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根农杆菌感染导致紫果西番莲遗传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发根农杆菌MAFF03-01724株系,涂布于逆向插入未添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的紫果西番莲的茎段切口上,4周后,切口上出现瘤状突起,次周产生不定根,切下不定根根尖,培养于含Claforan 0.5g·L^-1的培养基中,分化出发状根,发状根转入含有BA1mg·L^-1和2,4-D 0.1mg·L^-1的MS培养基中,分化出植株,再生植株经滤纸电泳检测,测出了农杆碱和甘露碱,说明紫果西番  相似文献   

2.
将发根农杆菌MAFF03-01724株系,涂布于逆向插入未添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的紫果西番莲的茎段切口上.4周后,切口上出现瘤状突起,次周产生不定根.切下不定根根尖,培养于含Claforan0.5gL-1的培养基中,分化出发状根.发状根转入含有BA1mgL-1和2,4-D0.1mgL-1的MS培养基中,分化出植株.再生植株经滤纸电泳检测,测出了农杆碱和甘露碱,说明紫果西番莲已发生了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花生的转基因研究和白芦藜醇的生物技术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分别侵染花生的子叶、叶片和茎段,诱导毛状根;利用PCR技术检测毛状根。[结果]叶片和茎段在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后产生毛状根,但叶片诱导率较高,其诱导率达65.6%,更适合作为转化外植体。毛状根除菌后,能在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PCR扩增表明,T-DNA序列整合进花生的基因组中。[结论]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姚庆收  武玉永  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29-13730,13789
[目的]建立新的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橡胶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15834和1.2556 3个株系分别侵染橡胶树热研7-33-97的叶片和茎段,诱导毛状根,并利用PCR技术检测诱导得到的毛状根。[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仅橡胶树茎段在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后产生毛状根,其诱导率达36.6%;PCR结果表明,T-DNA序列已整合进橡胶树的基因组中。[结论]初步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杨梅Myrica rubra遗传转化体系,利用携带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EAFYcDNA片段的发根农杆菌R15834感染东魁杨梅M. rubra‘Dongkui’和荸荠杨梅M. rubra‘Boji’的子叶、叶片和茎段。结果表明,只从东魁杨梅子叶上诱导出毛状根,而且产生毛状根的东魁杨梅子叶数在10%以下。杨梅子叶产生毛状根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种子比旧种子容易产生毛状根,在1/2 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培养较在MS培养基上培养好。东魁杨梅子叶上的毛状根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已将拟南芥的LEAFYcDNA片段成功导入并整合到东魁杨梅子叶中。图2参10  相似文献   

6.
百合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作为研究材料建立了百合农杆菌介导的受体系统。鳞片块不定芽的分化以MS培养基中添加0.5mg/L2,4-D和0.5mg/LBA为最好;试管苗小叶块和小鳞茎块的不定芽分化均以MS培养基中添加1.0mg/LBA和0.05mg/LIAA为最好;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小叶块确定为100mg/L,而小鳞茎块确定为125mg/L;羧苄青霉素抑菌浓度确定为300~400mg/L。  相似文献   

7.
丹参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丹参的种质资源也急需有新的提高,转基因技术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育种的重要手段在丰富和优化丹参种质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的农杆菌介导法来转入外源基因以及探求丹参有效成分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功能,以期获得高产、高抗丹参植株的方法已较为成熟,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不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本文就丹参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的转化原理、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三方面作出详细综述,为今后丹参基因功能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根农杆菌对柑桔的离体转化和植株再生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处于数生长期的发根农杆菌(R1000,A4和15834)感染甜橙子叶外植体,与菌体共培养3天后,转至含头孢霉素的无激素MT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15天后开始产生毛状根,转化率在25%~36%之间,毛状根在分单根进行的克隆接着中能稳定地保持激素自主性生长,在无激素的MT培养基上,毛状根可自发地产生不定芽,适当添加一定种类及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明显提高毛状根再生芽的频率,当生植株叶片和毛状根提取液的  相似文献   

