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栏目把品牌故事和故事营销并列在一起,但品牌故事和故事营销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吧。山上有位高僧,大音希声,但总能用当头棒喝的方式让人迷途知返、豁然省悟,因此吸引来众多的信众。一位商场失败的商人来见高僧,说痛苦啊!高僧说那就放下;放不下啊!那你拿起杯来!高僧往杯子里加热水,溢出来了,烫手了,杯子"当"的一声落地了。高僧说:真痛了你就会放下了。谢大师!商人吹着手下  相似文献   

2.
张璐 《饲料博览》2007,(3):46-46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  相似文献   

3.
<正>青年张海近一段时间由于受到了来自工作上、生活中的巨大压力而变得郁郁寡欢,渐渐地染上了借酒消愁的习惯。有一天,他又来到了常去喝酒的餐馆,被餐馆老板带到一座坟墓前,老板指给张海说:"这里埋着的是我的老师,他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生前所有的问题都不了了之。你有什么问题就给他倾诉吧,活着的人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希望。"故事寓意:本则故事告诉人  相似文献   

4.
<正>上周我们讨论了"故事营"的特点和效果,农资企业也非常要"故事营"。这里要先破除两个误区:是故事营是不是只适用于快消品等行业?其实任何行业只要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都可以通过故事来塑造形象、推动营。比如教育行业的新东方就通过俞敏洪创业的故事奠定了受众对它的认知和情感基础;再比如新出炉的"褚橙"本身就是昔日烟王褚时健跌宕起伏悲情豪迈人生的见证。三百六十行几乎没有哪个行业不能借助故事展营。二是故事营是不是只属于大企业、大品牌?故事与品牌是个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大企业大品牌正是在故事营中逐渐培育树立起来的。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农资行业是非常适合故事营的,故事营丰厚的土壤恰恰在农  相似文献   

5.
学会赞扬     
正很多人喜欢吃糖果,因为它甜,糖果甜是我们舌头上味蕾的感觉,它会感觉一阵子。还有一种"糖语",那是甜在心里头的,它会让人感觉很长时间,甚至会"甜"一辈子。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位理发师新招了两个徒弟,才学了两天,师傅就让他们俩操剪。徒弟很担忧,理长了还好,可以继续剪,一旦理短了,那可长不回去了,所以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陌生化"是一种表达技巧,对主角不做专业、通俗名称的介绍,而是以熟当生,然后亮出底牌,取得恍悟的愉悦。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见到一个圆脸的东西,上面还有两个长短不一的针在"赛跑",这叫不上名字的东西吸引了刘姥姥,正待靠近看个仔细,那东西"当"地一声响了,吓人一跳!读至此你会明白刘姥姥看见的是钟表。但如果上来就写刘姥姥看到一个钟表如何如何,不仅不符合刘姥姥没有钟表概念的实际,也削弱了陌生化带来的乐趣。经典的品牌故事都可采用"陌生化"手法。前面专栏介绍的星巴克的故事、希尔顿的故事,都采用了此手法:先从一个貌似普通的故事开始叙述,这个普通的故事相对于品牌如雷贯耳的大名而言,就是一种陌生化,让人根本想不到你讲的到底是谁。当然,故事必须引人入胜。要用悲情烘托温情,用苦难反衬励志,用家庭  相似文献   

7.
<正>古时候耕牛可是农业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偷牛自然是重罪。一个偷牛贼被抓,县官打板子前问他:"春耕期间偷牛,可知罪吗?""我没偷牛啊!""那你偷的是什么?""是一根绳子。没想到绳子尽头是一头牛。"说到品牌故事,背后总会扯出品牌这头"牛"来。如果没有了牛这个大家伙,岂不违背了"贼不走空"这条品牌故事的古训?可现实中确实有"只见绳子不见牛"的品牌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借别人的故事来促进自己的营销,在当今实在是太普遍了。以致于哪怕是负面故事,只要能吸引眼球,就能起到"神奇"效果。最近某著名羽毛球运动员的"出轨"故事闹得沸沸扬扬,该球星成了别人的营销"梯子"——赵XX(不愿意帮她传播,与农资人的价值观距离太远!)一下子被人记住了,没准儿借着这件事,她还有可能接来更多的影视合同。今天我想说给夫君的是,借别人故事做自己营销并不都是负面的故事可以借,很多正面的故事,如果善于加以应  相似文献   

9.
正"开始念小学那一年,我第一次看见卫生纸,至于正式使用,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在这之前,解手后都是用竹片子和黄麻秆一揩了事……每次开村民大会,他一定会再三地说明厕所的重要性,有一次还说‘厕所就是生命’……"阿盛在散文《厕所的故事》中讲了一个很独树一帜的故事,故事的中心是"厕所",从不会用卫生纸开始,到  相似文献   

