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春玉米+春大豆间作复合群体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春玉米 春大豆间作的畦幅、春玉米种植密度、春大豆种植密度等3个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春玉米 春大豆间作的总产量、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诸目标,分别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春玉米 春大豆间作的畦幅2.50~2.80 m,春玉米种植密度0.35~0.38万株/667m2,春大豆种植密度2.50~2.80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模式及追肥水平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春玉米为材料,在春玉米单作、春玉米大豆间作、春玉米油菜间作的基础上,于喇叭口期进行追肥处理,设置追肥100%、追肥50%、不追肥、追有机肥4个追肥水平,探究复合种植模式下化肥减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春玉米与大豆间作光合特性最高,与油菜间作略高于春玉米单作;(2)不同追肥水平下,春玉米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叶绿素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与追肥量正相关,追肥100%和追有机肥能使生育后期的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3)春玉米单作不追肥时产量最低,春玉米大豆间作追肥100%时产量达到最高,春玉米与大豆之间存在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3.
春大豆浙春2号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法,研究了浙春2号春大豆主要栽培因子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浙春2号春大豆在三明红黄壤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通过PC-1501计算机对模型的解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两因子搭配的产量效应,通过频数分析,得出指定产量水平下下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浙春2号春大豆大面积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春玉米,甘薯套种的主要农艺措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了旱地麦/春玉米/甘薯三熟套种中对玉米,甘薯产量及亩净收入影响较大的春玉米的播种育苗期,移载密度,施氮量和甘薯的扦插密度,施氮量等5个因素,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别研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计算机模拟寻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5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春玉米3月底-4月上旬前期适期早播育苗,每亩移栽密度2800-3000株,亩施氮12kg左右;甘薯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宜广西的春大豆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为当地推广大豆玉米间套种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5种间作模式,分别为:玉米宽行120 cm、间种2行大豆(M12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2行大豆(M16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3行大豆(M160S3),玉米宽行200 cm、间种2行大豆(M200S2)和玉米宽行200 cm、间种3行大豆(M200S3).对照为常规种植的玉米单作模式(CKM)和大豆单作模式(CKS).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春大豆、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并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结果]2013~2014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宽行行距增加,春大豆的茎粗、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呈递增趋势,产量随之增加.在相同宽行行距(160和200 cm)条件下,种植3行春大豆较种植2行的产量高.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随着其宽行行距的增加呈逐渐变小趋势,产量逐渐降低.5种间作模式中,以M160S3和M120S2模式的经济效益较好,分别为18345.53和18094.18元/ha.[结论]综合考虑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小型机械操作,以在160 cm宽行玉米中间作3行春大豆较适合在广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年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豆套棉种植模式的菜用春大豆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其单株分枝数、有效荚数减少,百荚重、百粒重降低。在棉田畦宽14 m的情况下,每畦播种2行菜用春大豆能取得较高的产量,且对棉花生长没有影响,播种3行对棉花有一定影响。生产上一般以每畦播种2行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蔚县春玉米合理施肥量,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代王城镇大水门头村等选择不同肥力水平的10个点进行春玉米"3414+1"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均影响春玉米产量,高肥力土壤氮肥对产量的影响较钾、磷肥大,中肥力土壤钾肥对产量的影响较氮、磷肥大,低肥力土壤磷肥对产量的影响较氮、钾肥影响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春玉米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根据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提出蔚县不同肥力地块春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的推荐范围。  相似文献   

8.
