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施用同一种氮肥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大,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越高,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及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如果相同施肥水平,则分次施用氮肥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及蛋白质含量高于氮肥一次性施用,直链淀粉含量低于一次性施氮。生育期间均匀施氮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两促施氮法。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施用同一种氮肥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大,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越高,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及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如果相同施肥水平,则分次施用氮肥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及蛋白质含量高于氮肥一次性施用,直链淀粉含量低于一次性施氮.生育期间均匀施氮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两促施氮法.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两系杂交稻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峰值黏度时间外,氮处理对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及RVA谱的其他各项特征值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提高氮肥用量或施用保花肥能明显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精米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增加施氮量或施用穗肥可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施氮量或施用基肥使稻米胶稠度变大;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性变小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同施氮时期不同施氮量有类似的RVA谱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通过对稻米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降低氮肥可提高糙米率、碱消值、胶稠度,降低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且较正常施肥达到显著水平;降低氮肥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增加,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降低氮肥增加了水稻对镉的吸收。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显著提高糙米率、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指数;降低水稻对镉、汞、砷、钙、锌等元素的吸收;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2.5L/667m2,可提高胶稠度。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和施氮方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技术可以提高稻米产量、稻米碾米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以水稻高产优质为目标,我们在2006年春季进行了水稻精氮试验。试验表明:在中等偏上肥力地块上控制施肥总量,氮肥适当后移,能提高肥料施用报酬,增加水稻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南粳4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用量可使水稻生育进程推迟,对株高、叶龄、有效穗数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当施氮量为261 kg/hm~2时,产量可达到9 750 kg/hm~2以上;氮肥与稻米品质关系表明,氮肥增加施用会提高籽粒蛋白质的含量,但会降低稻米的食味品质。因此,兼顾优质食味,生产中适宜氮肥用量为240~285 kg/hm~2。  相似文献   

7.
试验设常规水作(C1)、覆膜旱作(C2)和裸地旱作(c3)3种栽培方式处理,每一栽培方式又分别设不施氮肥(N1,0 kg/hm2)、施用低氮(N2,124 kg/hm2)和高氮肥(N3,150 kg/hm2)3水平的肥料处理,对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米营养品质和植酸积累的差异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水稻籽粒中的总磷含量有所提高,而籽粒植酸和无机磷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裸地旱作水稻籽粒中的氮素含量显著低于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处理,但施氮处理对稻米蛋白组分和植酸含量的影响因栽培方式而异。这说明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水稻的氮素营养,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适当减少抗营养物质植酸含量。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稻米中总磷积累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肥水平对稻米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优质迟熟中梗稻“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施N量在0~450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递减;高施氮量的加工品质优于不施肥或低施氮量的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稻米垩白率减少、垩白度下降,外观品质而明显改善;胶稠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总体上趋于减少,而蛋白质含量则增加;不同氮素水平稻米淀粉RVA谱的变化显示,随施氮量增加,最高粘度降低,崩解值下降,消碱值增加,糊化温度升高。控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施氮量225.0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措施对水稻产量、田面水氮含量和氮肥施用效率的影响,为广州市水稻氮肥减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州市郊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设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肥(CF)、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SFT)、缓释氮肥减施 25% 一次施用(SFB)、缓释氮肥减施 25%并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施用(SFB+OS)5 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SFB 处理的田间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3 d 高于 CF 处理,之后迅速降低,并保持较低的水平;SFT 处理和 SFB+OS 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1 周与 CF 处理基本一致,之后均显著低于 CF 处理。施氮处理的水稻秸秆和籽粒的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减氮处理对水稻秸秆和籽粒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CF 处理相比,不同减氮处理对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减氮施肥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增幅分别达到 35.16%、33.58% 和 16.84%,其中 SFB+OS 处理增幅最大。【结论】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和缓释氮肥减施 25% 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性基施均可显著提高氮肥施用效率,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尤其是 SFB+OS 处理),且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持平,是广州市郊水稻实现氮肥减施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肥力下减氮施肥对垦粳5号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肥力下减氮施肥对垦粳5号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3个土壤肥力水平下减氮量的试验研究。【结果】随着土壤肥力升高,减少氮肥投入,有利于加工品质的改善。本试验条件下,高等土壤肥力氮肥投入为174.0 kg/hm2(减氮20%)、中等肥力为195.8 kg/hm2(减氮10%)、低等肥力为217.5 kg/hm2(正常施氮)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较好;在中低土壤肥力下适当的增施氮肥可以降低垩白度与垩白粒率;高肥力土壤减氮施肥利于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不同肥力土壤下减少氮肥,直链淀粉略有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明显,从而利于食味评分的提高。【结论】垦粳5号的加工﹑外观﹑营养品质和米饭食味品质在土壤肥力和施氮量间有差异且存在互作效应。高肥力土壤减少氮肥投入、低肥力土壤适量增加氮肥投入有利于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改善。在不同肥力土壤下减少氮肥投入对食味评分均有提高作用。不同土壤肥力下适量的施用氮肥才能得到品质优良的稻米。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水稻保优栽培中的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日产的米质测定仪分析日本优质稻米品种(“越光”为代表),发现稻米品质主要与其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粗蛋白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20%的稻米为优质稻米。对日本关东地区各类土壤上的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结果,则表明水稻保优栽培的关键是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尤其是在作穗肥施用时,应少施或不施氮肥。另外,不同类型的土壤对稻米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因此,要达到水稻保优栽培的目标,在栽培技术上要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要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栽培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粳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氮肥种类及施肥方法对粳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粳稻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呈强正相关,对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使用有机肥和降低氮肥施用量有利于降低粳稻中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粳稻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3.
氮素营养对稻米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 7个粳稻品种 ,研究了氮素营养对稻米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 ,胶稠度逐渐变短 ,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及糊化开始温度逐渐提高 ,但直链淀粉含量和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下降粘度值、回冷粘滞性恢复值等特性逐渐下降或变小 ,在全生育期施氮量相同时 ,与生育前期追施氮肥相比 ,抽穗期追施氮肥 ,其胶稠度变短 ,蛋白质含量有增加 ,直链淀粉含量略有下降 ,碱消值变化很小 ,在淀粉谱特性中除糊化开始温度没有变化外 ,其余各项指标均表现略高 ,但差异很小 ,在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中受氮素影响较大的是蛋白质含量、胶稠度、下降粘度值及最高粘度  相似文献   

