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冀西北高原为高寒半干旱地区,降水是此地区土壤水分的唯一给源,研究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对高效利用降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采用定点观测的方法,对不同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被生长期内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化存在差异。生长前期,3种植被0 ̄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农田耕翻地最高,水分条件最好,人工草地与退耕还林地互有高低,30 ̄60cm土层退耕还林地最高,人工草地最少。生长前期,农田耕翻地表层土壤水分较好,能满足春季作物生长要求。生长中期,0 ̄30cm土层农田耕翻地最低,人工草地与退耕还林地互有高低。30 ̄60cm土层农田耕翻地最高,人工草地最低。生长后期,0 ̄60cm土层农田耕翻地土壤含水量最高;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与退耕还林地相比较,0 ̄40cm土层差异不大,40 ̄60cm土层退耕还林地高于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2.
冀西北地区适宜不同地力条件的青贮玉米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冀西北地区的农业生态特点,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对照,2010年对引进的4个青贮玉米新品种(曲辰9号、辽单青贮625、田丰88和桑草1号)进行旱地和水浇地2种地力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比较试验,旨为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田丰88在旱地条件下的干物质产量达8 900.4 kg/hm2,较对照增产34.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蛋白含量为9.21%,也极显著高于对照。田丰88抗逆性最强,最适宜在冀西北地区旱瘠薄地种植。曲辰9号和辽单青贮625在水浇地条件下的干物质产量分别达18 800.9 kg/hm2和18 600.9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23.7%和22.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1.25%和10.97%,也极显著高于对照,2个品种均可在土质肥沃的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其中曲辰9号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冀西北坝上地区莜麦田间除草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在冀西北坝上地区莜麦田进行除草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2%2,4-D丁酯乳油、巨星(75%苯磺隆干悬浮剂)、20%二甲四氯可溶性粉剂都可有效杀灭莜麦田间阔叶杂草。几种除草剂的建议使用浓度为:72%2,4-D丁酯乳油为750mL/hm2,巨星(75%苯磺隆干悬浮剂)为18g/hm2,20%二甲四氯可溶性粉剂为1950g/hm2。野燕枯水剂和72%2,4-D丁酯乳油、20%二甲四氯可溶性粉剂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防除莜麦田间的阔叶杂草和野燕麦。建议使用浓度为:72%2,4-D丁酯乳油+48%野燕枯水剂为750g/hm2+3375mL/hm2;20%二甲四氯粉剂+48%野燕枯水剂为1950g/hm2+3375mL/hm2。  相似文献   

4.
冯韧  李鑫娥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62-162,169
冀西北鲜食糯玉米,经育种专家培育,通过选择优良品种,采取优化种植、精耕细作、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改进,从而实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冀西北地区加工型青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平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113-113,115
蚕豆在冀西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2009年蔚县开始进行加工型青蚕豆栽培,采摘的青豆荚用作加工蚕豆粒罐头的原料。介绍了冀西北地区加工型青蚕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精细整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中耕除草、整枝摘心、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冀西北旱地地膜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冀西北旱地地膜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覆膜、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促进当地西瓜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适合冀西北地区的优质高产青饲料作物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个青饲料品种(农大108(CK)、巡青518、乐食高丹草、墨杂1号青饲玉米、墨西哥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进行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青饲料作物新品种。[结果]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最高,分别为49 830和46 620 kg/hm2,比对照增加42.1%和32.9%。百绿001和墨杂1号的青饲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其生育期也较长。除墨西哥玉米外,其他品种在生育期内均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干旱性。墨杂1号青饲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达12 510 kg/hm2。[结论]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种植,而墨西哥玉米不适合在该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白桦林型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及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冀西北清水河流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纯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dhtii Mayr)×白桦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混交林3种典型白桦林型,对林下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进行测定,利用分形模型比较其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分形维数介于2.388~2.563之间,3种白桦林型平均分形维数大小排序为:白桦纯林(2.474)>山杨×白桦混交林(2.453)>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2.423)。(2)土壤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3)3种白桦林型林下土壤均为典型的粉砂壤土,土壤分形维数与粉粒和黏粒分别呈极显著与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极细砂粒则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分形维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分形维数相比其他2种林型较低,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白桦林型。因此,土壤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地与土壤养分差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干旱是制约丘陵旱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丘陵旱地玉米的单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高产栽培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冀西北玉米的库、源关系。方法相同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种植2个紧凑型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2个平展型品种——长城799、张玉117,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对4种玉米的源、库协调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群体条件下超高产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高于普通品种,开花后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增大,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988**)。结论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开花后群体光合势,即在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有利于库容的扩大和充实,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氮素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氮素水平对山农饲玉7号和农大108两个饲用玉米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玉米全株的鲜物质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且能提高饲用玉米的品质,以N4(337.5kg/hm^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在冀西北半干旱高寒区的两种不同的土壤中,进行饲用玉米产量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滩地明显高于沙地.沙地追氮对饲用青玉米有明显增产效果,而滩地追氮对饲用青玉米没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饲用玉米品种农大108(ND108)和山农饲玉7号(SY7)不同收获时间处理下的玉米全株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全株饲用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玉米全株的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下降而后略上升,生物学产量、各营养成分的产量及饲料总能量均明显增加。综合玉米全株的生物学产量和营养品质,SY7在生长期第85~90d,ND108在第90~95d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玉米全株生物学产量和最高玉米饲用价值。两个饲用玉米品种相比,SY7玉米全株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ND108;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总能量储备高于ND108,粗脂肪含量低于ND108,综合衡量玉米全株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玉米品种SY7要优于ND108。  相似文献   