9.
发根农杆菌转化龙眼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龙眼,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外植体对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1601对龙眼红核子和乌龙岭2个品种都有中的侵染力,侵染率高且重复性好,在无菌苗及胚状体上诱导出大量的毛状根;成熟1月龄的胚状体是转化的良好受体,切割处理及低盐培养基有利于毛状根的诱导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发根农杆菌转化龙眼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根农杆菌 R16 0 1侵染龙眼 ,研究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外植体对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R16 0 1对龙眼红核子和乌龙岭 2个品种都有较强的侵染力 ,侵染率高且重复性好 ,在无菌苗及胚状体上都诱导出大量的毛状根 ;成熟 1月龄的胚状体是转化的良好受体 ;切割处理及低盐培养基有利于毛状根的诱导和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罗汉果带节茎段为材料,对其诱导、继代、生根和移栽等条件进行研究,为罗汉果组培苗生产体系的建立提供条件。结果表明: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g·L-1+琼脂6.0g·L-1为诱导培养基,诱导率可达40.0%;继代培养采用单节茎段扦插和促进腋芽生枝方法,适合的培养基为2/3改良MS+IBA 0.5mg·L-1+GA30.3mg·L-1+蔗糖40g·L-1+琼脂6.0g·L-1,增殖系数为4.0;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IBA 0.5mg·L-1+蔗糖2.0%+活性炭0.1%+琼脂6.0g·L-1,生根率达到94%;栽培基质以泥炭土∶珍珠岩=10∶2为宜,移植成活率可达97.8%。  相似文献   

