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甜叶菊斑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斑枯病菌(Septoria steviae Ishiba,Yokoyama et. Tani)菌丝生长适温是20—25℃,适宜pH值是4—6。在不同培养基上以在PDA上生长最快,在寄主煎汁和菠菜煎汁培养基上单位面积菌落产孢量最大。光照对产孢有促进作用,微量元素硼在一定范围内有促进产孢的作用。分生孢子萌发适温是2C—25℃,适宜pH值4—5。孢子在RH>96%时可萌发,以在水中萌发为好。萌发需要通气条件。孢子在2%葡萄糖液中比在清水中萌发效果好。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  相似文献   

2.
用常规方法培养,观察洋葱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病菌生长的 pH 值为3~11;光照能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病菌在添加硫酸镁和碳酸钙的 PDA 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多。  相似文献   

3.
对葡萄房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该菌在5~30℃中都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25℃;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m in;分生孢子在5~30℃之间均能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在5%蔗糖、5%葡萄汁中孢子的萌发率较高;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刺龙芽回枯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适宜于该病菌生长,寄主煎汁培养基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葡萄糖、淀粉、蛋白胨、牛肉膏是该病菌生长的适宜碳源和氮源,酵母液、谷氨酸可保持其很高的生物量,但却不利于菌丝的平面生长,果糖、尿素、丙氨酸和硝酸铵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丙氨酸和硝酸铵对促进菌丝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双重作用,缺碳和氮条件不利菌丝生长和繁殖;病菌菌丝在其易于利用的营养条件下呈白色且生长稠密,反之颜色变深,生长变稀。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25~30℃,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温度为30℃;菌丝在60℃保存20min或分生孢子在55℃保存20min条件下可导致死亡。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没有影响,对分生孢子的产生影响较大。菌丝生长的最佳pH值为7.0,偏酸或偏碱环境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中性环境不利于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pH值为6.0~7.0。  相似文献   

5.
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chalinen A.Bor)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菌丝生长适温20~30%,适宜pH值6~8,在不同培养基里以PDA最佳。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最佳、果糖最差,氮源以牛肉膏最佳、酵母液最差菌丝、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是55℃10min,60%10min。  相似文献   

6.
黄瓜蔓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研究了黄瓜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melonis)生物学特性,并对药剂进行了室内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致死温度为45.5℃10min。全黑暗和全光照处理下的菌落直径与12h光暗交替在P<0.01时差异极显著。病菌对C源营养的利用率高于N源,其中对乳糖的利用率最高。供试的6种药剂中以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芦笋茎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崇明岛芦笋茎枯病的症状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步确定该病原菌为(PhomopsisasparagiSacc.)。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20~25℃;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在水滴中不萌发,致死温度为49℃10min。12h光暗交替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用平板法和纸叠法对10种杀菌剂进行抑菌效果测定,结果表明75%达科宁700倍液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65%好生灵500倍液,而12.5%的力克菌3000倍液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1979—1986年对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研究。此病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在含有淀粉、果糖、乳糖和蛋白胨、天冬酰胺以及荠秆鲜、干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发芽需要有少量的碳源。对pH值的适应范围比较广,以pH5—7最适。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3-29℃,分生孢子发芽最适温度22-28℃。对光照不太敏感,但在黑光灯下较易产生分生孢子。根据4个菌株比较研究的结果,初步认为菌株间可能有分化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9.
桃枝枯病是近年来在江、浙、沪一带出现的一种新病害,为有效防控桃枝枯病,对其病原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桃枝枯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温度25℃、pH 6.0~7.0及光照12 h·d~(-1)条件下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牛肉浸膏。病菌在PDA上易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温度25℃、pH 6.0~7.0、光照12 h·d~(-1)及高湿(95%以上)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综合而言,不同的营养(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光照、pH、湿度等环境条件对桃枝枯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温度25℃;最佳pH=5;最佳C源为蔗糖;最佳N源为蛋白胨;全光最适其生长,并能产生分子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病原菌分生孢子在25-32℃下、2%葡萄糖中、100%相对湿度下,孢子萌发率最高。但随湿度降低,萌发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PhomopsismyricinaY.J.HuangetP.K.Chi。室内20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对布朗李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ingetSchrenk]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与子囊果和子囊孢子形成最佳培养基为PSA 1‰酵母膏。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氮源以脯氨酸最好。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为20-25℃;pH值范围为2-11,最适pH6-8。子囊果和子囊孢子形成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25℃和7-8。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0-30℃;最适pH值分别为6-8和7-9。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布朗李杆煎汁和布朗李果汁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光照处理对该病菌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试验点土壤及荸荠种杨梅(Myrica rubra)的根、枝条、叶片、果实进行了铜(Cu)、镉(Cd)、铅(Pb)、汞(Hg)和砷(As)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采样点土壤中均检测出Cu、Cd、Pb和As,而Hg未检出;检出的重金属在0~20 cm、20~40 cm土层中均有不同程度存在,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深层土。Cd、Hg、Pb、Cu在杨梅根、枝、叶、果实中均检出,而As只在果实中被检出;不同重金属元素在杨梅树体同一器官中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一年生枝除了Hg外,其余3种重金属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同一种重金属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Pb和Cu的分布呈现出一年生枝二年生枝二年生枝老叶一年生枝新叶二年生根果实的相同特征,Cd主要分布在一年生枝和二年生根当中,Hg则主要分布在叶片中。  相似文献   

