个百分点。2)总人口抚养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5个百分点,西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1个百分点。3)城乡收入差距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产业占比以及人口抚养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且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ed in the inevitable impact on Chinese economy.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impac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has been a crucial means of steady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However, the farmers over seven million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should be the main consumers in China. On the contrary, the current lack of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in rural consumption, is the lack of the critical issues of our effort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China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expansion, and on this basis explored the expansion of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countermeasures. Empir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prove the low level of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constraints, and also to expose the fact tha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as imperfect. Meanwhile, rural infrastructure restricted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The consumer marke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  相似文献   

19.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利益感知是影响一个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武陵源风景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区域居民的利益感知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的利益感知具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景区居民的利益保护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0-2017年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总量与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均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9%和1.87%,且各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就业人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技术水平、城镇化率对区域农业碳排放影响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城镇化水平推动农业碳减排,中部农业技术水平和人均耕地面积能抑制农业碳排放增长,西部农业就业人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造成农业碳排放量增长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