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抗病优质丰产甘蓝新品种秦甘80选育及其目标性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甘80是利用具有抗病优质和配合力高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B2523-3-2和FT6358-3-3配育成的杂交一代,为中熟甘蓝新品种,定植到叶球收获80d左右。植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TuMV、Br、CMV 3种病害;中心柱6.2cm,紧实度0.53,帮叶比25.8%;叶质脆甜,富含营养物质,100g鲜重含粗蛋白1.125g,粗纤维0.514g,可溶性糖2.21g,VB_1208.97mg;平均产量75 980.3kg/hm~2,比对照京丰一号增产18.8%。  相似文献   

2.
甘蓝新品种秦甘70的选育及其抗病优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甘 70是利用具有抗病优质和配合力高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 HS2 10 3- 6 - 9和 FT6 32 8- 1- 5配育成的杂交一代 ,为中早熟甘蓝新品种 ,定植到叶球收获 70 d左右。植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中心柱 6 .5 cm,紧实度0 .5 7,帮叶比 2 6 .5 % ;叶质脆甜 ,富含营养物质 ,鲜重含粗蛋白 11.81g/ kg,粗纤维 4 .113g/ kg,可溶糖 32 .5 g/ kg,VB1 2 .118g/ kg;抗 Tu MV,Br和 CMV3种病害 ;产量 6 4 32 0 .0 kg/ hm2 ,比对照中甘八号增产 15 .1%。  相似文献   

3.
秦甘78是利用优质抗病和配合力高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BD2549-5-6-8和YP0326-8-5-2-8选育成的杂交一代中熟甘蓝新品种,定植到收获78 d左右。植株综合性状优良,中心柱5.2 cm,紧实度0.58,帮叶比24.9%;叶质脆甜,100 g鲜重含蛋白质1.9 g,粗纤维素5.5 g,可溶性糖3.2 g,干物质7.6 g,vC 0.052 g;抗TuMV、Br和CMV 3种病害;单球重1.90 kg,产量68 310.3 kg/hm2。  相似文献   

4.
秦甘55是利用抗病优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MSP01-685628和优质自交不亲和系YC97-243576选育成的杂交一代甘蓝新品种,定植到收获50~55 d.植株综合性状优良,中心柱5.8 cm,紧实度0.68,帮叶比21.5%;叶质脆甜,品质分析表明,含干物质6.8%,粗纤维0.53%,可溶性糖3.72%,vC 0.1812 mg/g;高抗病毒病和霜霉病、抗黑腐病;单球质量0.8 kg,产量57661.5 kg/hm2.  相似文献   

5.
陕西汉中地区早春甘蓝栽培面积已有3 000hm2左右,早春甘蓝是供应汉中和周边地区春季蔬菜淡季市场上最主要的蔬菜之一。汉中地区菜农栽培早春甘蓝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已成为当地甘蓝主要栽培类型,早春甘蓝周期短,效益高,深受菜农欢迎。秦甘60为甘蓝早熟杂种一代品种,已成为汉中地区早春甘蓝的主栽品种,其适宜播期为2月上旬,采用平畦和半高畦覆盖栽培,合理栽培密度4 500苗/667m2,依据甘蓝生长发育规律,科学浇水、施肥,结球期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是栽培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春季甘蓝品种秦甘70、秦甘80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是我国主要蔬菜栽培种类之一,目前全国甘蓝栽培面积已达36.7万hm^2,陕西省面积约为1.67万hm^2。甘蓝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一年可多茬栽培,营养物质含量高,栽培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随着甘蓝脱水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甘蓝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因而栽培者渴望获得新的甘蓝品  相似文献   

7.
应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甘蓝一代杂种秦甘60及其亲本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图谱。结果表明,甘蓝秦甘60(F1)及其亲本在苗期的POD酶谱和EST酶谱表现相一致,都表现为单一亲本型,具有母本的完整酶带。对秦甘60(F1)杂交率的鉴定在其反交种中是可以利用POD酶Rf0.227、0.273酶带或EST酶Rf0.778酶带将其与父本自交种区分开,但在正交种中与母本自交种不易区别。  相似文献   

