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豆是需钾较多的作物,但供钾量过高或过低均影响大豆植株对钾的吸收与利用。针对近些年来,人们偏施氮、磷肥,忽视钾肥的使用,以及大豆重迎茬面积不断增加,造成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现象。本文对大豆施用钾肥的适宜用量及氮、磷、钾最佳比例进行了研究,为钾肥在生产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1~2003年设在黑龙江省海伦市祥富镇大豆试验示范园区。前茬大豆,土壤为黑土,中等肥力,pH值5.8。土壤速效氮7.8mg/kg、速效磷14.3mg/kg、速效钾107.2mg/kg。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1m2…  相似文献   

2.
轮作对黑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耕地地力的影响,依靠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在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设置的定位监测点,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pH、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长期连作产量下降,轮作可以提高大豆、玉米单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同,大豆连作,土壤全氮含量大幅下降,有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玉米连作,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大幅增加,全氮含量小幅下降。因此轮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连作造成作物减产,玉米长期连作不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大豆连作下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通过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海南省保亭县橡胶园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磷、钾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速效氮和速效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弱,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中等,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相关距离变化范围分别为6 938.8、18 040.8、6938.8 m。速效磷和速效氮的空间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速效钾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2)保亭县胶园土壤速效氮整体水平较低,主要为第四和第五等级;速效磷含量整体水平为中偏低,主要为中下水平的第四等级,速效钾含量整体水平较低,以第五等级为主。  相似文献   

4.
草木樨及其根茬对土壤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将草木茎叶和根茬剪碎并以不同比例与土壤混合后装入塑料圆管埋入土中,于一定时期取样测定土壤速奖券分,结果表明:土壤氨态氮的速效磷均呈现前期下和,然后回升,达到高峰再回落的特点,但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速效钾则出现两次释放高峰,并且开始就上升,草木樨茎叶做绿肥增加了土壤速效磷,钾的释放强度,而氮的释放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肥料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间,不施肥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6.6%、106.6%、24.3%、18.2%、32.2%,而施肥处理其分别为22.7%、82.7%、41.4%、23.8%、19.5%,施肥可使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变异性降低。平均来看,土壤硝态氮的变异性最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性较小。在不施肥条件下,铵态氮和速效钾均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硝态氮仅在分蘖期较高,速效氮和有效磷没有明显的高峰和低峰期。在施肥条件下,铵态氮出现3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硝态氮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速效氮和有效磷在分蘖期较高,速效钾在整个生育期变化幅度较小。但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旱作农田不同耕作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瑞芬  程滨  张强  张一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93-10895
以太原市旱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5种耕作土壤8种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大,全氮变异系数最小;不同耕作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有效铁、锰、铜和锌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表现为:玉米地〉麦地〉大豆地〉马铃薯地〉谷子地,全氮、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表现为:玉米地〉麦地〉大豆地〉谷子地〉马铃薯地。  相似文献   

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4年设在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试验站和原种场 10 号地,土壤类型均为潜育化草甸黑土。试验站土壤有机质含量 3.48%,pH值 8.1,速效氮93.1mg/kg,速效磷 19.1mg/kg,速效钾103.8mg/kg,前茬玉米,春耙茬整地,原垄种大豆;每公顷施肥200kg,氮、磷、钾比例为 1∶  相似文献   

8.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种植于大田,对农田进行了施用水葫芦(将晒干的水葫芦按4500 kg/hm2施入农田)和不施用水葫芦处理,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等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农田施用水葫芦使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增施氮肥,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农田施用水葫芦与施氮处理的互作效应对水稻成熟期氮、磷、钾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农田施用水葫芦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稻田土壤速效养分物质含量是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养分物质吸收量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胶东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及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于2003~2006年采集山东苹果主产区烟台、威海主要县市110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分布,并研究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东半岛苹果园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1.14%、碱解氮含量为74.9 mg.kg-1、速效磷含量为40.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22.7mg.kg-1土壤养分特征为有机质偏低、碱解氮呈两极分化、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不同主产县间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栖霞有机质偏低、碱解氮中等、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文登有机质较高、碱解氮两极分化总体偏高、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较高;环翠有机质很低、碱解氮总体偏低、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很低.对栖霞248个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在测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质含量可增加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小于100、70和150 mg.kg-1左右以下时,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与产量呈正相关,而超过上述值时二者呈负相关.高产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园,与低产园相比,高产园磷钾增幅较大,磷、钾是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氮磷钾肥比例为1:0.65:1.34.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槟榔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间关系,在海南槟榔种植园采集槟榔与相应土壤样品,包括槟榔不同生产管理水平、正常结果和黄化槟榔区,分析不同生产管理水平和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槟榔营养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速效磷、全钾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钾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与叶片全N、P、K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槟榔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间存在彼此互相促进的关系;槟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对槟榔叶片N、P、N含量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于大豆的种植尤其是高蛋白大豆的生长发育。从国际国内市场对高蛋白大豆的需求趋势来看,全球大豆蛋白产量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中国的食用大豆消费量也逐年增加,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明显高于转基因大豆15% ̄20%。因此应利用吉林省东部地区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对此,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保证,加大种子培育等科研投入及针对豆农适当发放种子补贴以此鼓励和引导农民的种豆积极性。同时以非转基因作为绿色盾牌,提高吉林省高蛋白大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亚纳  田辉  司岸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82-15284
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实验室奈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接种密度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值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15~25℃,湿度65%~75%,接种密度8~12条/盆。蚓粪与处理前的猪粪相比。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下降,而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升高,pH值由碱性下降至中性偏碱。  相似文献   

