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7种除草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麦田常用的骠马、丁草胺、使它隆、麦乐宁、亿力、百草敌和麦草宁7种除草剂,探讨其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骠马、丁草胺、使它隆、麦乐宁、亿力、百草敌和麦草宁的EC50分别为7.03、26.38、67.20、88.05、199.35、1 249.55和203.31 m g.L-1。在50 m g.L-1浓度下,对菌核数的抑制率分别为86.3%、57.8%、74.5%、73.5%、71.6%、55.9%和63.7%;对小麦纹枯病菌侵染力的抑制率分别为44.83%、25.00%、14.66%、-1.00%、31.03%、35.34%和25.86%。显微镜观察表明:经除草剂处理后,菌丝细胞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骠马可延迟菌丝侵入叶鞘细胞的时间,并影响菌丝向邻近细胞扩展。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相似文献   

3.
菌龄与温度对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露白的小麦种子直接播于没菌龄的小玫纹枯病菌PDA平板上,测定纹枯病菌致病力。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菌龄为5-8天的致病最强,3天的次之,15天的致病力最弱。温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的最适分染温度为18℃-20℃,且不同的温度下,病变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病状。  相似文献   

4.
从江苏省51个市(县)采集的550余份小麦纹枯病病叶鞘上共分离获得441个细菌分离物,其中35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产生了拮抗作用,占总菌株数的7.94%。经300 d转代保存后仍有28株菌保持了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或抑制作用。拮抗细菌与纹枯菌混合接种小麦,对纹枯菌的侵染有抑制作用,其中GC4菌株对纹枯病的抑制率达63%。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6个水稻品种上采集的40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10条引物共扩增出98条RAPD谱带,其中8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82.65%,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以Nei‘s基因一致度表示)变幅为0.5644-0.9307,用UPGMA法可以将供试菌株分成4个RAPD聚类组群(Ⅰ、Ⅱ,Ⅲ,Ⅳ),相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基本上聚集在同一组群内,表明同一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温室条件下,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Tetep都有致病性,病电表 指数变幅在0.40-1183之间,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寄主上的水稻纹枯病性,病情指数变幅在0.40-11.83之间,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寄主上的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间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FST=0.632)。这种遗传差异与寄主的选择作用有一定的关系,RAPD聚类组群的划分和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致病力差异与菌株的寄主来源及RAPD组群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罗霄凤  康晓慧  彭玉娇  张娜  张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99-1400,1402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致病力。[方法]对从四川地区6个水稻主栽点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样进行分离,将分离所得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记录其培养性状,并对分离得到的23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不同菌株间的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菌株生长速率属于中等菌株(40 mm≤Φ≤60 mm),其余都为慢型菌株(Φ〈40 mm),无生长速率快的菌株(Φ〉60 mm)。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为强致病力菌株,其余为中等致病力菌株、无弱致病力菌株。[结论]该研究明确了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病菌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从烟台各县市区共采集分离小麦纹枯病菌菌株40个,通过细胞核染色、菌丝融合反应、rDNA-ITS序列分析测定得到的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菌株生长速率及致病力,比较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差异,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台纹枯病菌株属于AG-D、AG-4和AG-5三个融合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92.5%、5.0%和2.5%;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长速率在5.33~13.00mm·d~(-1),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种生长类型,分别占总株数的55.0%、40.0%和5.0%;随机选取的AG-D融合群20个菌株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其致病力,病情指数在16.67%~68.25%,分为强毒力、中等毒力和弱毒力菌株三个等级;进一步的线性分析发现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生长速率与致病力之间成中等程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方面,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在菌核形成方面,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1990~1992年室内和大田接菌观察3个不同致病型菌株对水稻成株期致病力,THA的菌株147 ̄#致病力最强。该菌具菌核萌发快,菌丝长势强,病斑潜伏期最短。