10.
正周星驰电影《功夫》的主角是个"武学奇才"。怀抱"世界和平"的理想,被江湖骗子卖了本《武林秘籍》开始自学;后被火云邪神打得回炉再造,无意间打通任督二脉。一代功夫天王从天而降……武学奇才的故事告诉人们:被打通任督二脉是偶然事件,你能掌握的就一件事——勤学苦练。而且需要一个好的老师来培训把关,否则"走火入魔"的事情是分分钟都会发生的。夫君,我们从武学说到农学。1958年,毛  相似文献   

11.
成华彪 《中国农资》2014,(25):19-19
<正>我们借着上期那则瑞士某银行的故事,说说品牌故事的重要特点——它是活的,会四下传播,并在传播中加工、变形。过去时态——故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所有的品牌故事首先必须是故事,这是它存在并能进行传播、营销的基础。汉语"故事"的词义就是"过去的事",英语中story的古义是"历史"或"史话",都是指已经发生的过去的事情。故事的过去时态意味着记忆,通过记忆我们向过去延伸自  相似文献   

12.
"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把这个古老的故事当作一段传说,在茶余饭后来形容当今经济社会中一些"不可理喻"的人们那种倔犟、固执和一意孤行的言行举止,陈甲栋就是这样一种固执和倔犟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借着上期那则瑞士某银行的故事,说说品牌故事的重要特点——它是活的,会四下传播,并在传播中加工、变形。过去时态——故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所有的品牌故事首先必须是故事,这是它存在并能进行传播、营销的基础。汉语"故事"的词义就是"过去的事",英语中story的古义是"历史"或"史话",都是指已经发生的过去的事情。故事的过去时态意味着记忆,通过记忆我们向过去延伸自己的生存活动。没有历史的民  相似文献   

14.
意念与财富     
我曾听说过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一位牧师为了让他吵闹不休的小儿子老老实实呆在客厅里以便腾出时间看点书,顺手从书柜里取出一本旧杂志,撕下了印有一幅世界地图的那一页,再把这页撕成碎片,对儿子说:"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奖给你5元钱。  相似文献   

15.
2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是有关三只钟的小故事,看后让人有所启迪.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相似文献   

16.
<正>转眼到了2015年最后一期报纸了,我们专栏围绕着品牌故事说了一年多了。这两天,我盘点了一下过去60多期文章,概括起来过去基本上都属于"谈恋爱阶段"——怎样让你明白故事是个好姑娘、怎样让你爱上她。那么下一阶段呢?我们就该进入"结婚阶段"了——怎样过日子、怎样让故事给你的生活带来新变化。读者会问了:既然用恋爱结婚打比方,那新郎官是谁  相似文献   

17.
茶史和茶马古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茶叶出产区与茶叶消费区之间的联系如何建立起来。关于茶叶贸易与茶叶消费的很多历史研究已经涉及这一问题,但较少论及作为茶叶生产者的当地人对茶叶消费者等他人的态度。本文讨论了云南景迈山布朗族和傣族的两种茶祖故事,它们都说本民族/族群的祖先是茶文化的发明者,本民族/族群种茶的历史大约有2000年,但没有讲述与对方民族/族群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茶祖故事是最近才产生的,它们之间不仅互相矛盾,而且与其他地方及族群的茶祖故事也不一致,很多内容与已知的历史不符。这些现象显示了这两种茶祖故事是在“以言行事”,通过宣称本民族是茶文化的发明者,来吹捧本地、本民族所产的茶叶。这一行为中隐含了“发明者即最佳者”的观念,凸显了这两个民族/族群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它的麻醉和抚慰的"药理"是什么?应该就是那些所谓圣迹故事,尤其是后来为阐述、传播宗教教义编撰的那些经书中的故事,对扩大影响、收服信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基督教仅仅依靠新旧约不同,佛教经过后世两次大的整理,形成了庞大的经书传播基础,而故事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营销工作也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把干巴巴的产品营销手册变成生动活泼的故事会。佛教经典很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来传播思想。宗教传播也是一种营销,把智慧播撒到受众心底。办法有一条,就是讲故事;思路有两个,一是指明人生的恐怖,二是引发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出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应该本着"育人为本,育德为主"的原则,"以真理服人,以故事感人"的原则和重视实践性教学原则,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贴近实际等方面入手,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吴有为 《百姓》2001,(1):24-25
故事有点碎裂,但真实而又无奈. 一个偶然,我认识了这一群体.与其称他们是文学青年、作家,毋宁说他们是一支文学"雇佣军",俗称"枪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