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IGFBP3基因作为侯选基因,对秦川牛及其利秦杂种牛群体共计114头个体IGFBP3位点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秦川牛(Q)及其利秦牛(LQ)群体IGFBP3基因座的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6667/0.3333和0.6829/0.3171;从位点间杂合度(He)来看,LQ>QQ;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QQ>LQ位点间Shannon信息熵SQQ>LQ位点间多态信息含量PICQQ>LQ  相似文献   

2.
鲁西牛和秦川牛体尺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肉牛体尺性状与胴体性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本质,对鲁西牛和秦川牛的4个体尺性状和7个胴体性状分别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鲁西牛和秦川牛的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间都存在较强的相关,其第1典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典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886和0.985,占到总相关信息的66.00%和92.92%,第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738和0.802,累积占到总相关信息的87.73%和98.16%。鲁西牛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第1对典型相关主要由胸围(A4)与胴体重(B1)引起,第2对典型相关主要由体高(A1)与后腿长(B5)引起,而秦川牛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第1对典型相关主要由管围(A3)、胸围(A4)与胴体重(B1)、后腿长(B5)、胴体长(B7)引起,对2个品种牛两组性状的选育应侧重于这几个性状的表现,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鲁西牛ANGPTL6 (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6)基因的遗传变异特征,发现与鲁西牛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候选分子标记,为鲁西牛分子育种积累基础资料。【方法】以183头鲁西牛血样为材料,运用DNA池测序和PCR-RFLP等技术检测ANGPTL6基因的序列变异。【结果】检测到鲁西牛ANGPTL6基因内含子中3个新的SNPs。χ2检验表明这3个多态位点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遗传变异特征分析显示,T2359C 和 G3258T位点属于中度多态性,C2403A位点属于低度多态性。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表明,鲁西牛ANGPTL6基因3个多态位点之间为弱连锁,单倍型TCG(野生型)属于优势单倍型(频率为44.3%)。方差分析表明,单个的SNP和不同SNPs之间的组合均与鲁西牛生长性状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关联,杂合型个体的生长性状指标均高于纯合型个体。【结论】鲁西牛ANGPTL6基因的3个SNPs与其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并且杂合基因型个体明显优于纯合基因型个体,此结果可以应用于鲁西牛的分子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取3头28~36月龄鲁西阉牛,强度育肥后进行屠宰和严格细致分割,测定其生长发育、屠宰性能与肉品质各项指标,并与往年鲁西牛报道数据进行比较,以期为鲁西牛的遗传改良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本试验测定的鲁西牛宰前活重为656.10±39.97 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8.68%和53.46%,肉骨比为7.54:1,较...  相似文献   

5.
狮头鹅GH基因内含子2多态性与生长和屠宰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2序列设计3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狮头鹅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狮头鹅GH基因内含子2内存在多态性,得到3种基因型EE、EF和FF,其中EE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且等位基因E的频率较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符合H ardy—W e inberg平衡。基因型对6~10周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等11个性状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且在各个性状上,EE基因型个体的均值均高于EF和FF基因型个体。故初步推断EE基因型可以作为地方鹅种高生产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山羊IGFBP3基因多态及其与繁殖、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利用HaeⅢ、TaqⅠ、Alw26Ⅰ和XspⅠ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74只西农萨能奶山羊IGFBP3基因RFLP,并利用最小二乘分析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初生质量、成年质量、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仅在XspⅠ位点发现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表现多态性,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0.6825,A等位基因频率为0.3175,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西农萨能奶山羊IGFBP3-XspⅠ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第2胎产羔数存在显著相关(P<0.05),且与初生质量也存在显著相关(P<0.05),GG基因型个体初生质量显著高于AA、GA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IGFBP3基因存在XspⅠ位点多态,且该位点对产羔性状和初生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本地牛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基因第1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南阳牛生产性状的关系,为中国地方牛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了6个中国本地牛品种(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鲁西牛、草原红牛和荷斯坦奶牛)1390头个体CCK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南阳牛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DNA池测序结果发现,CCK基因第1外显子有2个新的SNP多态位点(1 224 T→C,1 275 G→C),其中1 275 G→C是一个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1个内切酶PVUⅡ切割位点的消失,表现为GG、GC、CC 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在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鲁西牛、草原红牛和荷斯坦奶牛CCK基因第1外显子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744 0,0.947 0,0.888 5,0.956 3,0.756 3,0.957 0;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56 0,0.053 0,0.111 5,0.043 7,0.243 7,0.043 0。