还对品种、菌株、施肥量、密度等4个因素3个水平对病发生发展影响,及田间病害扩展动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90~1992年室内和大田接菌观察3个不同致病型菌株对水稻成株期致病力,THA的菌株147#致病力最强.该菌具菌核萌发快,菌丝长势强,病斑潜伏期最短.还对品种、菌株、施肥量、密度等4个因素3个水平对病发生发展影响,及田间病害扩展动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禾谷丝核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VanderHoeven)菌株对小麦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3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品种和禾谷丝核菌菌株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 ,在两个感病品种“苏麦 3号”、“宁麦 6号”和R7、R4 6 两个强致病力菌株间 ,这种相互作用尤为明显。禾谷丝核菌在马铃薯蔗糖培养液中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种类多 ,产量高。试验明确了进行禾谷丝核菌次生代谢物分析的最佳液相色谱条件。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的结果显示 ,致病力不同的 3个菌株间 ,次生代谢物的构成上有差异 ,呋喃甲酸和苯甲酸衍生物的产量在菌株间差异最大。禾谷丝核菌的酸性粗提物具一定的生物活性 ,在高浓度和低浓度下的作用相反。禾谷丝核菌的次生代谢物处理后 ,小麦组织的电导率与对照 (未处理 )没有差异 ,表明次生代谢物对小麦的细胞膜半渗透性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赤霉素和2.4—D分别用筛选出的最适浓度和剂量,分两次喷施于猴头幼小子实体上,处理后采收同期生长的子实体,制成石蜡组织切片,并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和2.4—D对猴头子实体细胞的伸长,担子形成,分化和担孢子成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其能提高猴头产量,缩短猴头生长周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光照、温度、培养基条件下菌核数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但是形成菌核数量有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在24 h光照(即G24)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其次是光照12h,而在全黑暗(即G0)的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较少.小麦纹枯病菌在15~35℃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且在15~3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菌核数量也在增加,而在高于30C的条件下形成的菌核数量在减少;小麦纹枯病菌在25~30℃条件下最有利于形成菌核且数量较多.最适合小麦纹枯病菌形成菌核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地区发生福寿螺灾害的根本原因。[方法]采用自繁自养的方法研究了福寿螺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繁殖与生长。[结果]福寿螺在水温40℃时开始死亡,高于42℃时12 d内全部死亡;当水温低于6℃时,开始出现大量死亡,当水温降至5℃以下时3 d内全部死亡。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福寿螺的繁殖能力极强,年繁殖时间为245 d,1年可繁殖3~4代。幼螺2~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福寿螺生长速度呈现阶段性变化,孵出后30~60 d的幼螺生长速度最快。[结论]西双版纳地区福寿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繁殖期长,繁殖代数较多,性成熟时间稍早。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为调查不同规格穴盘和基质处理对垂吊长寿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规格穴盘和不同基质分别对嫩茎和老茎两种插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穴盘和不同基质对垂吊长寿花扦插苗的株高、茎粗、根数以及对根、茎和叶的鲜种、干重和干鲜比均存在极显著影响,同时这两个因子对扦插苗生长还存在一定的互作作用。其中平盘明显增加扦插苗根和茎的干鲜比,草炭1:蛭石1混合基质明显促进扦插苗株高的增加,园土明显促进扦插苗茎粗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炉渣、饼肥(油菜饼)、锯末、碎荻秆、河沙不同配比为栽培基质,进行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无土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栽培基质对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无土栽培基质以处理A(河沙∶饼肥∶锯末∶碎荻秆=3∶1∶2∶1)为最佳;其次为处理C(河沙∶饼肥∶炉渣∶锯末:碎荻秆=2∶1∶2∶1∶1);处理B(饼肥:炉渣:锯末:碎荻秆=1∶3∶1∶2)最差。  相似文献   

17.
2009-2010年,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地区东南山地的亚布力地区、小兴安岭南部兴隆地区和小兴安岭北部乌伊岭地区对东北林蛙的生长与繁殖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3个地区各年龄的雌蛙繁殖度差异显著,随年龄增长繁殖度差异增加.雌蛙体质量的变化对繁殖产生显著影响:①亚布力、兴隆、乌伊岭3个地区雌蛙的繁殖度分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环境因子对马铃薯致病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的环境适应性,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立枯丝核菌菌丝在不同温度、p H、光暗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菌丝在4℃条件下不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9~25℃,全暗和全光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和25℃,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在p H 4~11时菌丝均能生长,以p H 6~7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当热激20 min以上时,其致死温度为50℃。[结论]综合评价了环境因子对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的影响,同时耐热性测定表明短暂热激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时会严重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