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荞麦是华池县主要的特色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目前荞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2 666 hm2左右,通过对荞麦种质资源的分布范围、特征特性、适应性、特色功效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提出了荞麦种植建议,为荞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的目标和方法,通过对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的回顾与分析,揭示了不同玉米种植区域种质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现阶段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利用情况。国外玉米品种大范围进入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给我国原有的玉米品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已经改变了我国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方式。因此,对外来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改良创新现有的玉米种质资源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食用向日葵育种存在的问题及种质资源创新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山西省向日葵育种历程和向日葵种质资源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食用向日葵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新品种选育,以期为该地区向日葵种质资源的创新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质资源田间鉴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其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是目前制约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在玉米中了解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于指导玉米育种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主要通过田间种植并调查记载,阐述玉米中综5号、中综7号两个品种资源的物候期、株高、茎粗、展叶数和可见叶片数以及花药颜色、花丝颜色、雄穗长、穗住高度、千粒重、穗行数、穗粒数等农艺性状的特性,为玉米种质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工作,其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2005年起,共收集国内外杜鹃种质资源400余份,建立种质资源基地并对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个适于江苏地区种植的品种10个,其中有9个通过省内鉴定,且2个已经获得国家品种权。  相似文献   

6.
蚜虫是为害豇豆的主要害虫之一。运用豇豆种植期田间调查相对蚜害指数和非种植期在温室内调查蚜虫在不同豇豆材料上的生育历期2种方法,对自国内外搜集的110份豇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以鉴定出高抗、抗和中抗蚜虫资源,且鉴定结果一致,110份豇豆种质资源中有2份豇豆材料表现为高抗蚜虫、2份豇豆材料表现为抗蚜虫、1份豇豆材料表现为中抗蚜虫。本研究筛选出的2份高抗蚜虫豇豆种质,可以在资源创新和育种上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7.
种质创新是指人们利用各种变异(自然或人工),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根据不同目的而创造成的新作物、新品种、新类型、新材料,种质资源创新主要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该文介绍了传统技术和生物技术两个方面在地方黄牛种质资源利用,并对未来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地方黄牛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怀山药为著名的“四大怀药”之首,又是药食同源之精品;焦作市具有悠久的种植山药历史,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多年调查征集,已经收集了具有较好特性与经济性状的若干个山药本地品种和引进品种,开展了山药种质资源初步研究,阐述了山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山药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分析了焦作市山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为焦作市山药产业加快良种快繁、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等提供了技术保障,这对于焦作市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保护上海市现有的甘薯种质资源,加快对地方甘薯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的挖掘利用,特对收集到的4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表型鉴定,并对其薯块的食味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崇明红心山芋株型半直立、多分枝、薯块纺锤形且大薯率较高,适合在上海市的平地进行推广种植;山阳白心山芋的薯块综合食用品质评价为较差,但是其薯肉为桔黄色、小薯率较高,可用作种质资源创新或迷你甘薯新品种的亲本材料;白肉山芋和红皮白肉山芋的薯块综合食用品质评价均为较好,适合在上海市作为鲜食型甘薯进行推广种植,或作为种质资源创新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大豆品种出现了产量下降、品质退化的现象,为了激发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同时为大豆育种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有必要进行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通过对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及鉴定,结合育种目标,运用杂交、复合交等育种方法与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从而拓宽了优良大豆血缘,为改良大豆遗传组成及选育优异大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香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份来自全国各地,具一定代表性香稻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香稻资源的籼粳两大类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在比较香稻与恢复系和保持材料的遗传差异中发现,与26份恢复系聚类为两大类群,一类是以香稻资源与恢复材料相互交错,另一类是以香稻资源为主;与22份保持材料聚类为三大类群,第I类是以保持材料为主,第II类是香稻资源和保持材料相互交错,第III类是以香稻资源为主。表明,这些香稻资源与恢复系和保持材料都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且与保持材料的遗传距离更大。  相似文献   

12.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香味作为水稻重要的品质性状,一直是水稻研究热点。HRM(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PCR分析技术,拥有简便、快速及分辨率高等特点,备受关注。为明确黑龙江省种质资源中Wxfgr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HRM功能标记Wx-a/bfgr-E7FNP,在67份部分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及优异种质资源中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67份种质均含有纯合Wxb基因;4份种质含有纯合的fgr基因,分别为哈99352、龙粳香1号、中龙香粳1号及龙交103970,其余63份种质含纯合野生型BAD2基因。  相似文献   

13.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 1978—1980 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 5 188 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 4 000 余份,涵盖 20 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 1 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 156 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 18 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 3 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4.
Genetic Analysis on Overwintering Character of Glutinous Rice 89-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verwintering ability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in a new germplasm resource, glutinous rice 89-1. Survival rates of overwintering axillary buds and stems were observed in different altitudes. The F1, backcross F1 and F2 populations were constructed from sexual crossing between glutinous rice 89-1 and Hongmangnuo, Fuhui 838, Minghui 63, Ce 64. The overwintering ability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seasons. Results showed that glutinous rice 89-1 could overwinter by axillary buds in low temperatur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xillary buds would ratoon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e survival rates of rice stem and axillary buds were 82.6 and 29%, respectively. The grain yields were 6 291.0 kg ha^-1 in the overwintering ratooning season, and corresponded in the main season. Genetic analysis and chi-square test showed that the overwintering ability of glutinous rice 89-1 was likely controlled by polygene, and heritabilities showed diversity in different hybrid combinations. The highest heritabilities of 1 000-grain weight and plant height were in the main crop season, whereas the lowest were in the overwintering season, and the heritabilities of grain numbers per panicle and the seed setting rate reached the highest in the ratooning season. The spikelets per panicle, the seed setting rate, the 1 000-grain weight, the plant height, and the spikelet length had nearly normal distribution in F2 populations of glutinous rice 89-1/Minghui 63, but the seed setting rate had bimodal distribution. Overwintering glutinous rice 89-1 was a useful new genetic germplasm resource.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主要讨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必要性、途径与方法。认为种质资源的创新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物质基础,解决广适性是当前超级稻育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对超级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的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探讨其抗性类型,采用田间小区常规种植,对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均有不同程度的水稻纹枯病发生,平均田间病丛率为58.4%,变幅25.2%~100.0%,平均病情指数52.2,其中仅‘松粘4号’表现为抗性,‘松538’、‘松粳19’、‘松粘1号’、‘松粳28’、‘松粳48’、‘松536’、‘松粳3号’、 ‘松粳15’ 、‘98131’、‘松粳10号’、‘J36’、‘J39’、‘J42’共13份表现为中抗,抗性品种占1.8%,中抗品种占23.6%,总体抗感比14:41。  相似文献   

18.
野生稻中蕴含着大量抗生物胁迫和耐非生物胁迫的基因,是栽培稻品种进一步改良的天然遗传种质资源库。对野生稻中抗虫、抗病、抗逆、高产等优良基因的发掘及定位作了概述,并对野生稻优异基因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野生稻的种质资源概况、野生稻所具的优良性状、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及其在常规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上应用等方面论述野生稻种资源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应加强对野生稻中优良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促进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菰在水稻育种中利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菰作为水稻的同族植物,具有水稻栽培品种所欠缺的一些重要特性。本试验对产于我国的菰做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报道了菰的基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品质等(菰的利用途径和细胞学特征,见其它报导[1]),以期成为水稻育种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