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蝴蝶兰品种‘内山姑娘’的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添加于培养基中并观察叶片的褐变情况,筛选出SA的安全使用浓度为0~0.2mmol·L-1。测定0.05、0.1和0.2mmol·L-1的SA处理对叶片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可降低蝴蝶兰叶片褐变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总酚含量和PAL活性,提高SOD、POD和CAT活性。0.1 mmol·L-1的SA处理抑制外植体褐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有效抑制龙眼组培时外植体褐变的方法。[方法]以龙眼嫩梢茎段为材料,采用多种抗褐变方法,筛选对龙眼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褐变抑制效果最好的方法。[结果]采用6.00g/LPVP溶液进行预处理对龙眼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当6-BA浓度为1.92~1.93mg/L、KT浓度为0.88~1.93mg/L、NAA浓度为0.05~0.06mg/L时,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最轻。添加2.00g/L的PVP和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选取培养基MS+NAA0.05~0.06mg/L+6-BA1.92~1.93mg/L+KT0.88~1.93mg/L+PVP2.00g/L,结合6.00g/LPVP溶液的预处理,对龙眼组织培养时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黑暗预处理对蝴蝶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蝴蝶兰R4品种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时间的黑暗预处理对褐化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预处理能减轻褐化,其中以预处理10 d的褐化最轻;未经暗处理的褐化最重且PPO活性最大,总酚含量无一致变化规律,各处理中褐化率与PPO活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蝴蝶兰‘内山姑娘’品种的组培苗叶片为试材,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添加于培养基中观察叶片的褐变情况,筛选出SA的适宜使用浓度为0.1mmol·L-1。测定热激处理(40℃,9min)和水杨酸处理(SA,0.1mmol·L-1)单独使用以及协同作用时对叶片褐变指数、总酚(TP)质量分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水杨酸处理以及热激结合水杨酸处理均能减轻蝴蝶兰叶片组培褐变,可降低蝴蝶兰叶片褐变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总酚质量分数和PAL和PPO活性,提高SOD、CAT、APX活性和叶片诱导率。几种处理比较可见,热激与水杨酸协同作用抑制蝴蝶兰组培褐变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蝴蝶兰防褐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兰科植物在组培快繁时 ,存在着易褐变死亡的问题。在培养基中添加1~2g/L活性碳 ,适时切除培养物的褐化部分及时更换新鲜培养基 ,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褐变死亡的发生。培养基中加入10 %椰子水 ,能促进原球茎的生长 ,减少原球茎增殖过程中的褐变  相似文献   

6.
热激处理对蝴蝶兰组培褐变的抑制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蝴蝶兰品种Phalaenopsis amabilis BL.‘Jude Butterfly’(B3)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热激处理对蝴蝶兰叶片外植体组培褐变程度、酚类物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热激处理抑制蝴蝶兰组培褐变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经热激处理的蝴蝶兰叶片外植体组培褐变程度明显减轻,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抑制效果不明显,说明热激处理通过降低组培叶片的PAL及PPO活性,抑制酚类物质合成及氧化,从而减少褐变产物——醌类物质的形成;另一方面,热激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主要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进而减少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保护了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最终有效抑制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蝴蝶兰花后带腋芽花梗节为外植体,比较了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控制外植体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2MS+BA3.0mg/L+NAA2.0mg/L+10%椰子汁的配方对控制花梗褐变及诱导丛生芽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褐变是蝴蝶兰离体培养中的常见现象,试验尝试探寻蝴堞兰花梗腋芽离体快繁过程中有效控制其褐变的方法,诱导丛生芽.试验证明:带腋芽花梗节段褐变程度比腋芽要轻;适当的暗培养有利于减轻外植体的褐变;细胞分裂素KT比BA的褐变症状要轻,但丛生芽的诱导率不如BA;适当添加一定剂量的PVP、活性炭、柠檬酸等可减轻褐变,柠檬酸、PVP效果比活性炭显著,为特色花卉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降低苍溪梨外植体组培褐变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苍溪梨为试材进行降低梨外植体组培褐变研究。结果表明,苍溪梨适宜在MS+1.0mg/LBA 0.02mg/LNAA上生长分化,将外植体在0.002mol/L的8-羟基奎啉溶液中作不同时间的处理,20min处理更有利于防止褐变同时不阻抑梨芽生长,成活率高达90%,2h处理时成活率降低为0。从3月到10月用相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4月下旬采集的材料的褐变率最高,5月份以后外植体组培褐变率逐渐降低,10月份降低为0。