旱地多熟制春玉米+棉花间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棉地粮经三熟制中春玉米+棉花的共生期、不同移栽密度、间作棉的施氮技术以及应用生长调节剂DPC等措施在杭州和衢州两地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会影响棉花的产量,但衢州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间作棉,共生期应控制在50天以内。衢州的间作棉种植密度以3.0-4.5万株.hm^-2为宜,杭州以5.25万株.hm^-2为宜,而春玉米以3.75万株.hm^-2较佳。间作棉的氮用量应在90kg.hm^-2左右,且以基肥和夫玉米采收后两次施用为好。应用DPC能显著增加间作棉的产量,改善间作棉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耦合根瘤菌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宜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间作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玉米间作中黄30大豆采用2∶2行比模式下,研究大豆不同种植密度耦合根瘤菌拌种对中黄30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间作中,不同处理间的大豆产量有明显差异,最高为1 047.45 kg/hm~2;中黄30的产量与株高、有效荚数呈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对中黄30适宜种植密度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60 000株/hm~2为最佳适宜种植密度;根瘤菌拌种对中黄30产量的提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麦-绿肥-玉米-大豆配套多熟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与绿肥分带种植,小麦收获绿肥翻埋后,在本地块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玉米密度、播差期、玉米大豆带型配置试验,对贵州省中海拔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和播差期是影响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综合总产量的主要因子。其中,玉米密度对总产量的影响最大,播差期对总产量的影响随玉米密度的不同有所不同;玉米密度为51 000株/hm2、播差期为20 d,玉米大豆带型配置指数为2∶2的处理,玉米产量及玉米大豆综合总产量均表现为最高,玉米干物质积累较多,叶面积较大,净同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在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建立春玉米为中心的多元多熟高产高效新型种植体系为目标 ,设置了玉 豆同钵苗两段覆膜、玉 豆同钵苗露地移栽、玉 豆分行两段膜间栽 3种玉 豆复合种植方式和纯种植玉米、毛豆 5个处理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复合种植方式的条件下 ,春玉米、春毛豆两作物的收获产量 ,群体的光合面积效应 ,能量投入、产出及能量产投比 ,土壤有机质形成量及N、P2 O5 、K2 O等养分平衡 ,以及产值、成本、纯收益、新增纯收益率、边际成本报酬率等经济效益指标 ,结果表明 :在不降低现行春玉米种植密度 (82 5 0 0株 /hm2 )的前提下 ,通过两段膜技术 ,实现玉 豆同钵苗方式、玉 豆分行间栽方式 ,都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和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90-17491,17519
[目的]探讨麦棉套种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麦套春棉与单作春棉比较、麦套春棉及麦套夏棉试验,测定棉花与小麦产量,并测定试验前后土壤养分的含量。[结果]麦棉套种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总俺收益。[结论]该研究可为麦棉套种地区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春大豆翻秋的行、株距为20cm×6.7cm,秋大豆20cm×7.4cm)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春大豆的产量,较常规种植(CK)增产22.2%~80.26%;也可以显著地提高秋大豆的产量,较CK增产9.20%~20.5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缩小,大豆株高增加,结荚部位提高,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荚、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北疆高产春大豆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种种植密度下春大豆的茎杆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种植密度从30.0万株/hm2增加到60.0万株/hm2时,茎杆产量增加26.57%,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性灰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71.28%、3.19%、3.26%、7.54%、9.21%、1.91%和3.43%,粗蛋白质单位面积产量降低63.6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性灰分产量分别增加22.53%、22.44%、24.15%、22.24%、17.03%和14.89%。[结论]综合考虑北疆高产春大豆的籽粒产量、饲用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最能利用其优势的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余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95-5897
[目的]寻找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同时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推荐施肥量、养分配比。[方法]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对春玉米需肥量最大的氮、磷、钾素合理配比进行研究,建立春玉米N、P、K合理配比的施肥数学模型。[结果]在试验条件下,通过"3414"春玉米肥料效应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N 180.46 kg/hm2,P2O575.08 kg/hm2,K2O 75.38kg/hm2。通过主效应分析,三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为氮,其次为磷,钾的影响最小。[结论]应用数学模型,可以揭示各施肥因子间相对变化的规律。通过调整施肥量,可以获得高产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春玉米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春玉米、甘薯两套种作物的复合群体结构及其主要施肥技术为对象,把旋转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寻优联合应用于两套种作物的多因子农艺优化研究,对产量、效益等量化指标进行综合论证和农艺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详述了“春玉米 +花生 (毛豆 )—秋玉米 +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结了该种植模式在生产中的经验 ,认为该种植模式操作简单 ,充分利用空间 ,合理调节矛盾 ,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8.
福建春大豆栽培密度优化配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福建春大豆不同品种与栽培密度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福建地区,春播大豆以泉豆7号为种子、每667 m2种植6400穴、每穴播种4粒的处理组合的产量最高,达222.9 kg/667m2,达到品种与栽培密度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桂春16号是以高蛋白、抗倒、耐阴、抗病性强的桂春3号为母本,矮秆、早熟、分枝结荚多的优良春大豆品种柳豆3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广西育成的第1个高油春大豆品种。桂春16号具有高产稳产、蛋白脂肪含量高、适应性广、矮秆中早熟的特性,综合性状优良,适合与甘蔗、木薯、玉米等作物间套作,适宜在广西春大豆产区推广种植。介绍了桂春16号的选育目标、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进一步推广运用该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方肥对春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淤土和淡灰钙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灌淤土和淡灰钙土田块种植玉米,施肥处理①、⑥(配方肥20%-14%-6%),处理③、⑧(配方肥21%-14%-7%)增产效果好,主要是由于4处理的果穗数、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优势明显,实际产量相对于理论产量依然有增产潜力。无论是灌淤土或淡灰钙土条件下,处理①、③、⑥、⑧的净产值较高,处理②、⑦(无钾施用氮、磷肥)的产投比最高,习惯施肥处理产投比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