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环境条件下,对220个普×爆家系的玉米穗粒性状及其与膨化倍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穗行数外,各穗粒性状均分离出较多优于爆裂亲本的家系;穗粒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穗粗、穗粒重、百粒重对膨化倍数的直接作用均为较大负效应,穗长的直接作用为较大正效应,其它性状通过穗长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均为正效应.因此,可以直接对穗长进行正向选择,提高普×爆后代选系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环境条件下,对220个BC2S1普×爆家系的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爆花率外,其余膨爆性状均分离出较多优于爆裂亲本的家系;膨爆特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膨爆特性与穗粒性状间多呈极显著或不显著负相关;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百粒重的直接负向作用最大,爆花率通过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正效应,穗粒重通过百粒重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对在2个环境条件下220个普×爆BC2S1家系4个籽粒营养品质性状及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粗蛋白含量的环境间差异不显著外,各性状家系间和环境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是由主效基因存在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粗淀粉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各籽粒营养品质性状与膨化倍数的关系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普×爆F1代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对21个普×爆组合F1代的膨爆特性及各穗粒性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农艺性状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但膨爆特性均较差,且变幅较大.利用普通玉米种质改良爆裂玉米时,应注意组配适宜的普×爆组合;各穗粒性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均不显著,在选择普×爆组合时,应同时考虑各穗粒性状对膨化倍数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爆裂玉米穗粒性状与爆裂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表明:穗长与各爆裂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对VA/g的直接作用最大,通过其它各性状的间接作用均较小;百粒重虽与VA/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VA/g的负相关系数较大,且对VA/g的直接作用为最大负值;行粒数虽与各爆裂性指标的相关不显著,但对VA/g的直接作用为较大负值;穗行数与VA/粒呈显著负相关,但对VA/g的直接作用及通过其它性状的间接作用均较小;穗粒重与VA/粒呈显著正相关,对VA/g的直接作用为较小正值,通过穗长的间接作用为较大正值。育种中要同时兼顾产量和爆裂性,可直接选择穗粒重,或在适当兼顾穗行数的前提下选择穗长或行粒数,对百粒重则不宜进行正向选择。  相似文献   

6.
普×爆F_1代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1个普×爆组合F1代的膨爆特性及各穗粒性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农艺性状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但膨爆特性均较差,且变幅较大.利用普通玉米种质改良爆裂玉米时,应注意组配适宜的普×爆组合;各穗粒性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均不显著,在选择普×爆组合时,应同时考虑各穗粒性状对膨化倍数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爆裂玉米杂交种的穗粒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50个爆裂玉米杂交种的穗部性状进行了测定及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细、粒小、穗粒重低是爆裂玉米杂交种的显著特点,但不同组合间变幅很大。行粒数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最大正值,通过穗行数、百粒重的间接作用为较小正值或负值;百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最大负值,通过穗行数、行粒数的间接作用也均为较小负值;穗行数与穗粒重的相关不显著,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较大正值,但通过行粒数的间接作用为较大负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2个高油玉米杂交种玉油1号、HE-1和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在6种不同密度下6个穗粒性状间的相关以及对产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类杂交种的表现趋势不完全一致:高油玉米杂交种的穗长和行粒数与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最大正值,其次为穗长和行粒数;普通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和穗粗与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粗和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较大正值;百粒重对2类杂交种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最大负值。2类杂交种实现高产的途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2个玉米优势群体穗粒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Reid和非Reid 2个玉米优势群体在2种密度条件下6个穗粒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穗粒性状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高密度使除非Reid群体穗粗外的其余性状变劣,使非Reid群体的百粒重外的其余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大,高密度更有利于对性状实施表型选择,穗粒重和穗长更适宜作为穗粒性状耐密性的选择指标;Reid群体的耐密性优于非Reid群体;穗粒重同时由多个穗粒性状所决定,在利用Reid群体进行自交系选育过程中,更应注重协调各穗粒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玉米遗传增益的穗粒性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种植、室内测定的方法和微机技术,研究了河南省三十年育成(引入)和推广的九个代表性玉米杂交种的穗粒性状.