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香料烟区试品种灰色关联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云南保山引进香料烟新品种进行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云香巴斯玛1号综合性状最好,综合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比单一性状的方差分析更为合理,可准确评价香料烟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水稻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价1994年陕西省杂交稻区试中熟组6个参试组合,结果表明,汕优195、威优晚3等综合表面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法定理评价一个品种综合性状的优劣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棉花区试品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河南省1993年参加棉花区试的7个品种,从高产,早熟,抗病,优质4个方面共12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新8704表现最优,具有高产,早熟,抗病,优质,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中389、豫早516分别居二,三位。  相似文献   

4.
烤烟区试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2004年全国区试云南省试点的烤烟新品种进行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云烟97综合性状最好,YNH09次之,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灰色关联度方法较单一性状的方差分析更为合理,可准确评价烤烟区试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对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区试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权、加权关联度和产量3种方法,分别分析我省淮北片连续10a小麦区试资料,获得对参试种的3种评价结果。经与参试种实际使用情况相比较,发现上述3种评价结果均不够准确。进而指出其原因在于上述方法缺乏判别参试种优劣的标准。为此将对照引入这3种方法中作为判别标准,确定参试种的化与劣,结果表明,按照加权关联度法分析,其2a排序结果均优于对照的参试种,绝大多数得到推广使用,因而这一改进后的新方法是可靠的,比另2种方法及常规方法更加准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中熟水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中熟组参试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试品种加以综合分析,应用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鉴定了以辽星1号为代表的一批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米质优和综合表现好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2005年河北省稻作研究所育成的11个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关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法,对其产量、生育期、株高等10个农艺经济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优2和优1关联度大,与参考种最接近,综合性状最好,具有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关联度最小的为412,实际表现最差。结果分析指出,依据关联序所做的评价结果与该品系的实际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水稻区试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水稻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克服了以往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对参试品系的多个表现性状进行综合评判,以便使综合性状好的品系尽早脱颖而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0年度北方稻区区域试验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试新品种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水稻新品种的综合评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课题组新育成的21个冬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依各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价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G9815和G9816综合性状好,产量水平高,早熟,抗病、抗旱、抗例状,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水稻优质新品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000~2001年宁夏10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系)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认为灰色系统理论对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审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华  殷延勃  王昕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95-95,97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对 1999~ 2 0 0 0年宁夏 10个水稻品种 (系 )主要品质性状以及环境因子与整精米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水稻品种 (系 )的生育期是影响水稻品种 (系 )整精米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施氮肥量和抽穗期到成熟期间的日平均气温是影响水稻品种 (系 )整精米率的 2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品种的品质外观如透明度、种子的粒长及长宽比也决定着水稻品种 (系 )整精米率的高低。施磷肥量、日平均气温差及降雨量也都影响水稻品种 (系 )的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997-1999年江苏省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的9个供试品种(系)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B9607综合性状最好(r=0.855 9),盐94-258次之(r=0.776 4),优质1号综合性状最差(r=0.653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施州水稻主栽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变化规律。[方法]于2011~2015年采用病圃田间自然诱发方法对恩施州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开展稻瘟病抗性监测鉴定,并对有2a以上叶瘟和穗瘟数据的30个品种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抗性最好的为谷优92和全优128,在监测年份其综合指数均≤2.0;抗性较好的有全优2689、川谷优202等7个品种,其综合指数在2.1~4.0;抗性较差的有深优9752、骏优172等6个品种,其穗瘟发病率个别年份达到高感级别;抗性最差的是川丰6号、科优21等4个品种,在监测年份出现了1a以上穗瘟损失率高感级别。福优325和全优2689这2个品种的穗瘟发病率在近5a间呈现出较有规律的波动。[结论]试验结果为恩施州水稻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芬  邵国军  韩勇  王铮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5):11-13,18
辽粳系列品种是指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育的系列常规水稻品种。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和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选用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18个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成粒数的可塑性最大,千粒重的可塑性最小;偏大穗型品种其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密切程度高,高生物产量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多穗型品种其穗数与产量的密切程度相对更高一些;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其他因素通过总粒数对产量发挥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到优异的种质资源用于水稻育种研究,对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95份爪哇稻分8期播种,考察了株高、穗长、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播始历期共8个农艺性状。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模型构建的理想品种的农艺性状值为参考序列,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求得理想品种与各爪哇稻的关联度系数,根据关联度系数大小对爪哇稻品种排序。结果表明,爪哇稻各农艺性状既受自身遗传背景的影响,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每个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爪哇稻各农艺性状间的密切程度不同,要想提高爪哇稻的结实率,应注重筛选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穗数较高的品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筛选出LABELLE-2、IR71217-24-1-2、IAPAR9、MUAT MENIA 16238、C711098、IRAT 109、MD762、MD756、KIYALEH和PANTIA等综合性状较好的爪哇稻品种。  相似文献   

17.
水稻株型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12个水稻品种的21个株型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株型性状总体上与产量、穗数间的相关性较强,而与千粒重、每穗粒数、穗长间的相关性较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剑叶叶宽、倒三叶叶长、倒二叶叶厚对产量影响较大,倒三叶弦长、剑叶叶鞘长及倒二叶叶鞘长的影响次之,叶开角及叶基夹角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水稻育种效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杂交水稻育种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杂交水稻在育种方法、特异种质、品质培育、市场开拓及育种机制上的全面创新,从而使杂交水稻品种多样化,杂交稻米品质优化,杂交水稻研究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文章还讨论了实施该《条例》后,可能产生的资源交流相对保守、技术原创受到限制以及维权成本较高等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