14.
杨梅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加速杨梅良种繁殖,针对杨梅植物体富含单宁,扦插难生根的生理特性,进行了促根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筠将插条基部用0.1%硝酸银溶液包12h,然后进行综合处理,生根成活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Endo-PG基因在果实肉质变化以及后熟软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45份杨梅试材中endo-PG基因的部分DNA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测序总长度为1 866bp,共发现178个SNP,其中,单现突变位点为60个,简约信息位点为118个,核苷酸多态性值(Pi)为0.27。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在45份杨梅试材中的endo-PG基因存在12种单倍型。基于邻接法NJ构建endo-PG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45份杨梅试材被划分为4个组,聚类结果与果实硬度存在一定联系;此外,‘荸荠’等品种存在2种等位基因,且两者差异较大,被划分于不同分组;而‘东魁’等品种纯合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杨梅组织培养防污染与防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杨梅(Myrica rubraSieb et Zucc.)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污染和防褐化问题。[方法]以东魁杨梅品种茎段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研究不同消毒灭菌方法、不同茎段部位和不同防褐化措施对外植体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以75%乙醇1min+0.1%HgCl27min对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0.00%,褐化枯死率为30.00%,茎段诱导成功率为40.00%;在3个茎段部位中,以半木质化茎段诱导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0.00%,褐化枯死率为33.33%,诱导成功率为36.67%;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1.5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5g/L对外植体防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由对照的60.93%下降到21.88%。[结论]该研究可为杨梅优良品种的扩繁推广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杨梅贮藏期真菌病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云南杨梅贮藏期真菌病害6种,它们是微紫青霉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托姆青霉 (P. thomii),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尖镰孢 (Fusarium oxysporium),链格孢 (Alternaria alternat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均为杨梅贮藏期新报道的病原真菌; 标本采于石屏,菌种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方杨梅资源的主要类型分布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调查了贵州省杨梅资源分布、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结果表明:贵州杨梅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海拔370~1 400 m地域内,有野生、半野生和栽培种。依照果实色泽大致可分为红色、深红色、红黑色、白色4个类型。通过对贵州杨梅品种(系)的特征和经济性状分析,筛选出都匀白水杨梅、榕江的大红水杨梅、贵阳的甜鸡蛋杨梅、金黄杨梅均可作为当地的优良品种开发利用,为发展当地时令水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杨梅生态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杨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及杨梅的地理分布,对云南省杨梅生态区划进行了探讨。杨梅树对低温敏感,喜冬季温暖,春、夏季湿润的气候。根据杨梅的耐寒性,极端最低气温、年降雨量及果实成熟时期(5~6月)干燥度的分布,将云南省杨梅区划分为4个区:最适宜区(I)、适宜区(II)、次适宜区(III)和不适宜区(IV)。I和II区适宜于杨梅栽培,在III区应精心选择小气候栽培杨梅,并防御杨梅受冻害。  相似文献   

20.
杨梅大棚设施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棚设施栽培促进苏州地区杨梅提早成熟。[方法]以苏州引种的4个杨梅品种为材料,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果实品质、成熟期和物侯期的影响。[结果]大棚栽培可以提早杨梅的物候期和果实成熟期,但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大棚设施栽培可以促进杨梅果实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