14.
稻米蛋白质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利用不同品质类型的粳稻品种 ,研究了不同氮素营养条件及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逐渐提高 ,淀粉谱特性变劣 ,味度值下降 ;抽穗期追施氮肥 ,更加大其负作用。相关分析表明 ,蛋白质含量与淀粉谱特性中的粘滞峰减值呈显著正相关 ,与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其它指标相关不显著 ;在不同的精碾程度下 ,随蛋白质含量的下降 ,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升高 ,粘滞峰消减值变小 ;精米率为 90 %时 ,味度值最大 ,在此基础上增大碾磨程度 ,稻米的食味品质反而变劣。  相似文献   

15.
基于缓释肥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侧条施肥技术条件下不同缓释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特征的影响.与不施肥处理(CK)和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利用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7.0%和16.6%.缓释肥各处理氮素回收率在54.5%~63.5%之间,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36.9%.常规施肥处理田面水N4+和TN在施肥后3d内即可达到最大值,随时间推移下降较快,而高缓释肥处理田面水NO3-含量在施肥30d后才降到最低;以尿素为氮源,施肥后的前9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以缓释肥为氮源,则前30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重要时期.氮素渗漏淋失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以NO3--N形态为主,占全氮流失量的64.8%~70.3%之间,高缓释肥处理的全氮渗漏损失量( 14.86 kg·hm-2)比当地农民常规施肥处理(23.43 kg·hm-2)减少8.57kg·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侧条施肥技术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赵增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40-3441
[目的]研究氮磷钾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的西瓜生长发育时期,配施不同组合的氮、磷、钾。[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施氮磷增产效果显著;施用氮肥后西瓜果实瓜瓤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减少,300 kg/hm2以上明显减少,总酸和硝酸盐含量增加;施用钾肥后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增加,但过多施用不再增加。过多的施用氮肥促进硝酸盐的积累显著。钾肥可有效地抑制硝酸盐的积累。[结论]施入纯氮200~300 kg/hm2、P2O5100~200 kg/hm2、K2O 100~200 kg/hm2,西瓜果实产量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高,硝酸盐积累较少,总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樱桃番茄在滴灌栽培时氮肥的合理施用量。[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与施肥处理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樱桃番茄在滴灌栽培时,比常规畦灌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更好,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同样产量时,滴灌栽培能节省氮肥18.75%;产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用量后由于植株营养生长过剩,产量反而下降。[结论]滴灌栽培合理适用氮肥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活性腐殖酸复合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对比试验进行施用化肥和腐殖酸复合肥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用量范围内,水稻的株高、分蘖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都以腐殖酸复合肥处理最高;超过适宜用量时,均呈现降低趋势。等养分含量条件下,腐殖酸复合肥水稻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化肥。施用腐殖酸复合肥水稻籽粒中淀粉含量和产淀粉量均以FM4处理最高;施用化肥其含量均以HF4处理最高。施用腐殖酸复合肥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以FM2处理最高,产蛋白质量以FM4处理最高;化肥处理中均以HF3处理最高。从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品质角度来说,腐殖酸复合肥处理FM3,每盆施用20 g为最佳施肥方案。过量施用含腐殖酸的肥料会抑制水稻的生长,降低氮磷钾肥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准确定位,在豫北平原进行网格取样(20km×20km),同时进行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调查.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43%,65.38mg/kg、17.7mg/kg和74.23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变化,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施肥调查表明:90%以上农户采用秸秆还田,重视施用氮、磷肥,而忽视施钾肥,存在所施肥料养分单一、养分配比、施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豫北平原应重视有机肥施用、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少磷肥用量、注重补施钾肥,采用复合和缓/控释氮肥及合理的施氮技术.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应重视宣传和加大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氮肥施用期及施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通过连续3a的试验发现;齐穗期喷施尿素溶液能改善稻米加工品质,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延长胶稠度,但对垩白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早稻早季种植形成较优米质的最佳氮肥用量大于晚季种植,增氮的同时应注意选择垩白小的品种,以扬其改善加工,蒸煮,营养品质之长,避增加垩白之短,重施基肥吻合早季种植水稻生育期短,灌浆快的特点,使其尽早吸收,充分利用氮素营养,故能形成较优的米质,而重施穗肥吻合晚季种植水稻生育期长,灌浆平缓的特点,在生育后期集中向籽粒供氮,利于优良米质的形成,施氮时期及施氮量调控优质稻米的形成与适应不同类型品种或不同季节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但伴随加工,蒸煮,营养等品质改善的同时,垩白总是增加,因此选择小晋白品种是运用氮肥调控米质的基础,各米质指标中,加工品质与垩白受影响最大,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受影响次之,粒长及粒形受影响较小,糊化温度几乎不受影响,施氮越多,施用时期越晚,蛋白质含量越高,但由于国家标准中未涉及蛋白质含量与米质的关系,因此对米质的影响是好是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