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7年,宿迁市以粮食生产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建设百亿级优质稻米产业为目标,加大稻米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优质稻谷订单生产、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稻米精深加工提升、品牌培育打造等全产业链建设工作,稻米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20年全市稻米总产值达106.28亿元,实现了百亿级优质稻米产业建设目标。针对稻米产业前期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本文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宿迁稻米全产链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推进淮安稻米产业发展,加快稻米产业升级,以淮安市优质稻米核心基地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地创建的背景、建设方案及保障方案,总结了大米优质生产技术,分析了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预计及已取得的效益,以期为类似地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吴琼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2):11-11
该文论述了做强绿色稻米产业,要从政府推动、生产技术支撑、发展龙头企业、建立基地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等几方面着手抓起。  相似文献   

4.
<正>1影响寒地绿色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1.1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大气和土壤质量状况是影响稻米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大气和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超标,污染物必然在稻米内积累,因此,绿色稻米生产必须选择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的地带。在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应该对当地的大气质量进行监测,看其是否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环境也应定期分析监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食品有长远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在肥料的使用上也应该注重质  相似文献   

5.
阎晗 《上海农业学报》2002,18(Z1):36-39
通过对绿色稻米食品国内外市场的预测和分析,结合公司发展绿色稻米食品生产的有利条件,依托本地区的生态优势,打造稻米食品绿色品牌,利用建设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市场来实现水稻的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洪泽区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围绕推动绿色发展、结构升级,重点打造有机绿色稻米产业。以“淮味千年”品牌为核心,重点培育“洪泽大米”有机绿色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强化基地建设及产地、产品认证,全面提升有机绿色稻米品牌化水平,聚力推进“洪泽大米”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稻米供给侧走向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深入挖掘稻作文化和休闲观光旅游潜力,深度推进优质稻米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阎晗 《上海农业学报》2002,18(B12):36-39
通过对绿色稻米食品国内外市场的预测和分析。结合公司发展绿色稻米食品生产的有利条件,依托本地区的生态优势,打造稻米食品绿色品牌,利用建设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市场来实现水稻的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优质稻米产业是六合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文中分析六合区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绿色生产、品牌营销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相近地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优质稻米产业是上海市青浦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青浦区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优质稻米标准化绿色生产体系、强化优质稻米品牌建设、组建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拓宽优质稻米的营销渠道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上海青浦地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稻米品质、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现状及自然条件进行剖析指出:①吉林省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及优质品种品质中等偏下,与日本、韩国优质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②吉林省是我国优质粳稻主要生产基地,但名牌稻米产品不多,在国内外优质米市场竞争能力弱。③目前吉林省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先进,是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快速发展时期。作者同时提出了发展绿色优质米的生产对策:①吉林省具有独特的优质米生产环境和自然气候,要加强对稻米品质改良研究,提高稻米品质。②开展对绿色优质水稻栽培研究,建立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③科学、合理进行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11.
苹果产业是陕西省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苹果单产和优果率低,产业化程度低,设施条件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陕西省渭北地区苹果产业化的模式,即果农 果农协会 龙头企业 市场,果农 行业协会 市场,果农 基地 县级龙头企业集团 市场等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率先在全国开展绿色食品基地的创建工作,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总结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中的3点启示,即必须实施标准化,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基地建设;必须精心组织实施,合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为促进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影响绿色优质稻米品质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用途的稻米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从稻米外观、卫生安全、营养、加工及食味品质等5个方面阐述了食用稻米的综合评价标准,并初步探讨了绿色优质稻米品质,除受品种本身遗传因子影响以外,主要是由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加工储藏与运输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了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河北接坝冷凉地区,被省政府列为无公害时差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数量、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均有较强优势。但是,通过对时差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仍然存在时间差未发挥优势、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营销体系不健全、产品精深加能力差、集约化生产能力低等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加大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监管部门的职能和推广综合化服务先进模式,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模式,增强品种意识,形成品牌优势等策略。完善中介组织,创办产业协会,通过政府扶持,开通绿色通道,促进时差蔬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标准趋于完备,市场空间巨大。但黑龙江省生物肥料产业发展不容乐观,企业规模小、登记产品少、缺少行业领军企业,并且创新不足,质量难保证,院企联合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等因素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生物肥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此,必须采取措施,克服障碍因素,在促进创新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化进程、发挥合力效应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杂粮的加工、流通、绿色认证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小杂粮商品量占总产量的10%,加工量仅为2%;小杂粮加工企业基本上是种类齐全、加工产品多样的中、小型企业,以销定产,营销手段灵活,带有粮油综合加工性质;山西省的一大批杂粮获奖产品,甚至很多的高档次获奖产品,并没有得到规模开发,也没有对基地发展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山西目前优质杂粮产业存在的优势,提出了山西优质杂粮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玉溪市油菜生产情况开展入户问卷调研,掌握了其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发现玉溪市油菜产业发展面临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低,种植规模化程度低,种植风险大,收购尚未形成优质优价等问题。提出了应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切实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推进油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油菜种植业保险制度,着力降低种植风险;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实现油菜优质优价收购等建议,以期为玉溪市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91—2010年中国和黑龙江省大豆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情况及其在全国大豆生产中的优势地位,并利用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对近20年中国各地区的大豆产量进行显性比较优势分析,系统分析当前中国及黑龙江省大豆的生产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优势显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平均为5.51,位居全国第1,且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应从提高大豆品种的单产和品质,发展绿色、有机大豆产业及拉动相关产业等几方面继续发挥优势并发掘新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省农田环境条件现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分析,初步提出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思路与对策是:培育和扶持一批专业化的龙头企业;开展市场准入城市试点、区域销售试点工作;协调有机、绿色、无公害3种类型安全农产品的发展;加强农业、工商、质检、环保部门的协作;抓好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健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事关全民福祉,也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江西省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当前食品产业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探索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研究表明,近年来食品产业的发展规模得到显著提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在逐渐完善,市场监管力度和技术创新实力在不断加强,绿色产业链条在不断健全。但仍存在食品产业链条不强、食品出口竞争力不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布局、加强食品产业科技创新、提升食品产业品牌价值、推动食品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加强食品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实施路径。同时,需要给予更多政策去引导食品企业明确品牌定位,鼓励开拓国内外市场;完善市场投融资机制,助力食品企业提质发展;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机制;制定和推行绿色生产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认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