通过不同的褐变抑制剂预处理(从田间产样到接种前的褐变抑制剂浸泡)试验表明,在田间将采集的梨外植体进行低温处理,接种前作20min8-羟基奎啉和苯甲酸钠(浓度分别为0.002mol/L和0.2mol/L)浸泡处理对降低褐变和提高成活率均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凤梨初代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K、Ca、Zn、Fe、Cu等矿质元素对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K、Ca、Zn随浓度升高褐变越轻,培养基中Fe、Cu浓度越高褐化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是目前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最普及的种类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现阶段,蝴蝶兰的种苗繁殖多采用组织培养来进行,但由于受褐变、菌类污染和玻璃化现象三大难题的困扰,尤其是褐变现象的发生,严重阻碍蝴蝶兰的规模化生产。该研究对蝴蝶兰组培苗褐变现象的实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作了有益的探索,以期对蝴蝶兰种苗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取蝴蝶兰不同的外植体进行诱导,筛选出花梗诱导营养芽最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10mg/L6-BA,根尖诱导原球茎最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5mg/LNAA+10mg/LKT,叶片诱导原球茎最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6-BA5mg/L+NAA2mg/L+香蕉泥200mg/L+椰子汁100ml/L,丛生芽继代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5mg/L+NAA0.5mg/L+椰子汁100ml/L,扎根最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IBA1.0mg/L+NAA0.5mg/L+香蕉泥150mg/L+椰子汁100ml/L,并且就不同栽培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蝴蝶兰叶片在离体培养中与褐变相关的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叶片在褐变发生前期POD和PPO活力都升高,褐变发生后酶活力下降。PAL活力随外植体褐变的增强而逐渐增加。POD同工酶谱分析发现,对照组中POD有2条弱带。离体培养3 d时POD出现4条酶带,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蝴蝶兰外植体褐化控制的方式。[方法]以蝴蝶兰的花梗、花梗腋芽和无菌苗叶片为材料,试验不同暗处理、温度和添加物对组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暗处理对自身褐化率不高的外植体有效;蝴蝶兰组培温度控制在20~25℃较适宜;不同添加物对褐化的影响不同,该试验中以添加马铃薯较适合。[结论]为蝴蝶兰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海娟 《北京农业》2011,(30):25-26
蝴蝶兰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种苗繁殖,概述了我国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无菌种、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激素及其不同光谱的的选择对蝴蝶兰组培过程中的诱导、增殖、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减轻外植体褐变问题等,以期为蝴蝶兰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并分析了国内对蝴蝶兰组培快繁研究途径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蝴蝶兰组培中的污染来源、污染种类和形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从各个层次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办法来预防污染。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对影响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原球茎诱导及增殖、培养条件、抑制褐变等几个关键因素进行试验比较,建立蝴蝶兰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H培养基比MS、VW培养基更适合于蝴蝶兰的培养;叶片较根尖易诱导出原球茎;在温度24℃、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的培养条件下利于原球茎的生长;BA2.0mg/L的浓度利于原球茎的增值;适量的活性炭可有效地抑制褐变的产生;BA0.5mg/L、NAA0.1mg/L有利于试管苗生成;NAA1.0mg/L利于试管苗瓶内生根。  相似文献   

18.
对大花蕙兰离体繁殖中外植体的褐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假鳞茎切块和花茎切段褐变严重,选用茎尖褐变较轻。②在MS、改良MS和1/2MS三种培养基中,以无机盐浓度较低的1/2MS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方式抑褐效果最好,但分化率差异不大,采用固体培养的材料,其分化率略高于液体培养。③在培养基中加入聚乙烯吡烙咯烷酮(PVP)、硫代硫酸钠、活性炭和维生素C,均能减轻褐变程度,其中以500mg/L PVP效果最好。④对褐变严重的外植体,进行接种前的抑褐剂预处理是有必要的,试验中以PVP(2g/L)和硫代硫酸钠(2g/L)预处理20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梨外植体组培褐变与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金花梨和苍溪梨一年生营养枝芽和茎尖(外植体)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同工酶及其组培褐变的周年变化规律。一年中金花梨外植体的POD和PPO活性最高期在4月,最低期在1月和12月;苍溪梨外植体两种氧化酶最高活性均在4月,最低活性出现时间与金花梨相似,一年中多数月份其活性高于金花梨。多数时期两个品种的PPO和PPD活性高低与其组培褐变率呈正相关。金花梨和苍溪梨外植体在4-7月POD同工酶有新酶带出现,金花梨外值体PPO同工酶在5月和6月而苍溪梨在5-7月有新带出现,其余时间金花梨外植体PPO和PPD均只有3条同工酶酶带;苍溪梨外植体PPO和PPD均只有4条同工酶酶带;苍溪梨芽褐变高低与其同工酶酶带多少有一定相关性,而金花梨却与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蝴蝶兰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种苗繁殖,具有增殖迅速、增殖率高、易脱毒及可周年生产等优点,是大规模生产蝴蝶兰的唯一途径.概述了我国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不同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激素及其他添加物对蝴蝶兰类原球茎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介绍了蝴蝶兰外植体褐变的防治措施以及生根壮苗培养的方法,并分析了蝴蝶兰组培快繁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