13.
通过晚稻田间"3414"肥效试验,分析比较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浦北县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评价土壤有效养分的丰缺,建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并计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结果表明:在浦北县酸性结晶岩类残积物地区的稻田,氮、磷、钾养分对早稻植株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中,氮占主要,钾次之,磷较小;在全氮含量2.06g/kg、速效磷含量22.4mg/kg、速效钾含量62mg/kg的土壤肥力条件下,每667m2施N:11.33kg,P2O5:3.282kg,K2O:7.444kg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林龄人工红松林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阶段红松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水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大于天然次生林;水解氮质量分数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上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与水解氮不同,速效钾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则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红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锌和有效锰的质量分数均大于红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非根际土壤的质量分数。综合各因素和已有研究结论,最终得出混交林这种经营方式更适合研究区域内红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天坛公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CaCO_3含量、土壤pH及全盐含量等的分布及其转化规律.探索了园林内土壤与一般同土类同质地的农耕地土壤之间的相似性和特殊性.证实了某些土壤不良的物理性状对土壤氮素转化有很大影响,为园林内土壤的改良及培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磷肥施用方法对滴灌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膜下滴灌水稻磷肥施用技术,为膜下滴灌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方法对膜下滴灌水稻的增产效应、产量结构、氮磷钾养分阶段吸收量和分配特征的影响,以及氮磷钾肥在土壤中的移动及分布.结果表明,滴灌水稻氮、钾肥随水滴施配合磷肥40%基施+60%滴施增产39.1%;稻株氮、钾养分含量生育前期最高;分蘖期吸收氮磷钾占全生育期30.72%、19.31%和22.32%;氮肥移动性好,磷肥移动性弱,钾肥介于两者之间.滴灌水稻氮肥和钾肥可全部随水滴施,磷肥应采取滴施为主,基施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1990~1992年在山西榆次市对黄土高原旱地春谷吸肥与土壤耕层供肥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耕层氮磷供给能力动态变化遵循倒Logist10生长曲线方程变化,钾的供给能力动态变化遵循一次方程变化;谷子不同生育时期吸收氮磷钾动态变化遵循Logist10生长曲线方程变化;谷子一生随着生育进程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逐渐增加,土壤氮磷钾供给量则随着谷子吸收量的增加而减少,即供给能力趋于减弱,氮的吸收高峰与土壤供给高峰基本一致,磷的吸收高峰在土壤供给高峰之后,钾的吸收高峰在土壤第一供给高峰期,孕穗至抽穗阶段是谷子吸收氮磷钾的高峰期;从谷子一生来看,吸收氮磷量小于土壤供给量,钾的吸收量大于土壤供给量。通过分析并对榆次市黄土高原区旱地春谷施肥问题提出新见解,即亩产要达到200kg以上应重视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18.
通过2年的试验表明:夏秋反季节花椰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呈“S”型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移栽后的60 d生长相对缓慢,移栽后60~75 d干物质积累变化迅速,干物质日积累量达到6.9 g。氮磷钾的吸收规律表现为:氮的吸收最高峰出现在移栽后的第75 d左右,吸收强度达到176.2 mg/d;磷钾的吸收最高峰出现在移栽后的第75 d左右,吸收强度分别达到49.5 mg/d和195.3 mg/d。花椰菜对氮肥和钾肥的吸收都表现出较大的需求量,磷在移栽第75 d左右表现出较大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9.
归纳总结了核桃树体器官主要营养元素的代谢规律,包括核桃叶片、营养枝和结果枝、根系、果实等器官,以及萌芽至落叶的整个生长期中N、P、K、Fe、Mn、Cu、Zn等主要营养元素的代谢规律;核桃主要器官在整个生长期N、P、K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春季萌芽期各器官中较高,至种仁充实期之前下降较大,到种仁充实期果实的含量急剧上升,而营养器官养分输送到果实使之大幅度下降;生产单位产量的干核桃至少需提供N、P、K的量,并根据核桃生长发育规律提出年度肥料分配方案;核桃种仁充实期和成熟期养分变化规律;种仁充实期应把K、N的作为施肥重点,P、Ca、Mg可以考虑少施或不施,Fe、Zn、Mn在土壤养分缺乏时需要施肥补充;核桃成熟期必须做到精准施肥才会有最佳效果,施肥量不足和过量施肥均会降低坚果重量和品质;必须充分成熟后采收,才能确保坚果重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论文对合江方竹幼竹的高生长过程的进行观测,通过最优分割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合江方竹的生长过程分为初期、盛期、末期。其中盛期历时28 d,日平均高生长量23.4 cm,高生长量占全高的85.6%。合江方竹昼夜生长差异不大,高生长最快在2时,最慢在14时和4时左右。通过对合江方竹营养器官养分分析表明,同一元素在不同器官的含量不同,N元素含量顺序为:笋>叶>箨>枝>秆;P、K元素的含量顺序为:笋>箨>叶>枝>秆,其中N、P、K三种元素在笋中的含量最大。根据合江方竹营养器官养分分析计算其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分别是:N 175.78 kg/hm2,P2O513.36 kg/hm2,K2O 112.0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