结果表明: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是玉米单株籽粒产量增加的主要性状基础,百粒重对产量改良贡献较小,而穗长对产量增加几乎没有直接作用,它主要通过行粒数对产量起间接作用.本文还对河南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方向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玉米穗粒性状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4个单交S3代选系主要粒性状的配合力及其与单交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选系的GCA,SCA均存在明显差异,但构成其穗粒重的高GCA穗粒性状不同;(2)各选系多保持其单交亲本的高优势群,但同一单交各S3代选系同一性状的GCA存在明显差异,极端SCA测交系也不尽一致;(3)群内单交后代选系各性状的GCA最小,SCA极差最大;群间单交后代GCA较大,强优势群间单交后代的SCA极差最小。文章还讨论了同时提高新选系GCA,SCA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玉米株型与穗粒性状同步改良的数量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株型和穗粒性状的加性基因效应,GCA、SCA遗传及杂种优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型与穗粒性状加性基因效应的相关多不显著,部分GCA,SCA及遗传相关显著,说明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株型和穗粒性状可同时改进,但减小叶夹角,增大叶向值的紧凑株型育种对穗长、行粒数不利;叶夹角、叶向值的中亲杂种优势均为负值,但其对产量和穗粒性状的杂种优势无显著直接影响,要组配出紧凑株型杂交种,必须首先选育和和紧凑型亲本自交  相似文献   

15.
对两个普×爆组合F2代群体膨爆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F2代膨爆特性较差,采用常规系谱法从中选育出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的机率较小:膨爆特性可能是由主效基因存在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各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百粒重的直接负向作用最大,穗粒重和爆花率主要通过膨化体积起正向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利用穗部性状选育高产玉米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近5年(2008~2012年)普通玉米区域试验中的159个普通玉米的穗部性状与产量建立多元相关模型,利用DP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当产量小于6750.00 kg/ha时,秃尖长、穗长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当产量介于6750.00~7500.00 kg/ha时,穗长、百粒重和秃尖长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当产量大于7500.00 kg/ha时,穗粗、秃尖长和穗长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大.[结论]要实现广西生态区一年两季玉米杂交组合平均产量大于7500.00 kg/ha的目标,应在提高结实性的基础上注重穗粗(大于5 cm)、穗长(大于19 cm)和粒重(百粒重大于32 g)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剖析寒地水稻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寒地水稻穗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高产品种东农415(二次枝梗集中于穗中上部)和优质品种龙稻18(二次枝梗集中于穗下部)及其杂交衍生的包含464个株系的F_(2∶3)家系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穗重、穗数、穗长、每穗颖花数、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等20个穗部相关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F_(2∶3)家系分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相关分析表明,除穗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与其他各穗部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余穗部性状之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穗重与大多穗部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及二次枝梗实粒数与穗重的相关系数较大。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千粒重对穗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8.
玉米叶片与穗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8年对6个玉米品种的穗位叶叶长,穗粒叶及穗位叶上一、二叶、下一、二叶的茎叶夹角、叶形值,玉米果穗直径,穗轴直径,穗粒行数等性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穗位叶叶长与果穗直径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r=0.9561,即穗位叶长的品种表现为果穗粗。近穗位叶茎叶夹角平均值与穗轴直径、穗粒行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25和-0.9369。茎叶夹角大的品种穗轴直径小、穗粒行数少;茎叶夹角小的品种,穗轴直径大,穗粒行数多。叶形值平均值约为8时,穗粒行数、果穗及穗轴直径均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9.
小麦穗部性状间的相关及穗粒数改良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和小穗结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和小穗结实率对小麦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穗粒数的改良过程中,应在培育矮秆、大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穗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20.
玉米穗粒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玉米穗粒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最大,穗行数的优势最小。所研究的6个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对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穗长、穗粗、百粒重不宜进行早代选择。6个穗粒性状均不符和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穗长存在着明显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穗粒重、行粒数除存在显性效应外,还存在明显上位性效应;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存在着显著的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