14.
对饲用玉米品种农大108(ND108)和山农饲玉7号(SY7)不同收获时间处理下的玉米全株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全株饲用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全株的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下降而后略上升,生物学产量、各营养成分产量及饲料总能量均明显增加。综合玉米全株的生物学产量和营养品质,SY7在生长期第85~90 d、ND108在第90~95 d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全株生物学产量和优良的饲用价值。两个品种相比,SY7全株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ND108,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总能量储备高于ND108,粗脂肪含量低于ND108。综合衡量,SY7要优于ND108。  相似文献   

15.
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免耕(NT)、深松耕(DT)和旋耕(RT)对旱作玉米田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夏玉米产量等的影响。2a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耕作措施后,各处理土壤体积质量差异主要集中在0~40cm(P0.05),耕作前后40~60cm土壤体积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耕作方式对土壤储水量有明显影响,其中,播种后0~50d,深松耕和免耕处理0~100cm土壤储水量均高于旋耕;播种后70~120d,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储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耕作措施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在作物生育前期(播种后0~30d)表现明显(P0.05),表现为旋耕玉米田土壤温度高于免耕和深松耕,播种后50~120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深松耕和旋耕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免耕分别高3.35%和1.91%。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免耕和深松耕净收入较旋耕分别高138.48元/hm~2和259.38元/hm~2。因此,深松耕为旱作夏玉米田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覆盖模式对不同类型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全膜覆土穴播(PM)、玉米秸秆带状覆盖(SM)3种种植模式为主区,‘中麦175’(ZM175)、‘兰天26号’(LT26)、‘天选50号’(TX50)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副区,分析不同覆盖模式和小麦品种组合处理下旱地麦田水温特征、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覆盖不同程度降低了灌浆期0~25 cm土壤温度,并增加拔节期和收获期0~120 mm土壤含水量。PM土壤温度比CT降低1.3℃,土壤含水量提高5.20%,籽粒产量增加9.36%,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的显著增加。SM土壤温度比CT低1.5℃,土壤含水量提高9.75%,籽粒产量略高于CT,但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依次为LT26ZM175TX50。覆盖(PM和SM)对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降落数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糊化粘度、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有显著影响。比较CT,PM降落数值、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分别增加4.13%、16.13%和8.33%;SM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52%和6.07%,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分别提高1.93%、3.86%、2.46%。研究也表明,所有品质指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在降水量500mm左右的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PM有利于强筋型品种加工品质的优化,SM趋于使弱筋型品种筋力更弱,但由于覆盖模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相对有限,合理的品种选择是实现该区域旱地冬小麦优质化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镁肥对红壤饲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原位红壤土不同的镁肥(碳酸镁)添加量对饲用大豆的叶绿素、株高、生物量、ADF和NDF含量、粗蛋白、可溶性糖及K、Mg、Ca含量的影响。[结果]适量镁肥(100 mg/kg)可显著提高大豆植株的生物量、粗蛋白以及镁元素的含量,但对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均无显著影响;低量镁肥(20 mg/kg)的施用对生物量、粗蛋白以及镁元素的作用效率降低,过量镁肥(200 mg/kg)反而会抑制大豆叶片中钙元素的含量。[结论]在红壤上施用适量的镁肥可提高饲用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农田合理施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明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播种的有效方法,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探墒播种条件下,2~7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增加了4.31%,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旋耕较免耕探墒提高了地温,但免耕探墒条件下0~20cm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少耕处理的产量最低,为6555.38kg/hm2,免耕探墒播种的产量为6591.82kg/hm2,较旋耕降低553.36kg/hm2,减产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免耕探墒播种是旱地农业生产中有效的抗旱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9 a田间定位试验作为基础,分析深松耕(CPT)、免耕(ZT)和翻耕(PT)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理化指标、细菌丰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变化特征,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西北旱作麦田土壤特性及冬小麦产量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免耕处理下土壤水分显著提高了6.5%和9.7%,有机碳质量分数提高了40.5%和31.9%,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34.9%和34.3%,脲酶活性提高了14.1%和12.8%。pH降低3.4%和2.2%,深松耕和免耕下细菌丰度也显著降低。相较于翻耕,深松耕和免耕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效应并不一致,深松耕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提高了7.6%,而免耕处理下降低了7.6%。因此,深松耕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扰动,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提高作物产量,是西北旱区一种较为合理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氮肥用量、时期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氮肥用量、时期对一年生夏播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来评价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夏播墨西哥玉米生长季内刈割3茬,叶片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贡献最大;在中氮(300 kg·ha-1)和高氮(600 kg·ha-1)2种水平下,氮肥用量对第1茬草产量的影响大,底肥肥效仅持续作用到第2茬的叶片;第2茬的茎鞘及第3茬的整个收获部分都表现追肥效应。增施氮肥提高了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含量,降低了粗灰分(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氮肥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NFE)及总能量(GE)的产量影响程度大于施肥时期,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底肥肥效降低而追肥肥效增加;酸性洗涤纤维的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是由于干物质产量提高的幅度大于含量降低的幅度。在较高氮肥水平下,底肥一次施入有利于提高产量及其饲用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