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马铃薯晚疫病是大关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根据近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的监测、调查、分析与研究,浅析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及发生和流行条件,并结合大关县实际,提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跟气候因子息息相关,本文通过为期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积温、累积降雨量无明显相关系;与相对湿度≥80的天数和发病前高湿天气持续的天数相关性较大,尤其是发病前高湿天气持续的天数,当连续高湿天气持续10天以上时晚疫病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6年,云南陆良县秋马铃薯因气候条件适宜,品种抗性的下降,轮作空间为零,菌源的大量积累,致使晚疫病爆发流行,并呈现出发生范围广、扩散蔓延快、危害损失重的特点。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不同海拔的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定点、定期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初步摸清了陆良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与此同时,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晚疫病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的任何时候都可造成植株叶、叶柄及茎的死亡,在田间还可以侵染薯块,使其在田间或贮藏期间腐烂。  相似文献   

6.
2003-2009年在不同海拔区域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调查研究和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昭通的初发病期为5月上中旬(现蕾至始花期),6月中下旬(始花至盛花期)形成发病高峰期,若春播期间雨水较多,苗期即可感病。通过采取选择抗病品种或播前用甲霜灵·锰锌WP 500倍液处理种子+大田期用甲霜灵·锰锌WP或烯酰玛啉WG等药剂轮换防治,药剂防治1~2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生长马铃薯的地方都有发生。正确诊断、合理预防、适时防治晚疫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晚疫病又称马铃薯瘟、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凡是马铃薯种植区都有发生。其损失程度由气候条件而定,气候条件适宜、品种抗性下降、连作、菌源大量积累,往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症状。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于叶、叶柄、茎及块茎上。叶上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开始为一水溃状斑点,天气潮湿时,很快扩大,病斑与健康部位交界处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晚疫病的发生程度与当地同期气候的关系,改变栽培和管理措施、调整与适宜气候的吻合度,降低和控制病害发生发展,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晓红  许彦平  姚新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15-11317,11444
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多因素配置组合,分析气候变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适宜气象条件,单因子作用并不显著,以马铃薯7月开花并地下块茎形成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配置组合影响最大;8月上旬地下块茎速生膨大期阴寡高湿天气气候条件次之;6月分枝至花序形成期大气湿润条件影响最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全球性气候变暖,主要影响因子配置组合值明显增大,尤以马铃薯开花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地下块茎速生膨大期大气湿润度与日照时数配置组合值增幅更大,进而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病田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 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 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 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 ℃,且连续3 d相对湿度超过75 %,同时连续降雨日超过5 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 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黄土高原典型区域马铃薯晚疫病观测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系,建立马铃薯晚疫预测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环境湿度、大气降水量、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光照时数、风速呈负相关。持续阴雨天气有利于晚疫病扩散流行。当农业生产及作物栽培管理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因子是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扩散流行预测预报模式,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模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为检索对象,对1980~2008年的马铃薯晚疫病研究文献采用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载文、核心作者群、合作度、主要产出单位及区域、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了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西吉县气候冷凉、天然隔离条件好,是宁夏马铃薯的优势生产区。然而本区的气候条件也特别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晚疫病已成为制约西吉县马铃薯生产发展最严重的病害。晚疫病之所以年年发生,除了气候条件的原因之外,在防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初侵染源广泛存在、药剂防治方法不当、药剂质量良莠不齐、种植方式不合理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消灭初侵染源、确定合理的喷药顺序和改进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经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0%嘧菌酯20ml对水3kg拌种马铃薯80kg药剂配方,具有促苗早发、防病增产作用。可有效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病害,防效高达86.7%,增产率达到64.7%,病情指数为5.1%,该处理与其他处理在0.05和0.01水平下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通过田间病情消长调查,应用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分析了固原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始见期迟早与发生程度无正相关关系,高湿有利于发病,但高温可抑制发病。利用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预测的结果与大田发生蔓延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马铃薯早晚疫病的减药防控技术,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材料,选择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中药类叶面处理剂禾奇正和香芹酚、植物调节剂芸苔素内酯、氯化胆碱及微量元素类叶面肥等,分别于马铃薯苗期、花期、团颗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各叶面处理剂对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控及产量提升效果.结果 显示,9种处理剂对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均...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晚疫病则是当今危害马铃薯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重点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和SSR,以及国内外利用这些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抗药性、有性杂交后代的遗传分离以及抗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介绍了遗传图谱的构建、抗性基因及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QTL定位、体细胞杂种及回交后代的晚疫病抗性检测。这些对今后中国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高效、安全、经济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方法]研究了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不同用量、不同剂型、用药次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并进行大面积示范,并与保护性杀菌剂丙森锌、喹啉铜,与复配制剂霜脲·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丙森锌·霜脲、锌烯酰·吡唑酯、精甲·霜灵以及丙森锌和氟吡菌胺·霜霉威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不同剂型代森锰锌防治差异不大,但防治效果随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在马铃薯晚疫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施用保护性杀菌剂,基本没有任何防治效果.70%丙森锌WP和68.7%氟吡菌胺SC组合以依次各使用2次为宜;2次70%丙森锌WP+3次68.7%氟吡菌胺SC组合防治效果最好.[结论]为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