12.
采用葫芦科植物栝楼、葫芦、木鳖作为砧木嫁接罗汉果,以罗汉果本砧和组培苗作为对照,探讨了不同砧穗组合对罗汉果生长与结果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葫芦科植物科内嫁接罗汉果具有良好的亲和性;用葫芦做砧木的罗汉果嫁接植株与罗汉果本砧相比,具有结果多、产量高、品质好、抗根结线虫能力较强的特点,而且嫁接操作比较容易;木鳖根系强大,抗根结线虫能力强,嫁接罗汉果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旺盛,但是嫁接植株没有开花,可以考虑做基砧用;栝楼种子发芽比较困难,通过变温催芽处理(25 ℃/12 h、35℃/12 h)可提高发芽率,做砧木嫁接罗汉果亲和性一般,坐果率高,高抗根结线虫,但产量和品质不如葫芦砧和罗汉果组培苗,可以作为备选砧木考虑;罗汉果本砧和组培苗易发生根结线虫病,但是组培苗的果实产量和品质较好.在嫁接方法选择上,劈接法嫁接的成活率高于顶插法,而且在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大小等幼苗生长能力方面都显著高于顶插法;在嫁接苗的管理上,于园土中加入20%蚯蚓粪的混合基质能显著促进罗汉果嫁接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分析罗汉果组培苗植株发生徒长、不结果或结果少、果实小的原因,2005年采取培育健壮无病大苗带土提早移栽;科学运筹水肥,做到“前促、中控、后攻”;低节位多次打顶摘心,促进侧蔓生长;对徒长株进行回缩短截;喷施催花剂诱导花芽分化,喷施多效唑抑制节间徒长等预防与补救措施,当年结果株率达94.47%,比2004年提高了13.69%。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发根农杆菌介导芸芥的遗传转化条件,并测定次生代谢物的含量。[方法]通过发根农杆菌R1000介导的遗传转化,建立芸芥发状根的诱导和培养体系,采用氯化钯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发根培养物合成硫苷的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并分析乙酰丁香酮(As)、浸染液pH值和浸染时间等因素对发状根转化频率的影响。[结果]子叶的转化率明显高于下胚轴;AS最佳浓度为100mg/L,浸染液最佳pH值为5.4,最佳浸染时间为20min。PCR的鉴定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1000的rolB基因已成功地转入并整合到该发根培养物的基因组中。[结论]该方法建立了芸芥发状根培养体系,并初步分析了该发状根中硫苷的含量,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以农杆菌介导的吴屯杨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吴屯杨无菌苗叶片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结合草甘膦(PPT)筛选,探讨影响吴屯杨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结果]吴屯杨叶片分化不定芽和生根的草甘膦临界浓度分别为0.8、0.6 mg/L。对预培养2~3 d的叶片,用OD600=0.4~0.5的菌液侵染10~15 min、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AS)200μmol/L、共培养3 d可有效提高吴屯杨遗传转化效率。对成活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转入吴屯杨中。[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吴屯杨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花烟草(Nicotiana forgetiana)无菌苗植株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NAA和6-BA组合培养的再生体系,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A浓度为0.1 mg/L和6-BA浓度为1.5 mg/L,此时再生率达97%、平均芽数达8.65。以卡那霉素(Km)、头孢霉素(Cef)为筛选试剂,探讨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花烟草遗传转化因素,表明卡那霉素敏感性浓度为20 mg/L、头孢霉素抑菌浓度为300 mg/L,在菌液OD600 nm为0.2~0.4时最适侵染时间为5 min;最适筛选培养基(MS+0.1 mg/L NAA+1.5 mg/L 6-BA+300 mg/L Cef+20 mg/L Km)、壮芽培养基Z2(MS+0.1 mg/L 6-BA+0.01 mg/L NAA+300 mg/L Cef+20 mg/L Km)、生根培养基S2(MS+0.1 mg/L 6-BA+300 mg/L Cef+20 mg/L Km)。以最佳组合进行遗传转化培养,获得的生根苗经炼苗移栽后存活35个株系,用CTAB法提取植物组织DNA,经PCR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转入植物组DNA中,阳性率为7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魔芋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及转化植株的筛选条件(抗生素浓度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对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在预培养2 d,用OD600为0.6的菌液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卡那霉素100 mg/L,羧苄青霉素250 mg/L,AS浓度100μmol/L的条件下能有效提高转化效率。再生花魔芋植株经GUS染色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花魔芋基因组中。[结论]为魔芋抗病品种的转基因培育,丰富其种质资源,寻找抗病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中华补血草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对农杆菌介导的中华补血草转化体系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构建中华补血草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中华补血草叶片对卡那霉素敏感,以50 mg/L卡那霉素作为补血草叶片转化受体较为适宜。400 mg/L特美汀能有效抑制农杆菌,而500 mg/L头孢曲松钠则不能。菌株EHA105对中华补血草的转化率达15%,远高于菌株LBA4404和GV3101。对于侵染中华补血草无菌苗叶片的重悬菌液,以OD600为0.7~1.0为宜。4 d共培养的效果较好,15.6%外植体可分化成芽。PCR检测结果表明30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均为阳性,而阴性对照未扩增到条带,表明NPTⅡ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结论]影响中华补血草转化率的关键因素是农杆菌菌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陈凤  王坤  银超  李德明  任楠  李俊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00-8805
[目的]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系统,探讨利用泡盛曲霉表达异源蛋白的可行性。[方法]从国内主要菌种库中购买泡盛曲霉菌株,根据分泌蛋白图谱分析确定合适的宿主菌,在此基础上通过药物敏感性分析确定遗传转化的选择标记,并利用构建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体系对米黑根毛霉脂肪酶基因RML进行转化、表达研究,通过转化子鉴定及性质分析考察泡盛曲霉作为异源蛋白表达系统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分泌蛋白图谱分析确定泡盛曲霉CBS115.52和CICC2257作为异源蛋白表达的宿主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潮霉素抗性基因(HygBr)作为有效的遗传选择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将带有HygBr的质粒pHGW-amdS成功导入泡盛曲霉宿主菌CBS115.52,建立以HygBr为选择标记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介导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hizomucor miehei lipase,RML)的表达载体转化泡盛曲霉,通过底物水解试验、SDS-PAGE及Western blot确定RML基因已在泡盛曲霉中表达。[结论]该研究证明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泡盛曲霉作为异源蛋白的表达体系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对蝴蝶兰进行人工授粉,成熟后将胚播种于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原球茎或不定芽。探讨外源调节剂的种类及浓度,并筛选卡那霉素浓度以及除菌剂的种类及浓度。结果表明:当6-BA浓度为5 mg·L~(~(-1)),NAA浓度为1 mg·L~(-1)时,原球茎的诱导效率最高。当6-BA浓度为1.5mg·L~(-1),同时添加0.5g·L~(-1)活性炭和40mL·L~(-1)椰汁时,壮苗效果最佳。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4mg·L~(-1),除菌剂的种类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除菌浓度为100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