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辐射对甘蓝型油菜诱变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1000.1200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辐射对出苗率、成苗率及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辐射M1植株与其对照在SSR引物上具有条带上的多态性。②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出苗率的差异依材料不同表现不同。③辐射M1植株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总数和单株重量明显低于对照.千粒重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M2植株变异株系分枝部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其它性状表现出的规律不明显。④国内春性品种最佳辐射剂量是1000.1200Gy,国外冬性较强的品种最佳辐射剂量则为800~1000Gy。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辐射对离体培养的甘蓝型油菜再生的影响,试验选择再生频率较高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SH31、K81和甘蓝型黑籽品系P52,以种子、预培养的下胚轴为诱变材料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处理,分析了辐射对油菜芽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甘蓝型油菜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后离体培养,以下胚轴为外植体,外植体芽再生率随60Co-γ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直接对预培养的下胚轴进行辐射,10~30 Gyγ射线辐射可明显促进外植体的再生,并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是当浓度超过40 Gy,再生率则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另外预培养的时间对辐射后芽的再生影响较大,预培养4 d的外植体芽再生率高于预培养2 d的。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筛选甘蓝型油菜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构建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库和丰富基础资源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9226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皿萌发与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EMS浓度(0、0.4%、0.8%、1.4%、1.8%和2%)诱变处理下,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EMS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当浓度为1.4%时,发芽率降至39%,最为接近半致死率。经诱变处理后的农艺性状指标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依次为全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第一有效分枝部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主花序有效长度>株高;以全株有效角果数最高,为0.50,诱变影响最为突出;部分农艺性状间具有紧密联系,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变异株系分别为株高降低(Ⅰ类)、角果数增多(Ⅱ类)、角果增长(Ⅲ类)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增多(Ⅳ类)4类突变体。【结论】EMS诱变甘蓝型油菜种子,可获得农艺性状变异丰富的突变体材料,最佳处理浓度为1.4%。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枯草芽孢杆菌NCD-2致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100~2000Gy不同剂量γ射线辐射诱变,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得到辐射剂量与致死率和突变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致死率随着辐射剂量增大而升高,升高速度先快后慢,在1000Gy辐照剂量下致死率达到99.50%;突变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400~700Gy时产生的突变率高,均高于15%。辐射诱变的最佳条件为500Gy,平均致死率为77.71%,突变率为26.51%。[结论]为枯草芽孢杆菌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60C0γ射线对枯草芽孢杆菌NCD-2致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100~2000Gy不同剂量γ射线辐射诱变.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得到辐射剂量与致死率和突变率的关系曲线;致死率随着辐射剂量增大而升高,升高递度先快后慢,在1000Gy辐照剂量下致死率达到99.50%;突变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400~700Gy时产生的突变璋高,均高于15%。辐射诱变的最佳条件为500Gy,平均致死率为77.71%,突变率为26.51%。[结论]为枯草芽孢杆菌。Coγ射线辐射诱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3个芝麻菜材料为父本,研究了单一授粉、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等4种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的远缘杂交为高度不亲和,最强的组合是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其亲和指数为0.032。混合花粉授粉降低了其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芝麻菜的亲和指数为0.021。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的亲和指数分别为0.046,0.067。但角果中的种子几乎都是皱瘪的,可见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杂交是受精后不亲和,其杂种胚发育受到阻碍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彩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2,27(1):42-46
以一个自交不亲和系1010为共同母本与6个品种杂交,产生6个F_1代.用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测定了F_1代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主花序长、叶丛期叶长叶宽及主花序角果数的优势较强.讨论了三个优势指数的关系、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及亲子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SSR、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杂种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利用SSR、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22个不同来源的父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这些亲本按NCII法配制杂种的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法可将25个亲本材料分为6组,SI-1300、SI-1320各为一组,来源于中国的2个父本品种为一组,SI-1310与来源于国外的其它品种分属另3组。这种分组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及系谱关系基本一致。各组间亲本在产量性状、种子品质性状及物候期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别。SSR、ISSR标记的遗传距离与杂 相似文献
15.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GD) and hybrid performance, twotypes of molecular markers, microsatellite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and intro-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s),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3 double low self-incompatible lines and 22 male pa-rental varieties of Brassica napu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Hybrids were produced in a NC Ⅱ mat-ing design by hand-pollin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25 parental varieties (lin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groups by Un-weighted Pair Group Mathematics Average (UPGMA) clustering based on GDs. SI-1300 and SI-1320 could be singly clustered into one group, respectively. Varieties from China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an-other group, SI-1310 and varieti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other three groups. Thegrouping wa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parental pedigrees and geographical origi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yield, quality and phenological period trait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se parent groups. Although hybrid yield/plant show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enetic distance based on SSR and ISSR markers, but the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was iow. It appeared to be unsuitable for using the genetic distance based on SSR andISSR markers to predict heterosis and hybrid performance in Brassica napus. 相似文献
16.
为提供分析突变体的有效方法,探讨突变体的生产应用,对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甘蓝型油菜040B而获得的增加了叶面积的叶型突变体MLCK进行形态学、DNA和同工酶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APD的结果中获得S 4和S17两个表达较好多态性分子标记,且与叶型突变位点存在较紧密的连锁关系;而过氧化物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中也出现了差异条带,同样证实了ML和CK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甘蓝型油菜的生产育种和遗传研究上。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种子活力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2 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和常规种为材料 ,研究种子活力和产量关系。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品种种子活力间、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 ,第 1主成分特征根λ1 =4.12 2 1,贡献率为 68.70 2 0 %,为发芽率因子 ;第 2主成分特征根λ2 =1.1663 ,贡献率为 19.43 82 %,为幼苗干重因子 ;第 3主成分特征根λ3=0 .60 15 ,贡献率为 10 .0 2 5 3 %,为相对电导率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种子的初次计数、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均与产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华南种植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01个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在湛江引种试验,以及2个年度的品种比较试验材料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湛江也有正常的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期,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参试品种均能正常开花结籽,2006~2007年度的产量为1238~1944 kg/hm2,2007~2008年度的产量为1350~1951 kg/hm2。然而,湛江冬季气温却达不到阶段发育学说认为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所需要通过春化阶段的低温,这表明了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通过春化阶段也可以不需要严格的低温,因此,华南的生态气候条件可以种植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油菜潮霉素抗性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菜品种沪油19号、苏州青、五月慢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潮霉素处理对其褐化率、出愈率的影响。[结果]潮霉素浓度为3 mg/L时,五月慢、沪油和苏州青的褐化率分别为87.6%、30.7%、40.1%;褐化的临界浓度均为6 mg/L。苏州青下胚轴对潮霉素的耐受性较强,其褐化的临界浓度高于沪油19号和五月慢。潮霉素浓度为6 mg/L时,沪油19号、苏州青、五月慢子叶的出愈率分别为3.7%、2.3%、0,下胚轴的出愈率分别为5.1%、8.1%、2.2%。[结论]以子叶为外植体时,3个品种适宜的潮霉素筛选浓度为6 mg/L;以下胚轴为外植体时,沪油19号和五月慢适宜的潮霉素筛选浓度为6 mg/L,苏州青为9 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