不同基因型与南阳牛生产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GC和CC基因型个体除了与初生质量和6月龄性状指标不相关外,与12,18,24月龄体质量、体长、平均日增质量和胸围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CCK基因可能是影响牛生产性状的主效基因或者与之紧密连锁,可能是牛分子育种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230头秦川肉牛基因组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OLR1)基因进行研究,并对其基因型与部分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OLR1基因存在g.10497C>A突变,该突变位点能够被PstI限制性酶识别。群体中共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87、0.217和0.496。等位基因A和C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96和0.604。χ2检验表明,该基因座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C基因型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同样,CC基因型与高眼肌深度相关(P<0.05)。而AC基因型与AA和CC基因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背膘厚和肌间脂肪含量这2个性状上,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7头西门塔尔牛第2条染色体上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基因(HDAC1)的Intron 4-Intron5、Intron 10-Intron 11和3′非翻译区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采用SSCP分析方法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判定SNP基因型,并分析SNP基因型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西门塔尔牛的HDAC1基因Intron4-Intron 5以及3′端非翻译区没有突变位点;在HDAC1基因Intron 10-Intron 11区存在1个突变位点,该突变位点位于测序结果的110 bp处,为A/G突变,其中AG杂合子频率(48.6%)与纯合子GG/AA频率(51.4%)大致相当,但G等位基因频率(62%)远大于A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38%)。经在37头西门塔尔牛屠宰样品中的背膘厚屠宰性状比较,AA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显著低于GG和AG型个体,提示G等位基因对生长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不同猪种IGF2基因PCR-RFLP多态性与部分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IGF2基因作为控制猪生长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对7个品种/群体共528头猪进行了NciⅠ酶切位点基因型检测,计算了该位点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并对品种间基因型频率进行了x2差异性检验.结合生长性能记录,运用SAS软件分析了IGF2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杜洛克、长白、大白中,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生长速率快,生长性能指数高4.06%~8.31%,等位基因A对猪的生长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R-RFLP方法在鲁西黄牛H-FABP基因内发现了1个变异酶切位点,为in tron 2上的H aeⅢ-RFLP。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不同分子标记基因型效应值间肉品质大理石花纹评分和嫩度性状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鲁西黄牛H-FABP基因中BB纯合基因型对牛肉嫩度剪切力值有较大的影响(P<0.05);对大理石花纹评分来说,3种基因型AA、AB和BB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POU1F1基因多态与生长性能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首次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相同季节4月(±10 d)龄纯种秦川牛(QQ)及杂种牛秦安(AQ)、秦德(DQ)、秦利(LQ) 4个群体164个个体POU1F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QQ及AQ、DQ、LQ群体POU1F1-HinfI基因座的451 bp 的PCR产物被限制性酶HinfI消化后表现多态性,它们的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232/0.768、0.333/0.667、0.178/0.822和0.181/0.819,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4个群体POU1F1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4个群体内AB、BB基因型个体在胸围、十字部高指标上显著高于群体AA型个体(P<0.05),即BB、AB>AA(P<0.05),可作为秦川牛体尺指标(胸围、十字部高)候选基因之一。但在体长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不宜作为体长指标候选基因。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相应地B为优势等位基因,对选择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设计,按照组间体质量和年龄相近原则,将48头周岁以内和体质量相近(383.9kg±38.0kg)的杂交肉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探讨不同蛋白浓缩料对肉牛育肥效果、血液生化指标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肉牛饲喂4组饲料,分别来自添加量相同的自配蛋白浓缩料和3种商品蛋白浓缩料。结果显示,经过120d育肥试验,饲喂高能量的饲料可提高肉牛体质量的增量、改善料重比和降低单位增量的饲料成本(P0.05,P0.01),且肉牛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屠宰率和净肉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料氨基酸高质量分数似乎有提高净肉率趋势;饲喂高能量和高氨基酸的肉牛背膘厚、眼肌面积大、骨质量小、肉块质量高,并表现出良好的肉色亮度和红色值(P0.05);饲喂低能量和低氨基酸的肉牛除获得最差的育肥性能和胴体性状外,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甘油三酯浓度最高,血液尿素氮浓度最低(P0.05,P0.01)。说明,能量是肉牛体质量增量的重要因子;与蛋白质比较,饲料中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对净肉和肉块产量更为敏感;高能量和高氨基酸有助于改善肉牛胴体肉色。  相似文献   

14.