8.
优质甘蓝三抗抗源J8806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陕西、北京、四川、黑龙江等4个区域不同致病力的毒原和菌原,以品质优良的自交系为材料,筛选采用了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和结合自然诱发鉴定筛选方法.经过对材料反复筛选鉴定后育成了优质甘蓝对TuMV、Br和CMV 3种病害高抗自交系J8806(抗源).品种选育利用优质J8806抗源为亲本与其他5个优良抗病自交系杂交,育成了优质抗病符合育种目标的2个组合J8806×H13和J8806×H21,其中J8806×H13定名秦甘60.  相似文献   

9.
丰产优质抗病小麦品种丰优3号及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优3号是黔西南州农科所通过复合杂交选育的丰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2002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组合为S69/31003///8131-1//BF4-8/阿波。1品种特征特性丰优3号属半冬性中熟品种,适宜在黔州山区除铜仁地区外各地州市种植,平均生育期200天,较我省大面积推广品种丰优2号早熟3天。苗期生长势强,叶色浓绿,半直立,幼苗主茎叶鞘浅紫色。成株株高86.6cm,叶色浓绿,叶片短宽直立上举,株型紧凑,茎秆强度强,抗倒伏,亩穗数17.1~25.0万穗,穗粒数43.8粒,千粒重44.1g。产量三要素协调,后期成熟落黄好,不早衰,丰产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10.
承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主要完成人:蒋武生张晓伟原玉香姚秋菊王志勇张强赵艳艳姜俊张雪平王国群研究时间: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项目简介  相似文献   

11.
选用产量和品质水平差异大的小麦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其在产量、SDS沉降值方面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高产×强面筋型组合F1 产量高 ,但品质难达到优质品种的水平 ;强筋×强筋型组合可以使F1 品质好、产量高 ,但可能高产而不稳产 ;弱筋高产×强筋高产组合F1 产量高品质差  相似文献   

12.
衡谷11号是以培育优质、高产夏谷新品种为目标,用冀谷20为母本、豫谷11为父本进行杂交,历经7代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2011~2012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813.5 kg/hm2,居2 a参试品种第2位,较对照品种冀谷19增产6.33%。2013年1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3.
高产 优质 抗病虫棉花新品种邯685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邯685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邯郸284为母本、邯97HS-62(GK12选系)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适宜在冀东早熟棉区春棉种植以及其他同类型棉区种植,2007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云粳3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合系41号、云粳20号。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440.0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7.90%。2013年参加云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07.5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5.06%。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稻区及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型稻区推广种植。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研究介绍了云粳3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协优中1号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杂交晚籼稻新组合,其母本为不育系协青早A,父本为恢复系中组14。该组合具有熟期早、抗稻瘟病、米质优、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10年2月6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甘薯新品种冀薯99的选育及其高产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薯近缘野生种,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选育出甘薯新品种冀薯99。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北方薯区种植。研究了冀薯99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该品种叶面积指数适中,T/R进展合理,净同化率和经济系数高,属早熟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刘晓燕  蒋燕  翟玉铃  连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03-7503,7542
为鉴定和评价毕节地区生产上所用半夏栽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和品种的特性特征,为品种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区组设计,对尖叶多杆(大个)、河镇1号、尖叶高杆半夏、圆叶短杆黑叶半夏、威宁野生半夏(CK)、海镇2号、黑石头镇黑石村半夏7个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圆叶短杆黑叶半夏单位鲜产居第一,为7 966.5 kg/hm2,较对照增产334.6%,商品半夏比率和单粒重均远高于对照。其次黑石头镇黑石村半夏单位鲜产为7 320.0 kg/hm2,较对照增产299.3%,商品半夏比率为73.12%,但单粒重较低仅为1.2 g,仅高于对照,比其他低。建议圆叶短杆黑叶半夏作主推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黑石头镇黑石村半夏为次要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