金华猪MyoG基因多态性与部分生长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金华猪肌细胞生成素(MyoG)的基因型,并用SPSS 13.0软件分析了各基因型与生长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华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具有AA、AB、BB 3种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间的个体初生体质量、1~6月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寻找影响牛肉嫩度和大理石纹性状的候选基因。选取7个牛品种(群体)共176头牛作为试验动物,利用PCR—RFLP方法研究钙激活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calpastatin,CAST)第6内含子(intron6)内的遗传变异,并进行克隆测序,证实酶切位点突变。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基因性效应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CAST基因对牛肉的嫩度有显著作用,这为CAST作为牛肉嫩度候选基因提供进一步根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检测绵羊ADIPOQ基因多态性及连锁现状,评估该基因突变对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绵羊相关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基础。【方法】以8个不同品种的商品绵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ADIPOQ基因Exon-1区和Exon-2区变异,利用GLMs模型进行评估该基因突变对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绵羊ADIPOQ基因Exon-1区和Exon-2区共检测到13个突变位点,其中Exon-2区发现的c.46T/C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p.Tyr16His转变。Exon-1区等位基因A1B1为优势等位基因,Exon-2区等位基因A2D2为优势等位基因,且两个区域的等位基因均存在种群差异,大多数品种在两个区域中的变异为中度多态(0.25<PIC<0.5),只有美利奴羊在Exon-2区为高度多态(PIC>0.5),特克塞尔、派伦代和丘陵陶塞特羊在Exon-2区为低度多态(PIC<0.25);两段区域间存在的突变位点为高度连锁,且趋向于共同遗传(D’=0.952,r 2=0.36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DIPOQ基因Exon-1区变异对绵羊生长性状存在性别差异,携带等位基因A1的公羔具有较低的断尾重、断奶重和断奶前生长速度(P<0.05),而携带等位基因A1的母羔却与生长性状无显著关联;携带等位基因B1的公羔与生长性状无显著关联,但携带等位基因B1的母羔却具有较高的断尾重(P<0.05);同时发现基因型为B1B1的公羔个体具有更高的断尾重和断奶重(P<0.05);胴体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携带等位基因A1的群体具有较低的热胴体重、腰部瘦肉量、后腿瘦肉量和总瘦肉量(P<0.05),携带等位基因B1的群体则具有较高的后腿瘦肉量、后腿瘦肉比例和较低的肩部瘦肉比例(P<0.05);基因型为B1B1的个体均有较高的热胴体重、腰部瘦肉量、后腿瘦肉量和总瘦肉量(P<0.05)。 【结论】绵羊ADIPOQ基因的两段区域具有丰富的多态性,Exon-2区域中的c.46T/C为非同义突变。Exon-1区变异影响绵羊的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淘汰携带等位基因A1的个体和选留存在等位基因B1的个体、或留存B1B1基因型的个体和淘汰A1A1的个体,均可有效改善绵羊后代群体的部分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